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最高級的家庭教育,是懂尊重,知分寸,善鼓勵!

最近,由黃磊、海清、陶虹等主演的都市生活劇《小歡喜》正持續熱播。

逼近真實的劇情,直擊家庭相處矛盾的刻畫,不僅引人深思,給人啟示,也讓人彷彿回到了那年高考季。

親子教育、學區房、高考、中年危機……當一朵朵現實的浪花,不斷地濺落在每個家庭面前時,也引發了人們熱烈的討論。

對於孩子來說,在劇中總能找到一些共鳴點。

要麼被父母管的太嚴,感覺被控制,不被尊重;要麼自己的想法、選擇與父母產生衝突,不被理解;要麼和父母壓根就沒多少交流,在生活的沼澤裡獨自前行,不被關注……

比如劇中陶虹飾演的宋倩,她是一個高三學子的媽媽,為了讓女兒按照自己的期望考上一所好大學,她拼盡了全力,從春風中學辭職、給孩子吃不喜歡但營養高的海參……給孩子無窮無盡的愛,卻處處充滿著控制慾。

《小歡喜》:最高級的家庭教育,是懂尊重,知分寸,善鼓勵!

本最用心,付出最多,卻與女兒的衝突最激烈。吵架時女兒甚至飆出了“我恨你”來發洩,一心想去南京大學,以此擺脫母親過緊的約束。

《小歡喜》:最高級的家庭教育,是懂尊重,知分寸,善鼓勵!

孩子覺得沒自由,父母覺得為你好。在孩子的成長史裡,總會留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鞭痕。

《小歡喜》:最高級的家庭教育,是懂尊重,知分寸,善鼓勵!

愛與教育的天平,一邊是不求回報的付出,一邊是深受其擾的包袱,讓彼此都太累。

為人父母,到底該如何與孩子溝通、相處?如何教育孩子?如何給予孩子恰如其分的愛呢?

《小歡喜》:最高級的家庭教育,是懂尊重,知分寸,善鼓勵!

懂尊重,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劇中的方一凡是一個性格活潑,不愛學習的孩子。一開學就跟同學打架,還用烏龜戲弄老師,眾目睽睽之下,被媽媽追著打。

可就是這樣一個孩子,他與家庭的關係是最為密切,相處也是最幸福的。在學校舉行的“認清自己,減輕壓力”的活動中,他大聲而自豪的就說出了他是童文潔和方圓的兒子,而其他同學在這一環節總顯得不自信,沒安全感。

究其原因,與爸爸方圓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在方一凡犯錯誤時,他不會一味的責罵,而是平心靜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引導、溝通;發生家庭矛盾時,他會問問孩子的想法;在自己失業後,他也坦然的告訴兒子。

面對老婆童文潔的暴脾氣、急性子,他也不會正面剛,而是有思路、有策略的去化解。潛移默化中,方一凡也覺得他在這個家是被尊重的,他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也敢於說出口。

《小歡喜》:最高級的家庭教育,是懂尊重,知分寸,善鼓勵!

在期中考試不理想的情況下,方一凡萌生出了參加藝考的想法,媽媽當然是不同意的。但方圓尊重孩子的選擇,不會一開始就扼殺掉孩子的夢想。

他答應兒子去做母親的思想工作,他說:“兒子怎麼都十八了,是不是該聽聽他內心是怎麼想的?”

遇到事情,方圓首先想到的是兒子怎麼想,一通操作下來,簡直是教科書般的教育方式。

十分的尊重,換來的是孩子更加獨立,寬廣的成長大道。

懂得尊重孩子,親子關係才更和諧。

詩集《軒言軒語的世界》的作者李軒,13歲的年紀就能寫有魂的詩。“淌過多少迷離的醉地,無愁的桃源……”讀來讓人如沐春風,備感自由。

小年紀,大才華。這一切若說都歸功於她本身的努力和熱愛,那肯定是不成立的。沒有父母對她夢想的支持和尊重,未來就是一條沒有期望的路。

在多數人眼裡,學才藝應該是跳舞、鋼琴之類更為主流的東西。可李軒的父母不這麼看,他們認為既然孩子喜歡,有自己的愛好,就應該支持。他們不僅從實際行動上幫助女兒,給她找適合的詩歌資料,與她一起練習,還一直鼓勵她,做她的精神支柱。

有這樣的父母,何其幸運!

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即使道路曲折,也能找到支撐點曲徑通幽。

《小歡喜》:最高級的家庭教育,是懂尊重,知分寸,善鼓勵!

