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區:打造村級群眾“說事服務站”推動基層治理

四川新聞網廣元4月22日訊(姜德輝 肖永樂)“牛本來就是我的,你把它賣了,錢就該全部給我們。”

“牛又不是一天長大的,這麼多年我就白養了,那你就把養牛的工錢給我拿出來。”

……

4月9日,廣元市昭化區虎跳鎮湖溪村群眾“說事服務站”裡,該村二社村民王永賢和李興良的耕牛糾紛調解剛一開始就陷入僵局。

說起兩家的“反目成仇”,還得從一頭牛說起。2011年,王永賢就把自家的一頭母牛交給關係一直都好的李興良飼養和使用,母牛下了崽兒,王永賢便將小牛送給李興良。誰知道第二年,李興良就因飼養不當,導致母牛死亡,最終雙方協商由李興良繼續飼養小牛,小牛長大後歸王永賢。可前幾天,李興良未經王永賢同意,擅自將小牛出售,王永賢多次要求李興良返還售牛款,李興良卻要求王永賢承擔部分飼養費,雙方都不讓步,於是王永賢便來到群眾“說事服務站”找人評理。

“我們都聽下李助理咋說嘛。”說事服務站隊員王安祿說。

“其實,這種情況在法律上講屬於‘孳息’。”鎮法庭法官助理李文軒解釋道,依照法律,小牛屬於天然孳息,且你們雙方都認可當初口頭約定,故小牛所有權應當歸王永賢所有,李興良無權處分,應當返還售賣耕牛的全部價款。

“聽到沒,法律上賣牛的那9600塊錢都應該給我。”王永賢聽到自己佔了理,心情頓時好多了。

“不得行,我把牛養了七年多,不可能就這麼算了。”李興良氣得把頭轉向另一邊。

王永賢堅持要全部賣牛款,李興良卻不退一分錢,調解再次陷入僵局。

調解農村矛盾,一方面要嚴格講法,可另一方面還得講情。說事服務隊當即決定將“面對面”調解改為“背靠背”調解。

“耕牛管理飼養中李興良付出較多,如果一點錢都不給分,於情於理也說不過去……”對王永賢,說事服務隊就講鄰居感情。

“牛本來就是王永賢的,所以售賣耕牛款也就有他的一份……”對李興良,說事服務隊就講法律。

苦口婆心勸說之下,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由李興良當場支付給王永賢售牛價款4500元。

“鄉里鄉親的,抬頭不見低頭見,誰也不想把關係鬧僵了。”王永賢對本村群眾“說事服務站”的這次調解豎起了大拇指。

村級群眾“說事服務站”是昭化區紀委監委“民情上達”的一種新探索,由老黨員、離退休幹部、鄉賢等組成說事服務隊,通過“日常坐診”和“上門問診”等方式,收集問題線索,解決群眾訴求,目前已在全區233個村和社區全面普及。

“自建立以來,累計收集問題線索17件,立案查處8人,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扶貧產業發展質效不高’‘死亡人口繼續領取低保’等問題開展了專項整治。”該區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說事服務站”是群眾參與監督的有效方式。

如今,“說事服務站”功能更加豐富,成為了化解基層矛盾、推動基層治理的利器,是群眾身邊的公正“裁判員”。截至目前,全區已接待“說事”7300多件次,其中“順氣”6000多件次,解困1300多件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