天開始熱了,因疫情關掉的中央空調怎樣才能開啟?

天開始熱了,因疫情關掉的中央空調怎樣才能開啟?

2020年4月,廣西南寧動車所檢修庫裡,工作人員正在對車輛的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清潔。 (新華社/圖)

全文共5106字,閱讀大約需要12分鐘。

  • 種種對於中央空調的擔憂,核心正在於混合的迴風——不同房間的迴風通過中央空調混在一起,又送到不同的房間。“核心解決辦法是使用足夠量的新風或者潔淨空氣來稀釋病毒濃度。”


  • 中央空調或新風設備的效果,三成看設備硬件和技術,七成靠日常運營維護。SARS後中央空調的清洗和消毒被行業內的大小會議提上議程,清洗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也就一年,頂多兩年,行業就逐漸萎縮了”。

本作品著作權歸南方週末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 | 南方週末記者 劉佳

責任編輯 | 汪韜

每一天,工作8小時,你要在辦公室裡吸入6000升空氣。

至今雖尚未有定論,但人們懷疑,天津寶坻百貨大樓、“鑽石公主號”郵輪的聚集性疫情可能是中央空調導致了病毒的傳播。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有地方政府如四川省眉山市就擔心中央空調導致交叉感染,曾下令叫停全市中央空調的運行,違者嚴肅處理。

時值春夏之交,氣溫變幻無常,國內疫情日趨穩定,人們對中央空調使用的擔憂依然存在。悶在辦公室的南方上班族汗流浹背,擔心戴口罩迎來又一個“最熱夏天”,北方網友則在停暖後半夜凍醒,上微博吐槽酒店“不開空調凍死人”。

南方週末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他們的共識是:中央空調自帶的新風系統可以稀釋病毒濃度,正確使用中央空調的過濾裝置並保證一定的潔淨空氣量,可以大大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而一旦發現確診病例,應及時關閉中央空調系統,並進行消殺隔離。

擔憂並非第一次出現,2003年SARS期間,能不能開空調也備受關注。關於中央空調運行的唯一一份國家標準《通風空調系統運行管理規範》(GB50365-2005)在此背景下制定,後於2019年修訂。

雖然標準對傳染病、化學、生物等突發汙染事件的應急處置作出了規定,但17年過去,中央空調重臨開機“大考”,定期檢修、濾芯清洗和更換等維護缺位的老問題再度浮出水面。

1 安全核心:稀釋病毒濃度

截至目前,南方週末記者根據公開資料,並未檢索到新冠病毒通過中央空調在不同空間傳播的案例。

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教授譚洪衛在2020年3月下旬的《建設科技》雜誌中探討了“鑽石公主號”郵輪感染的途徑。他查閱發現,郵輪的空調屬於全通風方式,設計標準比一般建築高許多,在醫務室、廚房餐廳是100%新風,公共區域50%,客艙新風量也達到30%。加熱能力也較一般建築空調更強。“鑽石公主號”公佈的感染客艙數量只佔到郵輪全部客艙的1/3左右,因此譚洪衛認為在缺乏有病毒氣溶膠遠距離傳播證據的情形下,無法斷定空調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但也無法完全排除風險存在。

廣州一家餐館的聚集性感染案例看似由空調引發,但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4月2日發佈的相關論文顯示,這次聚集性疫情的罪魁禍首並非中央空調,而是同一間房內同一個方向的空調強氣流加速了病毒以液滴為載體傳播的進程。

“新冠病毒到底是不是通過氣溶膠傳播,在不同的行業、專家之間還是有一些爭議。到現在為止,有人能證明它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也有人說不能或者傳播距離有限,沒有定論。”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環境與節能研究院院長徐偉說,他也是上述標準的主要起草人。

判斷能否開中央空調,徐偉建議,首先是看各地的疫情防控風險級別。“是疫情狀態還是趨於常態?附近有確診病例還是幾乎沒有?”如果處於低風險地區,且附近沒有確診病例,可以考慮在對空調系統現狀進行評估和檢修後,制定開啟方案。

早在疫情之初,從中央部委到行業協會都發布了各類中央空調通風指導文件,這些指南規則各異,但核心都提出了不同類型的中央空調,應採取哪些不同的應對方案。

上海豐調節能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錢穎初介紹,目前國內常用的中央空調有三種:全通風式、風機盤管+新風式、多聯機式。在寫字樓、商場等公共場所,前兩者使用較多,其中普通辦公樓多采用“風機盤管+新風式”;少數高端辦公樓,為避免出現漏水等安全問題,多采用全通風式中央空調。

空調的原理是通過水和空氣,實現熱量的交換,前兩個類型中央空調的區別在於,熱交換的場所不同。

全通風式中央空調的原理是,不同房間的空氣統一在一個空調機房內與水交換熱量,也叫“風系統”,業內普遍認為,“風系統”混合了多個房間的迴風,病毒交叉傳播風險較高。

風機盤管+新風式中央空調則是水進入各個房間後,才與房間內的空氣交換熱量,因此被稱為“水系統”,各房間的風沒有混在一起。不過也有例外,如果一個交換熱量的設備同時為兩個以上房間送風,那麼這些房間就可能有迴風混合。

