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儿女真情"文学解析

作者: 土默热

昨夜拜读刘梦溪大师新发表的博客文章:《何谓〈红楼梦〉的"儿女真情"》。文章主要从"扬林抑薛"角度出发,阐述宝玉与黛玉及宝钗之间的两条感情线,究竟哪条线是"儿女真情"。本文虽然接过了刘梦溪先生的这个话题,但并不准备再谈薛林二人的"儿女情"孰真孰假问题,拟换个角度谈谈《红楼梦》发泄的"儿女真情"源自哪里,或者说探寻一下这种"儿女真情"的文学轨迹,并由此对红楼文化的源头和传承做出新的判断。

"儿女真情"一词,应是旧时文学家习称之"儿女情"一词的延展。查《百度词典》"儿女情"一词,系指男女或家人之间的恩爱感情,主要还是指青年男女之间所产生的爱情。人们常用"儿女情长"一句成语,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感情深厚,难舍难分。我国古典文学中,表现"儿女情"的文学作品不少,主要集中于明末清初言情文学大潮中某些情痴情种文学家创作的那些小说或戏剧,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为汤显祖的《牡丹亭》和金圣叹批阅删改之《西厢记》。

《红楼梦》

不容否认,《红楼梦》也是一部描写"儿女情"的作品,它所宣扬的还不仅是一般的"儿女情",而是一种有特定意义的"儿女真情"。正如《红楼梦》作者在开篇所云:已往那些描写爱情的风月故事,不过是些"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正因为如此,作者方要让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来到人间,用"还泪"这种极为特殊的形式,来表达"儿女真情"。书中所写的"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

《红楼梦》

那么,这种"儿女真情"是《红楼梦》的独创,还是有其特定的文化继承呢?查汤显祖和冯梦龙等言情文学巨匠的著述,以及当时那些才子佳人文学作品,虽然宣扬情之一字已形成某种文学时尚,传奇家之文,非言情不能擅场;但多泛泛地宣扬"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很少有人将"儿女情"延展为"儿女真情"并在作品中使用。唯独给"儿女真情"明确定义并准确使用的名作家,乃是以"南洪北孔"著称的大戏剧家洪昇,主要表现在其代表作和成名作《长生殿》中。

让我们先来看洪昇《长生殿》开篇《传概》里,那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吧: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与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感金石,回天地。昭日月,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在今古情场"真心到底"的情,跨越南北万里、生死两界的情,就应该是一种"感金石,回天地,昭日月,垂青史"的"儿女真情"了。

《红楼梦》

《长生殿》第二十二出《密誓》中写道: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情重恩深,七夕夜在长生殿上并肩对着牛女双星盟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誓绵绵无绝期。恰被牛女双星听见,天孙织女受了感动,遂对牛郎说:我与你既缔天上良缘,当作情场管领。况他又向我等设盟,须索与他保护。见了他恋比翼,慕并枝,愿生生世世情真至也,合令他长作人间风月司。牛女双星所愿的"生生世世情真至"的情,当然就是儿女真情了。

安史之乱中发生了马嵬坡兵变,杨玉环成了孤魂野鬼,但她一灵不灭,念念不忘昔日长生殿中的"前盟"。《长生殿》第三十三出《神诉》中写道:天孙织女途径马嵬驿上空,只见一道怨气,直冲霄汉。了解到是杨玉环痴心不悔,今到此地位,还记得长生殿中之誓。有此真情,殊堪鉴悯。遂决心为她向上帝保奏,使之再居仙班。上帝"据天孙奏尔吁天悔过,夙业已消,真情可悯。准其复籍仙班"。

这种经上帝鉴悯的跨越生死两界的"真情",恰是"儿女真情"的最好注脚。

洪昇与其文学密友吴仪一谈论《牡丹亭》"生死之情"时曾云:"肯綮在死生之际,记中惊梦、寻梦、诊祟、写真、悼殇、正折,自生而之死;魂游、幽构、欢挠、冥誓、回生五折,自死而之生。其中搜抉灵根,掀翻情窟,能使赫踬为大块,偷麋为造化,不律为真宰,撰精魂而通变之。"这实际上也是在交代自己创造《长生殿》的秘诀,即表现作品中"儿女真情"的文学手法。《长生殿》前25回表现由生而之死,后25回表现由死而之生,即生死之情,亦即儿女真情。

洪昇是个不折不扣的情痴情种,终生都以"儿女真情"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宗旨。他不仅在《长生殿》中屡次宣扬"儿女真情",在其它作品中也常有表达,如在《四婵娟》杂剧第三折《李易安斗茗话幽情》中,写赵明诚与李清照论夫妻之情:都生难遂死要偿,噙住了一点真情,历尽千磨障,纵到九地轮回也永不忘,博得个终随唱,尽占断人间天上。这种历千魔障终不悔,九地轮回永不忘,人间天上的夫妻真情,应该就是《红楼梦》作者所要"发泄"的"儿女真情"吧?

在《长生殿·自序》中,洪昇认为:从来传奇家非言情之文,不能擅场;而近乃子虚乌有,动写情词赠答,数见不鲜,兼乖典则。因断章取义,借天宝遗事,缀成此剧。这与《红楼梦》书中贾母痛批才子佳人小说的那段议论不谋而合。正如《红楼梦》作者在开篇所云:已往那些描写爱情的风月故事,不过是些"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而《长生殿》《四婵娟》《红楼梦》这些文学作品,都体现了作者"发泄儿女真情"的创作宗旨。

《红楼梦》

《红楼梦》是《长生殿》《四婵娟》的旧瓶装新酒,旧谱填新词,是使用戏剧表现手法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这个基本文学判断,既体现在"专写钗盒情缘"的故事架构上,也体现在"衔玉而生"、"木石前盟"、"人间风月司"等情节创意上,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其创作宗旨,都"发泄"了作者一生秉持的"儿女真情"。有的红学家说,这是曹雪芹受洪昉思作品影响的结果,这是外行强充内行的解释,是说不通的。任何作家都懂得:文学技术可以模仿,文学情感是无法抄袭的。

《红楼梦》是晚明文化气脉的产物,是明末清初情本文学大潮所催生。《红楼梦》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执掌的"人间风月司",纯从《长生殿》的"情场管领"白首双星的"人间风月司"化出;没有《长生殿》的"儿女真情",就不会有《红楼梦》的"儿女真情";没有李隆基、杨玉环死生不渝坚守"木石前盟"的情感历程,就没有贾宝玉、林黛玉天上地下追逐的"木石前盟"之情。这条宣扬"儿女真情"的文学轨迹是任何人也否认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