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那個過度犧牲的媽媽麼

一週前,在公司的公眾號後臺,收到一位媽媽長長的留言:

你是那個過度犧牲的媽媽麼

這段藏著故事的留言,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興趣。

你是那個過度犧牲的媽媽麼

你是那個過度犧牲的媽媽麼

隨著年齡漸長,身邊當媽媽的越來越多;工作中也見過各種各樣的媽媽。但總結起來,不外乎三類:

你是那個過度犧牲的媽媽麼

第三類最少見,也非常不提倡;第一類是很多人理論上知道、思想上很羨慕,但行動上卻往往背道而馳的。因為大部分媽媽都活成了第二類:為了孩子,過度犧牲自己。

曾聽一位年輕的90後媽媽說過“以前上班時,每天都會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現在全職帶娃了,有啥好打扮的;我少用一支口紅,就能多給孩子買一件玩具;有娃後不都是這樣麼,都是為了孩子”。

我看她手機裡的照片,以前是那麼明媚,如今我卻從她的眼神裡看到暗淡和不開心,於是用一句“大家都這樣,都是為了孩子”來安慰自己。

你是那個過度犧牲的媽媽麼

我不忍戳穿她,告訴她現在有很多媽媽,有了娃依然可以把自己弄的很好;不想戳穿她,孩子也許只是遠離職場的擋箭牌。因為如果願意,我們可以有辦法儘量“愛孩子也愛自己”。

你是那個過度犧牲的媽媽麼

母愛天生就帶著犧牲的基因,這也是母愛的偉大和值得歌頌的地方;但過度犧牲,更多的只是感動的自己。

而且,當父母為孩子過度犧牲自己之後,家庭生活很容易沒有邊界感。因為一切都撲在孩子身上,掌控欲就來了。

親子矛盾多源於這種掌控欲和“為你好”的心理:我辛辛苦苦把你養這麼大,為了你我不捨得吃不捨得穿、甚至放棄了夢想,你怎麼可以不聽我的話;我讓你讀什麼專業就得讀什麼專業,讓你選擇什麼工作就得選擇什麼工作,讓你走哪條路就得走哪條路。

你是那個過度犧牲的媽媽麼

婆媳不和更是源於過度付出後的邊界感缺失。因為她忘記了,自己該有自己的婚姻和人生,孩子也該有他的人生和感情。

這一切,在我們老一輩人的身上已經驗證,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和悲劇,讓愛和家成了傷人的地方,壓抑而束縛。

只有獨立的人格、有責任感、懂得付出也懂得愛的家庭,才容易培養出品格健全、懂得感恩、陽光開朗堅毅的孩子。這是人一生幸福發展的根基。

那麼,如何避免過度犧牲,讓愛帶來美好?

如何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享受自己的人生和夢想,進而形成健康的親子關係,給孩子帶來積極的影響?

結合開頭那位媽媽的經驗,和我的觀察思考,也許我們可以有如下嘗試。

你是那個過度犧牲的媽媽麼

你是那個過度犧牲的媽媽麼

你是那個過度犧牲的媽媽麼

你是那個過度犧牲的媽媽麼

簡單說,孩子穿衣玩具沒必要太貴,他們對物質的感受沒有那麼強烈。

有時候,給孩子穿名牌玩名牌,只是大人間的攀比,或者讓自己覺得已經盡力對孩子好了。

孰不知,物質代替不了陪伴和情感,對孩子來說尤其如此。

孩子對於情緒、陪伴的感知更敏感,開開心心高質量陪伴,對孩子的幸福和安全感才是更重要的。吃貴的、穿貴的、玩貴的,只是我們拿成年人對物質的喜愛來衡量孩子而已。

孩子小的時候,“富養“最主要是在情感、品格而不是物質;只要吃的安全健康、穿的舒適就行。

你是那個過度犧牲的媽媽麼

所以我建議前文那位90後媽媽,如果自己真的喜歡口紅、喜歡化妝,寧願花錢買來送給自己,也沒必要省下來給孩子買昂貴的玩具。因為這些,可以讓你的心情變好;你開心了、自信了,能帶給孩子更好的影響和陪伴。如是,一舉兩得。

千萬別把自己養成了貧民,把孩子養成了富翁。不然,自己越來越失去自我而不開心,孩子的幸福感也越來越難滿足。本末倒置,很可惜。

當然,這不是鼓勵事事只想著自己不顧孩子,這是兩碼子事。

你是那個過度犧牲的媽媽麼

這一點很重要。

知道這點,不會動不動就是“為了孩子,我怎樣怎樣“。

不好意思,就算做全職媽媽陪伴孩子,就算完全犧牲自己的物質和享樂養育孩子,那也是自己獨立選擇的。

我前同事說過一句話,印象深刻“孩子,只要有人陪他玩兒,他都會開心;很多時候媽媽覺得必須親自陪著,只是你想陪他,想少點愧疚多點心安“。在某個角度,深以為然

另外,知道這一點,就不會把自己的期待和要求強加在孩子身上,不會過分干涉、失了界限。

寫到這裡,想分享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在《先知:論孩子》裡的一些精彩思想

你是那個過度犧牲的媽媽麼

你是那個過度犧牲的媽媽麼

培養並尊重彼此獨立人格,是教育的關鍵之一。

而一個懂得適當愛自己的媽媽,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非常大。

這樣的親子意識,可能才是孩子童年最好的禮物;也是夫妻關係和家庭氛圍良好發展的關鍵。

你是那個過度犧牲的媽媽麼

你是那個過度犧牲的媽媽麼

青春之後 認輸之前 勇敢探索

熱愛生活,也終將被生活所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