種種對於中央空調的擔憂,核心正在於混合的迴風——不同房間的迴風通過中央空調混在一起,又送到不同的房間。

“核心解決辦法是使用足夠量的新風或者潔淨空氣來稀釋病毒濃度。”中國暖通領域的第一位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江億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前述疫情期間發佈的諸多指導性文件也都提到,在無確診病例的情況下,要優先全新風運行,關閉迴風閥。

2019年修訂的國標也規定了在傳染病流行期間的管理:宜全新風運行,在每天冷熱源設備啟動前後和關停後,新風機和排風機要多運行1-2次,進行換氣。

對於兩類常用的中央空調,錢穎初認為,不必過於擔心二者的優缺點,兩類均配有新風管道,“以便為辦公室等密閉空間提供足夠的氧氣”。

2 全新風運行難以實現,怎麼辦

不過,全新風是很“奢侈”的理想狀態,在一些需要嚴格預防交叉感染的特殊場所,如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中央空調,就是全新風運行,完全沒有迴風。

多個受訪對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目前市面上約七成甚至以上的中央空調,都不具備全新風的運行條件。

一部分原因是節能。假設夏季室外溫度37℃,抽進來的37℃新風要降溫到26℃,需大量能耗,利用一部分室內溫度相同的迴風就更節能。“因此大部分中央空調設計的新風比例只佔10%-20%,用於提供氧氣,新風管道也較細。”錢穎初分析。

不過,對於成本,錢穎初有另外一筆賬:一棟5萬平米的辦公樓,一年的能耗費用可能在五六百萬元,關掉新風可以節省十幾萬元甚至更多。但是關閉新風會使得CO2濃度上升,員工感到疲憊,工作效率降低,會延長工作時間,中央空調也隨之繼續開啟,超負荷運轉帶來的額外成本未必更划算。

阻礙中央空調新風運行的另一個困擾是施工的“先天不足”。錢穎初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有些迴風閥從設計上看可以關嚴,但是施工時,迴風管道與閥門一旦做不到精細測量和100%密閉,迴風仍然無法避免。

一位從事中央空調維護服務的業內人士曾診斷過一次“奇葩設計”:設計人員將新風抽風口和渾濁空氣的排風口放在一起,剛排出來的油煙就被吸進去,導致商場整層都充斥油煙味,物業接到投訴,乾脆直接把新風關掉。

儘管設計上很難做到100%全新風運行,但受訪專家普遍認同的是,通過儘可能多地使用新風、儘可能減少或者完全關閉迴風,中央空調系統提前運行1-2小時之後,可以很大程度上稀釋病毒濃度,避免辦公室內的疾病傳播。

如果設計時新風量佔比較小,徐偉建議在正確運行中央空調的同時,適當開窗通風。“你看很多餐館的門都是敞開的。”如果全新風運行和開窗通風都無法實現,“那就再在迴風裝置上加裝中效或亞高效過濾器。”亞高效過濾器造價偏高,在普通民用空調中不多見,但是在特殊時期,“健康至上,也可以採取這種策略”。

江億將之總結為“新風不夠,迴風來湊”。這裡的迴風指的是經過過濾器產生的潔淨空氣。江億坦言,大可不必“談中央空調色變”,因為無論“風系統”還是“水系統”,出於保護設備的關係,都在設計之初就配有過濾顆粒物的裝置,即使是低成本的中效過濾器,也可以實現類似新風系統淨化部分空氣的目的。室內空氣淨化器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

稀釋到什麼濃度才算合格?錢穎初提供了一種建議參考:當一個空間內的病毒在稀釋一萬倍後,即使呼吸進去,感染的風險也很低,反推到CO2濃度表徵量則為550ppm。這比2019修訂的標準規定的還要嚴格。標準規定,空調通風系統運行期間,房間內的CO2濃度應小於0.1%,即1000ppm。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氣溶膠實驗室負責人要茂盛提醒,如果利用CO2作為人群密集的指標的話,氣流不一定均勻分佈在同一個空間,檢測到的濃度水平可能也存在差異,因此需要在多個點位監測。

3 SARS後的遺憾

暖通行業共識是,中央空調或新風設備的效果,三成看設備硬件和技術,七成靠日常運營維護。

2019修訂的標準也要求,傳染病流行期內,應按衛生防疫要求,對通風系統的空氣處理設備、過濾器等易集聚灰塵和滋生細菌的部件定期消毒或更換。

然而,維護狀況卻並不樂觀。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在一線城市,約一半的中央空調連新風都沒開過,二線、三線城市更糟糕。

由於建築的密閉性不足,有室外空氣會通過門縫、窗縫滲透進室內,憑感官很難分辨空氣質量的好壞或者是否缺氧,室內的人難以知曉新風的運轉情況。

中央空調過濾裝置維護不足的問題,在SARS肆虐期間,也曾掀起過一番討論。

SARS暴發後催生了一批重要的中央空調行業標準、指南出臺,其中就包括前述2005年實施的規範,其中4.3“衛生要求”規定,空氣過濾器應定期檢查,必要時清洗或更換,以及風管檢查週期每兩年不少於1次等。

