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丸類銷量同比增1675%…疫情之下,這些產品賣瘋了!

2020-04-22 17:32

中國新聞網

作者:謝藝觀

疫情之下,一季度不少上市公司業績都亮起了“紅燈”,不過迅速催火的“宅經濟”卻讓這些食品企業賺翻了。

資料圖:民眾在線下超市購物。 項菁 攝

速凍食品企業利潤大增

疫情期間餐飲企業停擺,速食食品成為許多家庭的必備品。據電商大數據服務機構ECdataway數據顯示,今年1月24日到2月20日期間,天貓平臺上的海鮮丸類總銷量同比增1675%,水餃、餛燉類總銷量同比增78%。

速食食品需求大量增加下,4月8日,速凍食品龍頭企業三全食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業績預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預計實現2.49億元-2.61億元,同比增長520.00%-550.00%,創歷史新高。其中,非經常性損益對淨利潤的影響金額預計為1.02億元,主要為鄭州全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的相關收益。

這也意味著三全食品今年一季度的淨利潤超過了2019年全年。三全食品2019年年報顯示,實現淨利潤2.11億元,同比增長106.69%。

“此次疫情推動三全食品庫存順利去化,在費用上得到明顯優化,增大短期公司利潤彈性。”中信建投表示。

疫情期間,火鍋只能在家裡涮,從事速凍火鍋料製品等的安井食品也就此賺得盆滿缽滿。4月20日晚發佈的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78億元,同比增長16.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779.78萬元,同比增長35.33%。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第一季度安井食品電商營業收入1020.52萬元,同比增長114.60%,公司稱,主要系京東自營、每日優鮮、天貓旗艦店三個平臺銷售增長所致。

“疫情期間公司自營電商和商超等毛利較高的C端渠道合計佔比提升;公司於2019年第四季度多次提價;一季度豬價高位震盪,雞肉價格有所回調,總體成本端控制得力等促進安井食品業績增長。”東吳證券分析。

資料圖:顧客在挑選麵包。 湯彥俊 攝

主食企業業績突出

隨著季報的披露,“A股最貴麵包”也出現了。桃李麵包4月16日公佈的一季報顯示,2020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23億元,同比增長15.79%;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94億元,同比增長60.47%。

桃李麵包一季度業績之所以出現增長,中信建投認為,一是受疫情影響,2、3月份多地出現消費者囤積麵包等糧食行為,利好終端零售超市銷量表現;二是公司多年打造的供應鏈體系優勢明顯,在疫情嚴重期間,仍然可以確保核心產品生產與配送,相比競品供應鏈優勢突出。

“疫情期間烘焙門店、麵包坊大範圍關停,短保包裝麵包作為替代品,商超渠道的供應保障加速了消費者滲透率的提升。”申萬宏源證券表示。

作為中國主營掛麵第一家上市企業,克明面業也成為“宅經濟”的受益者。4月20日發佈的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8.86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長12.8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04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長69.72%。

克明面業在業績預告中稱,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家庭消費需求旺盛,掛麵屬主食類家庭消費剛需品,截至3月4日,累計未發掛麵訂單數超5萬噸(不含麵粉、方便麵及速拌麵未發訂單)。公司產品在供不應求形勢下,高毛利產品銷量增加,買贈促銷活動大幅減少,導致一季度毛利率較上期提高,銷售費用率降低,利潤總額增加。

克明面業董秘陳燕此前表示,截至3月8日,公司3月份掛麵累計訂單已經超過6.5萬噸,目前公司訂單滿足率仍然不高,公司已有44條生產線投入生產,加OEM的4條生產線,日產能合計達到2160噸,產能相比2019年年底提升了20%以上。

資料圖:顧客在超市選購商品。 湯彥俊 攝

業績表現亮眼 二級市場買賬

業績表現良好的情況下,這些食品企業在二級市場上也頗受追捧。

三全食品發佈業績預告後,股價直接漲停。截至4月21日,三全食品的股價累漲49.93%。

股價大漲之時,三全食品股東來了一波“逢高減持”。3月23日,三全食品發佈公告,大股東陳澤民以及其一致行動人因資金需求,擬減持股份不超過2237.92萬股,佔三全食品總股本的2.80%,佔其所持股份超四分之一,按當日收盤價17.68元/股計算,套現3.96億元。

20日,在一季度財報公佈前,安井食品股價即出現大漲。年初以來,安井食品股價累漲67.55%,最高時曾漲至100元/股。截至21日收盤,安井食品報96.51元/股。桃李麵包股價亦出現大漲,今年以來累漲21.30%。

克明面業今年以來累漲51.36%,不過在財報發佈當日,股價卻迎來下跌,截至21日收盤,股價已兩日連跌,報收17.07元/股。

東吳證券指出,“囤貨需求助力第一季度線上渠道、商超渠道佈局者受益更強。肉製品、速凍等2020年第一季度熱銷,渠道清庫存,第二季度有望迎來渠道補庫存。”但隨著企業復工復產,接下來三個季度,這些企業是否還能維持如此亮眼的業績?

對此,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記者,“宅經濟”爆發下,作為剛需的食品,像方便麵、冷凍食品、麵包這一類的企業,收穫到疫情帶來的紅利,但是這個紅利並不長久。

“復工復產之後,所有的行業又迴歸到同一個起跑線。持續的核心競爭力的打造,持續的升級,持續的創新,持續的加速迭代,應該是保障各個行業及企業持續向好的一個最基本因素。”朱丹蓬說。

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