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魂岳飛全傳

第一回 少年岳飛務農習文練

武 青年鵬舉棄農一次從軍

徽宗趙佶即位第三年,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陰曆)2月15日(陽曆3月24日)晚上,在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裡(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一個祖上從山東聊城遷徙來世代務農農民嶽和家,一個嬰兒誕生了。嶽和妻子姚氏,生下嬰兒時,已經三十六、七歲。姚氏給嬰兒起了一個乳名:五郎。嬰兒出生時,有一隻鴻鵠從嶽和家屋頂飛鳴而過。有一些文化嶽和,受到啟發,希望兒子前程鯤鵬萬里。因此,給兒子起了一個響亮名字:岳飛。後來,又起表字:鵬舉。

婦孺皆知故事說:岳飛未滿月,流經內黃或湯陰黃河大決堤,洪水席捲湯陰,淹沒田野,沖毀房屋,奪走了成千上萬人生命。洪水湧進岳飛家,姚氏急中生智,抱著襁褓中嶽飛坐進庭院中一口大缸,隨水飄走,脫離了險境。岳飛母子飄泊到了內黃縣,在石甕村受到百姓搭救,在麒麟村定居下來。因此,有岳飛“生於湯陰,長於內黃”之說。經過這場大災難,岳飛家發生了大變故:嶽和在洪水中遇難;岳飛母子成了孤兒寡母;岳家由自耕農淪為了佃農。

這個故事存在嗎?

一、黃河是地上懸河,經常改道,但岳飛出生這一年,既不流經內黃,更不流經湯陰。因此,就不可能淹湯陰。

二、湯陰、內黃地勢,西高東低。流經濮陽、清豐、南樂黃河,即便決堤,也不可能向西去淹湯陰。

三、洪水氾濫有季節性。最可能盛夏農曆六、七月份洪水季。不可能仲春農曆二月份枯水季。這時黃河流域非常乾旱,“春雨貴如油”。

四、席捲湯陰是大水災,但北宋官史,卻沒有這年春季湯陰洪水氾濫任何記載。

五、不合情理。假如真有洪水,過後,姚氏應馬上回到幾十裡外家園,去看家裡情況,去尋覓嶽和去向。怎麼可能不管家園和嶽和,就在離家並不遠幾十裡外他鄉別處,安心定居下來呢?

六、史料確鑿表明,嶽和是在岳飛第一次從軍時病逝的。根本沒有在岳飛未滿月時去世。

七、故事說岳和屍骨不知所終。事實上嶽和屍骨卻是有歸處的,被安葬於周流村岳家祖墳。

八、如嶽和遇難,岳飛就不會有親弟弟。但岳飛確實有一個同父同母弟弟,名為嶽翔或嶽翻。

九、故事編撰者因宋金南北朝,沒有到過湯陰,不瞭解湯陰地勢。

十、故事說,岳飛母子受到內黃麒麟村王貴父親王員外關照。但王貴就不是內黃人,而是湯陰人。

因此,這個故事不存在。

編撰這個故事目的何在呢?

一、宋代是封建等級社會,非常重視出身。社會風氣非常鄙視佃農。佃農處於整個社會最底層,比自耕農社會地位還低,靠租種地主土地,接受地主剝削來生存。編撰者不想承認岳飛佃農身世。想說,岳家是自耕農,不是佃農,是由於水災才變成了佃農,岳家最初不處於社會最底層。

二、神化岳飛。給岳飛披上神秘光環。表明岳飛一出生就超乎尋常,具有傳奇身世。從而神化岳飛,烘托天生英雄,營造“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輿論氛圍。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對英雄人物崇尚和神化特色。

事實上,岳飛出生在處於整個社會最底層佃農家庭。從小就和千千萬萬佃農子弟一樣,跟隨、幫助大人從事田間、家庭勞動:拾麥穗,刨紅薯,扳玉米,遛花生,收棉花,挖野菜,打豬草,餵雞鴨,揀柴火,提水,燒鍋等等。

