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和岳飛都是武聖 為何清朝皇帝只拜關羽不拜岳飛

清朝皇室每年都要舉行大大小小的祭祀。順治皇帝制定了早、晚祭祀的制度。每到初一、十五,皇帝和皇后都要親自參加祭祀儀式。

有意思的是,清朝皇帝所祭祀的對象,有被視為武聖的關羽。

關羽和岳飛都是武聖 為何清朝皇帝只拜關羽不拜岳飛

關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他橫刀立馬、手捋美鬢的形象一直在民間流傳。從北宋以後,關羽在官方的地位越來越高。到明朝時,已經被封為"武聖",封號很長,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共有15個字。

其實,被封為"武聖"的名將,還有南宋抗金名將岳飛。

岳飛在國家遇到危難之際,投身軍營,抗擊金軍南侵,又揮師北伐,收復失地。後來,岳飛遭到宋高宗趙構和權臣秦檜的構陷,被以"莫須有"的罪名遇害。

關羽和岳飛都是武聖 為何清朝皇帝只拜關羽不拜岳飛

20年後,岳飛得到平反昭雪。此後,在南宋、元朝和明朝,岳飛都得到從官方到民間的尊重。1376年,朱元璋建立歷代帝王廟,祭祀夏禹、商湯、周武王、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元世祖忽必烈共8位開國帝王,同時詔選歷代三十七名臣,配其享,為新的國家祀典。岳飛名列其中,配宋太祖享。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修建了許多嶽王廟,明朝皇帝朱祁鈺在河南湯陰(岳飛老家)的岳飛廟親筆題寫匾額,為"精忠之廟"。

岳飛的封號比關羽的封號更長,為"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廟法天尊嶽聖帝君",達到了16個字。

關羽和岳飛都是武聖 為何清朝皇帝只拜關羽不拜岳飛

可是,到了清朝時期,關羽和岳飛享受的官方待遇,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對關羽,清朝皇帝繼續予以"優厚"的待遇。咸豐皇帝即位後,關羽的封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關聖大帝",有18個字,第一次超過了岳飛的16字封號。到光緒時期,關羽的封號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6個字:"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乾隆皇帝還直接更改關羽的諡號,將之從"壯繆"變成"神勇",後改為"忠義"。

從順治皇帝開始,清朝更是將關羽與釋迦牟尼、蒙古神等神位並立,成為皇宮早、晚祭祀的對象。

關羽和岳飛都是武聖 為何清朝皇帝只拜關羽不拜岳飛

相比之下,岳飛就顯得有些"落寞"了。清朝皇帝沒有對岳飛賜予封號,還拆除了各地的嶽王廟,改成關帝廟。1726年,順治皇帝下令將岳飛的神像從武廟中移除。只是到了乾隆時期,乾隆皇帝才輕描淡寫地評論了岳飛一句:"惟爾公忠秉性,智勇超倫。"

清朝皇帝為何對關羽和岳飛厚此薄彼呢?

關羽和岳飛都是武聖 為何清朝皇帝只拜關羽不拜岳飛

一是因為清朝皇帝很崇拜關羽。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從小就熟讀《三國演義》,將關羽視為神一般的人物。有一次,努爾哈赤還請求明朝將關羽神像賜予給他們。那時候,清朝上上下下尊稱關羽為"關瑪法"。"關瑪法"是一句滿語,意思是"關爺爺"。

二是因為岳飛是南宋抗擊金軍的主力戰將,多次擊敗金軍,將金軍打回老家,是金軍的噩夢。清朝是女真族的後裔,岳飛所抗擊的金軍,就是女真族建立國家(金國)的軍隊。從這一層意義而言,岳飛是清朝皇族的敵人。所以,清朝皇帝就不會繼續"厚待"岳飛。

關羽和岳飛都是武聖 為何清朝皇帝只拜關羽不拜岳飛

三是關羽和岳飛傳遞的信號不一樣。對於清朝皇帝來說,關羽傳遞的信號是兄弟情義和君臣忠誠,岳飛傳遞的信號是民族大義和抗爭精神,相比之下,當然是關羽更符合統治者的需要。關羽和岳飛孰輕孰重,豈不一目瞭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