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车祸,72岁康复,独立行走,她靠什么写出晚景如春的奇迹?

70岁车祸,72岁康复,独立行走,她靠什么写出晚景如春的奇迹?

70岁,

你印象中70岁的长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70岁,

遭遇车祸,经历两次开颅手术,

你觉得又会是什么样子?

那年,70岁

6月19日,二次返院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的王阿姨和丈夫李先生,为雅达康复医院的医疗团队送上锦旗。

70岁车祸,72岁康复,独立行走,她靠什么写出晚景如春的奇迹?

图片来源:雅达医院

锦旗内容:

“雅达医院毛、顾院长

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


站在Mauritz院长和顾旭东院长旁边的王阿姨,神采奕奕。很难让人与两年前躺在ICU里的她,联想到一起。

那一年,王阿姨70岁。在法国被摩托车撞倒,头部撞击地面。急诊开颅手术后,脑内仍有出血,又进行了二次手术。在ICU清醒过来时,王阿姨意识不清、记忆混乱、肢体活动障碍。而今天,她已经能够独立站立、行走,意识清晰,表达流利。

七十岁,汉语里习惯称这个年纪为“古稀”,古来稀有。虽然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技术发展,今天,七十岁的长者已经不足为奇,但七十岁遭遇如此大的事故,能否挺过这一关?术后,生活将受到多大的影响?王阿姨和家人内心是不安的。

康复,术后魔法

第二次手术后14天,王阿姨开始接受康复治疗。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70岁车祸,72岁康复,独立行走,她靠什么写出晚景如春的奇迹?

图片来自网络

王阿姨是因脑外伤导致神经受损,从而影响了视力、话语和行动能力。接受神经康复治疗,对她重获身、心、社会功能,回归生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两年多时间,王阿姨在法国和上海经过了数次康复治疗,病情趋于稳定,行走力得到恢复。

但外伤后出现的头晕、视物重影、双下肢乏力、平衡感差仍然困扰着她。

精细康复,

疗效与体验的双重惊喜

为了进一步改善视觉障碍、下肢乏力感以及平衡功能,王阿姨来到浙江雅达国际康复医院进行深度精细康复。

70岁车祸,72岁康复,独立行走,她靠什么写出晚景如春的奇迹?

图片来源:雅达医院

Mauritz教授和顾旭东院长为王阿姨制定了“运动疗法和视物追踪训练”计划。第一阶段治疗完成,出院时,王阿姨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平衡能力,甚至可以走“一字步”了。

从法国度假归来,王阿姨再次来到雅达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此次,她的治疗目标是提高薄弱肌肉群肌力及肢体协调控制能力,改善步态,提高动态平衡稳定性,以及改善右眼球运动功能。

而让王阿姨决定和丈夫李先生赠送锦旗的原因,却不止于令她高兴的康复效果。

端午节当天,王阿姨给医院的顾旭东院长发去了一条长长的微信消息:

70岁车祸,72岁康复,独立行走,她靠什么写出晚景如春的奇迹?

图片来源:王阿姨微信截图

事情的原委很简单:因为端午节法定假期三天,端午当天也就是周一的训练自然被取消。为了巩固康复效果,王阿姨的主治医师和治疗师决定,按原计划训练。

端午节期间的乌镇,路况怎一个“堵”字来形容。而王阿姨的训练在约定的早上8:45准时开始。可想,开车三十几公里来到医院的治疗师,是一大早便出门来加这个班的。

让王阿姨有感触的,还有发生在丈夫李老师身上的一件事。李老师腰脊椎突然疼得厉害,翻身都困难,康复病区主任施医生查房时发现,主动为李先生进行了诊治,开药、服药,安排理疗。对王阿姨提出的关于病情的问题,更是耐心讲解。这让王阿姨夫妇产生了一种被家人般照料和呵护的感觉。

鼓励=推动力

自医院开业至今的三年来,我们收到过不少来自患者的“小红花”,有患者亲自书写的墨宝,送给治疗师的小红旗,还有希望帮助更多患者接受音乐康复疗法的钢琴(当然也有猝不及防的红包鼓励,都被我们退还了,毕竟真心无价,大家心意我们已经接收到啦~),但王阿姨夫妇的这面锦旗,还是给了医疗团队莫大的鼓励。

70岁车祸,72岁康复,独立行走,她靠什么写出晚景如春的奇迹?

图片来源:雅达医院 雅达医院患者送给医院的“小红花”们

王阿姨是我国现代研究融资租赁第一人。用“见多识广”形容这位金融界的女强人,一点不为过。术后,王阿姨在国内外多家知名医疗机构接受过康复治疗。而她决定再次来到雅达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就是对雅达医院医疗服务的肯定。收到她和李老师赠送的锦旗,给与了雅达医疗团队很大的鼓舞和激励,也让大家更坚定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对于医疗服务而言,这是不变的真理。对患者多一份付出,就能让患者多收获一份康复的希望,也能多收获来自患者多一份的信赖和肯定。

如果,你身边,恰有长者也遭遇了疾病的困扰,需要康复治疗。希望你能将王阿姨在70岁那年发生的故事讲给她/他听。告诉她/他,生活的质量不要因年龄而打折,不论何时,健康都值得与信赖的人一同去追寻。而雅达医院,愿意做那个获得你信赖的同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