知分寸,是孩子成長的源泉

在喬英子眼裡,媽媽宋倩就是豺狼虎豹,那個家就是萬惡的舊社會。

她雖然知道媽媽是為了自己好,但是她感覺這樣的愛是讓人窒息的。為了不讓媽媽難過,她只好更多的壓抑自己的想法,哪怕透不過氣來,也儘可能的去迎合媽媽給自己安排好的一切。

而宋倩的控制慾也一度衝上了微博熱搜。

有網友評論說:宋倩對女兒的愛和現代許多的母親真的是太相似了。應該多聽聽孩子的意見,給一定的空間,讓他們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同款媽媽也出現在很多人的生活裡。太辣不能吃,遊戲不能玩,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

一句都是為了你好,堵住了所有的退路,制高點上的紅旗永遠是媽媽的最亮眼。

喬英子在家裡總顯得很拘束,謹小慎微,但每當去到學校,去到爸爸喬衛東那裡,去跟劉靜阿姨相處時,她就像變了一個人似得,臉上洋溢的是發自內心的快樂。

《小歡喜》:最高級的家庭教育,是懂尊重,知分寸,善鼓勵!

只有讓孩子舒坦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空間給自己轉個身,成長的軌道才不會脫軌。

去年1月,北大畢業生王猛數落父母的萬字長文信曾引發廣泛關注。

《小歡喜》:最高級的家庭教育,是懂尊重,知分寸,善鼓勵!

作為“別人家孩子”的典範,他已足夠優秀。然而,這優秀的背後,卻是王猛和父母的決裂:12年前,他不再回家過春節;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他甚至還準備再到北大讀個心理學方面的博士,以解決自己長期壓抑之下的心理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呢?

他將自己與家庭決裂的根源歸結為父母從小對自己的“過度關愛”。

他認為自己性格的“弱點”,“內向,敏感,不善交際”與父母有關。他的心裡,滿是父母的“肆意操控”、“衝突”和“炫耀”,父母的控制慾,讓他沒能樹立足夠的信心。

他說,“父母的愛其實是傷害,過去的經歷無法與我的認知調和。”

愛不是看上去一往無前的用力和使勁,而是恰到好處讓人可以喘氣的放手。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對孩子說過:

你一定要離開才能開展你自己,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知分寸的父母,知道40℃的愛會燙傷孩子,16℃的愛會凍著孩子。

《小歡喜》:最高級的家庭教育,是懂尊重,知分寸,善鼓勵!

善鼓勵,是孩子進步的階梯

在劇中,方一凡要去參加藝考,但他前期的準備工作是不及格的。

此時,媽媽已是充滿了焦慮,試想了無數種不靠譜的可能。

但方圓卻是站在一個欣賞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的,即便是兩百裡挑一,難度很大,他也沒有立馬退縮,而是鼓勵兒子說他跳的很好,唱的也很出色。

兒子也因此信心倍增。

父母的一句肯定,會比十句訓斥和督促的話管用。

泰國有一個名為《每天努力一點點》的短片,講述的就是一個在媽媽的鼓勵下,孩子不斷蛻變的故事,讓人催然淚下。

孩子喜歡踢足球,但是基礎很差,沒有天分,體力也跟不上,教練委婉的說只能觀察一下。

言外之意就是這孩子不是這塊料,不行。

但這位媽媽沒有這樣認為,她對兒子說:

“今天老師誇你很努力哦,你以前完全頂不到球,現在偶爾都能頂到了,只要再努力一點點,接觸到就夠了。”

《小歡喜》:最高級的家庭教育,是懂尊重,知分寸,善鼓勵!

兒子聽後,滿血復活,跑到院子裡反覆練習,一點點進步。

當兒子說追不上別人,感到很氣餒時,她又說:

“做得不夠好沒關係,我並不想讓你是第一名,只希望你每天超越自己一點點,就夠了。”

《小歡喜》:最高級的家庭教育,是懂尊重,知分寸,善鼓勵!

慢慢地,兒子堅持下來,努力帶來了神奇的蛻變。

在最後一分鐘,兒子打進了關鍵球,扳平了比分。這個當初最弱的人在母親的不斷鼓勵下,突破自我成為了小英雄。

有時候,你相信他可以,他也許就會真的可以。

美國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說過一句話: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除了讚美與鼓勵,我找不出還有什麼其他更好的辦法。

鼓勵是一種支持和信任,孩子是能感受到的。

不要給孩子貼上不行的標籤,每一次說他有進步,就是日後讓你以他為傲的更上一層樓。

教育是一種學問,為人父母更是一種修行,在這部劇中,我們看到了我們自己的生活,同時也反思了切實存在的教育問題。

好的家庭教育,不是權威至上,而是尊重孩子;

好的家庭教育,也不是付出所有,而是愛之有度;

好的家庭教育,更不是打壓激勵孩子,而是給予他足夠的信任與鼓勵。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也是父母最好的禮物,成為一家人是一種特別的緣分,所以,請好好珍惜你們父子母女之間的每一場小歡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