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他們種棚菜年入十萬,究竟種了啥?

剛到扶溝,該縣蔬菜局局長吳保民便熱切地說道:“走,帶你們去看棚的海洋。”待眾人驅車趕到曹裡鄉惠民蔬菜專業合作社,

只見此地的大棚確與別處不同,棚體高、跨度大,每個棚的跨度20~90 m,面積小則5、6畝,大則17、18畝。

放眼望去,連片大棚恰似滔天白浪無邊無際,“棚的海洋”名不虛傳。建巨型大棚,一是易於控制棚內溫溼度,形成穩定的小氣候,對蔬菜增產和品質控制大有裨益;二是利於機械化作業,即使中大型農機在棚內也有足夠的施展空間,農機與設施的融合讓生產效益成倍攀升。


厲害!他們種棚菜年入十萬,究竟種了啥?


特色巨棚

高效種植畝利潤近萬元

扶溝巨型棚單棚面積多為7~10畝,除水泥腳柱外,骨架全部由直徑5~8 cm的竹、木搭建而成,維護保養得當一般可使用10年以上。

但巨型棚結構相對簡單,抗災能力較差,如若遭遇大雪、大風、大雨等惡劣天氣,容易出現棚膜破損、棚架倒塌等現象,最終致使棚內蔬菜受災。如2008年6月3日的7級大風,2009年11月中旬我國華北地區連續多日的大雪,曾使巨型棚棚塌菜毀,種植戶損失慘重。

因此,在巨型棚蔬菜生產中,災害性天氣的及時預警防範尤為重要,此外,每年更換棚膜也是一個體量浩大的工程,需十幾位工人相互配合,往往還要齊聲喊口號以保持步調一致,場面蔚為壯觀。

棚內一般以種植黃瓜為主,一年種植2茬,經過多年試驗摸索,形成了一套頗具扶溝特色的綠色高質高效種植模式。黃瓜11~12月整地施肥,春茬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育苗,2月中旬開始扣膜,2月下旬3月上旬定植,4月上旬始收,6月底採收結束。

使用基質穴盤嫁接種苗,每畝定植3 000株,定植後立即澆返苗水並注意防範倒春寒。為搶早上市、提升產量,採取“大棚+二道幕+地膜”3層覆蓋,可大幅提升棚內溫度,棚內溫度過高時需及時放風。7月至8月上旬高溫悶棚消毒。秋茬7月上旬育苗,8月上旬定植,每畝定植2 800株,9月上旬採收,11下旬採收結束。

該模式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據測算,春、秋2茬黃瓜種植成本約為11 980元/畝,加權平均畝產14 510 kg,按照2018年市場行情(收購均價約1.4元/kg),每畝淨利潤近萬元。

床架穴盤集約化育苗以及夏季高溫悶棚的全覆蓋,有效緩解了土傳病害的侵染和連作障礙;有機肥、生物農藥、防蟲網、粘蟲板、殺蟲燈的廣泛使用,既減少了環境汙染,又提高了蔬菜的品質,保證了餐桌上的安全。


厲害!他們種棚菜年入十萬,究竟種了啥?


小規模、大集群

農戶種植積極性高漲

因效益突出,全縣上下發展蔬菜產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蔬菜種植面積由5年前的36萬畝,增加到現在52萬畝。設施蔬菜面積由5年前的10萬畝,猛增至18萬畝,其中巨型棚8萬畝。


曹裡鄉巨棚園區由惠民蔬菜專業合作社於2018年11月建成,佔地面積約1 050畝,設施、種苗、技術均由合作社統一提供,社員以1 000元/畝的價格租用,採收後的蔬菜由經銷商主動上門收購,足不出戶就能憑藉自己的勞動和技術賺取豐厚回報。

齊滿堂,合作社社員,現年56歲,與妻子一同租種2個巨型棚,總面積10畝出頭。擁有多年種植經驗的他選用津優208黃瓜作主栽品種,通過科學把控溫溼度,黃瓜長勢極好,隔天採收一次,每次採摘量約300 kg/畝,平均春茬畝產可達15 000 kg以上。

談到種菜收益,齊滿堂表示2018年秋茬黃瓜價格持續在4.2元/kg的高位,而2019年價格有所回落,當下春茬黃瓜正處於上市初期,地頭價最低1.8元/kg,若以1.4元/kg的均價,計算,再除去每畝1 1000~12 000元的投入成本,收入十分可觀。雖然種植黃瓜經濟效益明顯,但重茬為害也不容忽視,輪作則是防止連作障礙的最佳途徑,下一茬這2個棚裡將栽滿茄子、甘藍和西葫蘆。

林春梅,合作社社員,現年53歲,從2006年入行開始,已積累了10多年的棚菜種植經驗。在家照料孫子之餘,他獨自一人將10畝大棚打理得井井有條,重施有機底肥的黃瓜品質好、價格高,2019年春季上市僅一個月(3月21日至4月23日)便掙了3萬元,總體毛利潤達30 000元/畝,除去生產、生活開支,一年還能有12萬~13萬元的結餘

在她的影響下,31歲的兒子也一直留在曹裡鄉種菜,“比出去打工強多了!”林春梅笑容靦腆,說道:“蔬菜產業的輻射效果好,脫貧很快,以前扶溝是貧困縣,現在收入提高了,年輕人都回來了,農戶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紅火。”

厲害!他們種棚菜年入十萬,究竟種了啥?


合作社還有另外一位“紅人”,現年76歲的齊來慶老兩口,他們也許是扶溝縣年齡最大的種菜“夫妻檔”,二老年紀雖大,但思維依舊清晰,種植技術同樣一流,得到齊滿堂和林春梅的盛讚:“2019年就屬他家的黃瓜上市最早,3月中旬就開始採摘,那時候能賣到4元/kg呢!”齊來慶一臉喜色地大方承認:“2018年黃瓜行情好沒趕上,種了番茄和花菜,2019年這一個棚(約5畝)的黃瓜,已經賣了2萬多元!”

看著眼前的人口齒清楚、精神矍鑠,吳保民忍不住笑問道:“您都這麼大年紀了還幹棚菜呀?”老人也很快給出了自己的回答:“乾點棚菜不僅生活過得好,還對社會有點貢獻咧!”

在全國規模化蔬菜園區普遍效益不佳甚至虧本賠錢的形勢下,扶溝縣以“小規模、大集群”的發展理念走出一條高質高效高回報的產業脫貧之路。全縣118家蔬菜合作社步入“公司+農戶”的發展新格局,使農民得到真正實惠,據統計,全縣從事蔬菜產業的農民人均年收入達到8 600元,與此同時,農村生活風貌也得到全面淨化。

2019年5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第49次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正式批准扶溝縣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

厲害!他們種棚菜年入十萬,究竟種了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