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口貸金融科技讓每一筆助農資金“清清楚楚秒落地”

媒體報道|道口貸金融科技讓每一筆助農資金“清清楚楚秒落地”

供應鏈金融正在成為企業拓展融資渠道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互聯網+”時代,供應鏈金融藉助互聯網、大數據徵信等創新技術,為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提供交易平臺和融資解決方案,有效提高了供應鏈金融服務效率和產業優化升級。

信息來源:【農村金融時報】記者 李林鸞

今年2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鼓勵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將小農戶納入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強化利益聯結機制,依託核心企業提高小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可得性。

在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頂層設計的思路得到了的落地,供應鏈金融與農業產業鏈的結合,給當地肉牛養殖戶張海峰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供應鏈金融貫通企業與農戶

“過去賣牛要跑到幾百公里外的瀋陽,還賣不上價格,養了多年還是五、六頭牛的規模。”有著十幾年肉牛養殖經驗的張海峰迴憶說。

在產業政策的帶動下,隨著當地一家農牧企業———科爾沁牛業的成長壯大,一種集種植、養殖、繁育、屠宰、深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和創新循環經濟模式在當地興起。以科爾沁牛業為核心,“企業+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推動了當地養殖產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民脫貧增收。

通過與科爾沁牛業的合作,張海峰將養殖規模擴大到了90多頭牛,成了村子裡有名的養殖大戶,還帶動了其他村民一起致富。

“跟科爾沁牛業的合作讓我們嚐到了甜頭,我的養殖規模開始逐漸擴大。但是最棘手的就是解決錢的問題。一頭1萬元的牛從買入到育成出欄,需要10-12個月,光吃就要5000元。”張海峰說,他也用過銀行貸款,但當急需週轉資金時,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他特別期待能有一種週期靈活,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

事實上,隨著牛肉銷售規模擴大,無論是牧民,還是科爾沁牛業,都面臨資金問題。以往,科爾沁牛業為收購肉牛需要籌措一大筆資金,受限於資金不足的問題,科爾沁牛業無法擴大規模。

2017年6月,科爾沁牛業與北京道口貸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在肉牛養殖、屠宰與加工等環節合作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通過科爾沁牛業的自身實力與信用,為其上游合作社、養殖戶提供普惠金融服務。藉助道口貸的供應商應收賬款轉讓融資,科爾沁牛業在收牛環節就可付款給牧民,既避免了拖欠牧民賣牛款,又緩解了自身的資金壓力。

張海峰也成為了受益者之一。張海峰首次就在道口貸獲得了1.06萬元肉牛銷售應收賬款轉讓融資,貸款期限3個月,年利率8%,利息由核心企業科爾沁牛業承擔。

“門檻低,方便快捷,最快一天到賬,隨用隨借,循環使用,沒有其他額外的費用。”張海峰說。由於合作順利、信用良好,第二次張海峰的融資額度就達到了4.3萬元。目前,與科爾沁牛業合作的供應商已經累計在道口貸獲得該種融資700多筆,金額達1億元。

出借人直接參與支持實體企業

用於幫助張海峰的資金全部來自全國各地的出借人。通過道口貸的風控篩選和信息披露,出借人詳細地瞭解了企業的情況和用款用途,並做出出借決策,將閒置資金出借給像張海峰這樣的借款人。

如今張海峰已經累計通過道口貸獲得了33位出借人的支持。在獲得適當收益的同時,這些出借人也真實地看到了中小企業的發展情況。

目前科爾沁牛業共有17家分公司、19家全資子公司,已經形成飼草種植、天然放牧、科學養殖、生產加工、冷鏈運輸、全渠道銷售的“種養加銷”垂直一體化全產業鏈模式。像張海峰這樣有經驗的養牛戶作為產業鏈上游的“毛細血管端”,隨著核心企業的發展也逐漸融入到了良性發展的產業生態圈。

通過核心企業在產業鏈的樞紐連接作用,道口貸幫助出借人給實體企業注入著源源不斷的資金“活水”。如今,道口貸的供應鏈金融共服務了42家涉農核心企業,服務“三農”供應鏈上下游的小微企業和個人近4000家,在所有客戶中佔比53%,累計為涉農企業、牧民、農戶等客戶融資超38億元。

有業內專家表示,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包括道口貸在內的一大批金融科技公司正通過創新金融模式,讓金融風險更加可識別、可預測。

- end -

往期精彩閱讀

(點擊閱讀詳情)

√ 對話道口貸CEO羅川|堅持創業初心, 讓金融科技服務實體經濟

√ 核心企業回訪|為更好保障出借人權益,道口貸在行動

√ 從0到100億 帶你回顧道口貸的成長曆程

道口貸提示:市場有風險,出借需謹慎

點擊即可閱讀原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