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

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瞭解到,4月底到5月初,將有兩顆存在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但不會對地球產生任何影響,公眾不必擔心。

編號為52768的這顆小行星,是1998年由美國坐落在夏威夷的NEAT項目意識到的,經由20多年的跟蹤監測,52768號小行星的軌道數據已經相當準確,它將於北京時間4月29日17時56分飛掠地球,速度為8.69千米每秒,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為628萬千米,約合地月距離的16.4倍,不會對地球形成影響。

4月底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


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之後,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監測地球附近的各類小天體,尤其是可能對地球形成威脅的小行星。

幸運的是,這5顆小行星中最鄰近地球的保持190萬英里,意味著它們雖然會達到近地點,然而碰撞地球的可能性非常小。這一次有五顆小行星先後與地球擦肩而過,有關地球來說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它們任何一個一旦撞擊地球,都會帶來肯定的破壞力量,尤其是撞擊地面之後,威力更是巨大。

可能有一些朋友還記得發生在2013年車里雅賓斯克的小行星凌空爆炸事件,這次事件震驚了世界,當時有一顆直徑約17米的小行星進入了地球大氣層,將要與地面發生碰撞,可令科學家感到震驚和不可思議的是,這顆小行星竟然在空中自己爆炸解體了。

據央視臺金地天體望遠鏡組團首席科學家趙海斌得知:52768號小行星的直徑達到2.5千米左右,是一個相當大的小行星。

4月底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


趙海斌介紹說,52768號小行星是一顆存在潛在威脅的小行星,有發生行星碰地球的可能性。因為這一次並不是它第一次與地球近距離接觸,之後也還會有的,所以就需要長久以來監測。

另外紫金山天文臺的觀測臺在本年初意識到,小行星2020DM4也正在接近地球。

為什麼對近地小行星的觀測非常重要呢?因為在2013年,一顆直徑僅為20米的小行星進入俄羅斯雅賓斯克上空,在距地面30千米的地方自行解體爆炸。然而其產生的衝擊波還是破壞了地面設施,數千人由此受傷。如果真的是撞擊到了地球上,那麼這個破壞的效果到底會有多大呢?是否會比美國投放到日本的兩顆原子彈的威力會大許多倍呢?根據科學家推測,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超10千米的隕石從天而降,衝進大海,一場規模空前的海嘯、地震、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同時發生,當時的地球或許可以用地獄兩個字形容,這很可能就是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

4月底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首席科學家趙海斌:目前環球始終在監測它,然而因為這個目標慢慢地朝南半球的上空飛去,盱眙站在5月最接近地球的時刻,已經無法再觀測到它了,然而南半球的望遠鏡會接力觀測。所以說近地小行星的監測,是一個環球網接力觀測,需要多點布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