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機械自動化技術是不是發展的過快了?

現在的機械自動化技術是不是發展的過快了?

就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而言,近三年的發展速度遠遠大於前面幾十年的速度,更準確的說應該是自動化技術的普及應用速度,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根據目前的發展趨勢,其發展和普及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提主雖然有悲天憫人的仁心,但是對於時代的發展而言,這難免流於“婦人之仁”的尷尬,其實任何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都是建立在犧牲一部分人既得利益的基礎之上的,這就是現實的殘酷,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讓自己不要成為那一部分被犧牲的人,而是要成為那一部分順應歷史潮流,矗立在時代風口浪尖的弄潮兒,成為那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

蒸汽機被髮明出來的時候,手工作坊的那批人沒有被餓死。
汽車被髮明出來的時候,趕馬車的那批人沒有餓死。

織布機被髮明出來的時候,手工織布的工人也沒有被餓死。
九八年國企工人大下崗,那些下崗工人也沒有被餓死。

所以,時代的發展不會因為某些人的個人利益而駐足不前,當然對於那些有利益相關的人一定在短時間內存在較大的影響,但是人是活的,我們總是會及時的調整自己去適應這種變化,雖然大多數人都是被動的去適應,但是人類適應力之強,也正是其統治地球的最好印證。

你親戚的眼光完全是以一個從業者的眼光在看待這個問題,工人是否能活,關鍵在於企業是否能活,如果企業都沒有活下去的機會,工人自然也就沒有活下去的理由了,而企業要活下去就的順應這個時代的發展,自動化技術就是這個時代發展最大的趨勢,很多事情你不去做,並不代表別人也不去做,當別人的企業在前進的時候,你的原地踏步就是一種倒退。

先進技術的發展,不僅會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更會導致行業的重新洗牌,淘汰過剩產能和低劣產能,這才是事關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工人看到的是個人的飯碗,卻看不到企業這個“鍋”,如果沒有了企業這個“鍋”,工人拿個空碗有什麼用,還是一樣沒有吃的。

今天接待兩個地方日報的記者採訪,題材是關於智能製造的相關事宜,在統計自動化技術為企業帶來的改變時,我粗略的看了一下數據,其中統計的一個車車間的近70臺自動化設備現在只需要9個工人進行三班倒操作,而且工人大部分時間只是簡單的負責一些上下料的工作,完全不用介入設備的生產加工,這不僅解放了工人的雙手,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環境,也進一步提升了車間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這些數據和傳統的生產加工數據的對比是很明顯的,例如如果加工設備是傳統的設備,按照一人一臺加工設備的配比,那70臺設備就需要70個工人,如果是三班倒的話那就是210個工人,我們可以對比一下,210個工人減少到9個工人,這種減少就是自動化技術帶來的結果,而且自動化設備對操作工人的加工技術的依賴是很低的,因為整個加工過程全都是設備保證,工人是不需要去介入的,這就是製造業的未來。

“機器替人”這在不久的未來,一定是一個大概率事件,而且所謂的中國不缺勞動力已經是一種假象,其實中國現在很缺勞動力,尤其是工廠的招工,將會變得越來越困難,不僅普通的工人越來越難招,即使是過程技術人員也將面臨“斷代”的危險,後繼無人將會是大部分製造業的一種常態。

其實,如果不對製造進行自動化改造和升級,在不遠的未來,更難以招聘到這個行業的從業者,正如大部分人的認知一樣,製造業的工作環境、勞動強度和薪資報酬在當下的社會大環境裡已經沒有了優勢,特別是隨著第三產業的逐漸興起,製造業的優勢更是可以用“蕩然無存”來形容,新生代的年輕人根本就不願意進入工廠,哪怕是呆在家裡啃老也不願意去做一個工人,因為他們不僅要錢,還TM要臉,製造業支撐不起他們的慾望和尊嚴,所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製造業進行自動化升級和改革。

任何行業和企業的發展都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企業員工的年齡結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佈局要素,老中青的人才配比一定是需要調整和配置的,如果企業的員工嚴重缺失年輕層次的人才,那這個企業就會出現人才斷層,這樣的企業面臨的直接危險就是“後繼無人”,企業的發展業就無從談起了。

而且從發展的角度而言,年輕人比中老年人更重要,因為他們才是時代的開拓者和創造者,才能最貼合時代的發展與需求,才具備時代需要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而中老年人很多已經自我放棄了。

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也更應該去發展自動化技術,讓更多的年輕人可以進入製造業,讓他們可以在這個行業看到希望,滿足慾望,賺到金錢,找到尊嚴。

其實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也是一個被大多數人忽略了的問題,我和很多年輕人在交流,他們普遍對工作環境和社會地位有更高的要求,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犧牲少許的經濟利益,究其原因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年輕人根本就沒有生存上的壓力,相對“苦難”的上一代,他們對工作的慾望和必須性完全不一樣,再加上以自我為中心的成長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率性和低情商,這些社會因素會進一步加劇製造業的發展困難程度,當我們開始面對的時候,可能已經來不及了。

我熟悉的一個企業,從最初的工人招聘一定需要中專或中技學歷降低到職高也行,然後再降低到初中也收了,最後降低到能認字就行了,因為那些“少爺”“公主”們根本就不往這個行業來,你嫌棄別人學歷低,別人還嫌棄你就業環境差,相互嫌棄終究無解,只能降低招聘要求退而求其次了,這才是中國製造最大的現狀。

在發展下去,工人階層只能到農民工中去挑選了,而真正意義的農民工也開始出現斷層了,現狀農村的小青年還會去做農民工嗎?不可能,他們比我們過得都瀟灑,父母在外面累死累活的打工,他們在外面醉生夢死的得過且過,這就是中國未來勞動力的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