作為標準的主要起草人,徐偉記得,SARS後中央空調的清洗和消毒被行業內的大小會議提上議程,清洗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也就一年,頂多兩年,行業就逐漸萎縮了”。

國標中,只有涉及“有害製冷劑”的個別章節為強制性條文,對過濾裝置的空隙、更換等維護的衛生要求,並不強制。

沒有強制,加上主管部門交叉,中央空調的維護就難有人監督。維護空調的物業管理屬於住建部門監管,但衛生監督屬於衛生系統;另一方面,維護需要的技術支撐和專業人員,也都不健全。

AtmosAir是一家主營中央空調空氣淨化服務的供應商,該公司亞洲執行總監麥思言注意到,有的企業租戶花三十多萬元為員工採購多臺小型空氣淨化器,卻並不知道寫字樓的物業為節省五千元的濾網更換費用,乾脆把濾網偷偷拆下。“就像你的水管是漏的,花精力去節水,如果不塞住漏洞,一樣沒有效果。”

公共場所中央空調的維護問題也曾屢見報端——拆下的過濾網上蒙了一層灰黑色的毛,厚到看不見濾芯中間的縫隙。《無錫日報》2016年曾報道,無錫市疾控中心對多家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進行衛生評價和監測,未清洗消毒的中央空調中,超過50%不合格,有一家的黴菌指標超標高達26倍,並在一個空調送風管道內發現了腐爛的老鼠屍體。

對寫字樓、商場的物業來說,安全、消防問題在平時更受重視,空氣清潔問題的優先級並不高。

“財力、人力、政策扶持都需要。”中國物業管理協會副會長、設施設備技術委員會主任、廣州粵華物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健輝分析,目前物業行業尚未劃入生活性服務業,享受不到稅收優惠。加之物業服務費的市場調節機制沒形成,一些客戶追求低廉的物業服務費,行業內也存在一部分惡性競爭,客觀上導致行業服務品質良莠不齊。

李健輝的公司負責廣州粵海集團大廈的物業管理,這棟大廈擁有36層樓,物業自3月初開始對整個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摸查。空氣過濾器、表面式冷卻器、加熱器,加溼器、凝結水盤、末端風口等易集聚灰塵和孳生細菌的部件和衛生間、空調機房、垃圾箱(房)等關鍵區域都經過了消毒和清洗,“光是這一項就拿了十餘萬元”。李健輝說,物業還設有專門的5-6人班組負責中央空調運行維護。

南方週末記者獲悉,針對這次疫情,中央空調的上述國標正在緊急進行局部修訂,修訂後部分參數要求會更加明確、指導性更強。

不過,中央空調過濾裝置的日常維護做得到位與否,是否有強制要求,誰來監督等問題,可能仍然待解。

4 “疫”外商機

擔憂的另一面,是被疫情激活的中央空調淨化裝置市場。

麥思言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春節後,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寫字樓業主前來諮詢,增量訂單主要來自跨國企業集中入駐的寫字樓盤,“和同期比翻了一倍”。

疫情帶火了雙極電離、紫外線消毒燈、消毒風機盤管等各種加裝設備,廣州一家企業號稱“可殺滅99.99%病毒”,還可以去除H1N1病毒。

“疫”外走紅的不只中央空調加裝設備,空調清洗行業又一次搭上快車。4月18日,南方週末記者諮詢的5家北京、上海的空調清洗公司均表示,入夏前訂單量激增,預約要排到一週後。互聯網企業也不甘示弱,58同城推出了家用中央空調清洗“蒸”服務。

而早在2月下旬,上市公司“上海洗霸”就曾因為主營業務包括中央空調風管清潔消毒服務等,股價坐上了“火箭”,7個工作日內實現6個漲停板。公司緊急發佈風險提示,稱這塊業務在公司2018年度收入中佔比未達5%,不構成對公司整體業績的重大影響。

疫情對家電行業本是重創,但以新風系統、消毒機為代表的“健康家電”卻成為行業救命稻草。

市場調研機構中怡康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家電市場整體下滑47.5%,海信曾在4月14日預計,第一季度淨利潤會同比下降70%-100%。僅3天之後的新品發佈會上,海信空調的高管就身穿防護服現場演示,推介“開機3分鐘滿屋是新風”的新風空調。憑藉新研發的“56℃除菌淨化中央空調”,海爾實現了2月合肥一工廠的產值翻番。

不過,江億提醒,需要認清哪些是一時噱頭,“比如紫外線燈消毒,可能會造成對設備額外的損傷。此外,如果紫外線照射時間過短,在迴風進入的短暫時間內也不能達到消毒的效果。”

天開始熱了,因疫情關掉的中央空調怎樣才能開啟?

(上海根與芽青少年活動中心、南方週末實習生宋炳晨亦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