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天性:“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

談到學習,人們有一些共識:

首先,要想學以致用,就必須記憶。只有這樣,已經學會的內容才不會在將來被需要的時候消失。

其次,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學習並記憶,終生不怠。要想從中學畢業,我們必須學好語言藝術、數學、科學,以及社會學課程;為了在工作中取得進步,我們要掌握職業技能,學會如何與不太好對付的同事相處;等到退休,我們還會產生新的興趣和愛好;到晚年,我們還要繼續學習適應澆花養草的生活。擅長學習的人會終身受益。

再次,學習本身是一項可以獲得的技能。最有效的策略往往不是依靠直覺。

認知天性:“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

耗費心血的學習才是深層次的,效果也更持久。不花力氣的學習就像在沙子上寫字,今天寫上,明天字就消失了。

我們往往無法準確判斷自己什麼時候學得好,什麼時候學得不好。如果感覺學起來又慢又難,似乎毫無進展,我們就會轉而關注那些看似更有成效的辦法,但沒意識到這些方法往往並不會帶來持久的效果。

到目前為止,不管在什麼領域,人們在學習一項技能或一門知識的時候,都傾向於反覆閱讀課本,並進行集中練習,這其實是效率最低的一種方式。進行集中練習意味著我們在機械地、快速地重複一些東西,想把它們烙在自己的記憶中,也就是“熟能生巧”。一個例子就是考試前的“填鴨”。重複閱讀與集中練習會讓人越做越熟練,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知識,但實際上,這種方法達不到真正的精通,也不會產生持久的記憶,只是在浪費時間。

與反覆閱讀這種複習方法相比,回想事實、概念或事件會更有效。這種方法被稱為檢索式練習。抽認卡就是一個簡單的例子。檢索會強化記憶,並阻止遺忘。我們在閱讀過一段文字或聽過一堂課後,只需用一道簡單的小問題考考自己,就可以鞏固所學、強化記憶,而且效果要比重讀課本或複習筆記好得多。雖然大腦不像肌肉那樣,可以通過鍛鍊來加強,但負責學習的神經迴路確實是可以強化的——具體的方法就是檢索記憶,並練習所學的東西。定期練習可以防止遺忘,強化檢索路徑,而且對於保存你想要掌握的知識來說至關重要。

認知天性:“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

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的中途有間隔時間,你會在中斷期間感到稍有生疏,或者在把兩件或多件事情穿插在一起做時,檢索的難度會更大,而且你會覺得收效不佳,但實際上,這樣做會讓學習效果更持久,而且以後也可以更靈活地運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在別人教給你答案前,先嚐試自己解決問題。這樣效果會更好,哪怕在嘗試中會犯下一些錯誤。

一個常見的說法是,如果教學形式與你習慣的學習風格相符,你的學習效果就會更好。例如習慣用視覺或聽覺學習的人,就該用相應的形式教他們,但實證研究並不支持這種觀點。人類在學習時可以運用多種天分,而且在“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運用全部才能和智謀學習時,效果要超過只用最熟悉的風格學習。

一旦你能熟練地從不同類型的問題中提煉出基本原理,也就是“規則”,你就更有希望在陌生的情境中找到正確的答案。與集中練習相比,穿插練習與多樣化練習可以讓你更好地掌握這種提煉技能。舉個例子,平時在練習計算物體體積時,用不同種類的幾何體練習,這樣等考試時隨機遇到一個幾何體,你就能更熟練地找到正確的解法。穿插識別鳥的種類,或油畫作品,既可以提高你對同一種類的歸納能力,又能改善你對不同種類的識別能力。這樣一來,在以後遇到新的樣本時,你分門別類的能力就會更強。

認知天性:“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

在判斷自己知道什麼和能做什麼的時候,我們都會被各種錯覺干擾。測驗可以幫助我們判斷自己學到了什麼。在模擬飛行中遭遇液壓系統失靈時,飛行員會很快意識到自己有沒有完全瞭解修正程序。測驗這種工具幾乎適用於所有學科,你可以用它來發現並鞏固自己的薄弱環節,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

不管學習什麼新知識,都需要有已知作為基礎。在學會如何只用一臺引擎降落一架雙引擎飛機前,你需要先知道如何用兩臺引擎降落這架飛機;想要學習三角函數,你就先要知道代數與幾何;想要學做木匠活兒,你就要了解木材與複合板的質地,以及如何鋸割、刨削、做榫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