岳飛年齡稍長,則成了整勞力。耕地,翻地,育苗,種地,除草,鋤地,挑水,挖渠,澆地,擔糞,施肥,割麥,收谷,推車,收莊稼,曬糧食,打糧食,揚場,推磨,稱糧食,交地租。樣樣勞動,都要去做。

岳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去秋至,寒來暑往,耕耘于田間地頭。逐漸形成了農民子弟所特有單純質樸、善良敦厚、正直誠實、不辭辛勞、知恩圖報、不施奸謀、缺乏心計、頑強剛毅、倔強執拗性格特徵和個性品質及簡樸節儉生活作風,同時也缺乏了官宦子弟所特有八面玲瓏、見風使舵、辦事圓滑個性品質。

正由於身處社會最底層,使岳飛對勞動百姓苦難有著切身體會和深深同情。對岳飛日後在廣闊政治、軍事舞臺上扮演角色和政治軍事作為,產生了深遠影響。

嶽和和姚氏是啟蒙老師。夫婦二人中年得子,對岳飛非常疼愛,但不溺愛。由於家境貧寒,無法送岳飛入私塾或請先生讓岳飛接受系統正規教育。但有一定眼光嶽和夫婦,在勞作之餘,還是親自教育岳飛。在文化素質方面,是識文斷字讀書;在思想素質方面,是英雄人物故事。

姚氏受父親姚大翁教育,是當時極為罕見識文斷字婦女。夫婦二人都有文化,但水平不高。啟蒙教育和家庭環境,對岳飛日後成長,起了奠基作用。

在北宋鄉村中,三國時代英雄人物關公、張飛、諸葛亮建功立業和太祖趙匡胤從武夫到皇帝,開疆拓土、完成統一故事,廣為流傳;衛青、霍去病北征匈奴,祖逖北伐,楊延昭抗擊遼國,狄青抗擊西夏,保家衛國故事,津津樂道。如春天雨露,滋潤幼小心靈,對岳飛抗擊侵略、建功立業、保家衛國思想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

岳飛對父母雙親發自肺腑深情厚誼,表現出超乎尋常孝道;對國家、民族堅定不移愛國主義情感;對侵略者不共戴天刻骨仇恨,都有著深長思想淵源。

岳飛不同於一般農民子弟特點,就是對識字讀書如飢似渴。在父母支持下,岳飛利用勞動間隙、晚上空閒、冬季農閒時間,識字讀書。買不起紙筆,就在泥土沙土上劃;買不起蠟燭燈油,就點燃了樹枝松枝照明;買不起書籍,就想辦法去借。雖然如此,作為一個農民子弟,由於家境貧寒,忙於勞作,岳飛一直沒有接受系統正規教育。雖說比大字不識普通農民子弟強許多,但總體來講岳飛文化水平不高,而且也沒有博覽群書。由於條件限制,岳飛讀書集中到了《左傳》、《孫子兵法》、《吳子兵法》這三部書上。一是容易借到這些書,二是也喜歡這些書。因此把這三部書讀熟讀透了。初步接受了傳統政治思想、治國思想、愛國思想、“君為輕”民本思想和軍事思想薰陶,開始逐步具備了政治眼光和軍事韜略。讀書學習成為岳飛一生愛好。

北宋傳統政策和社會風氣是重文輕武,但在岳飛家鄉相州民間習武卻蔚然成風。受故事裡和書本中英雄人物抗擊侵略、建功立業、保家衛國事蹟薰陶和家鄉習武風氣影響,岳飛非常喜歡武術,具有尚武精神。農閒除了讀書之外,自然而然地加入到了習武行列中,拜師學藝。

岳飛從小勞動,體質非常好,膂力超人,具有練武天賦。少年時代岳飛已經能拉開張力三百斤硬弓和一千斤腰弩。

外祖父姚大翁見外孫有天賦,就在冬季農閒,親自出錢,請聞名湯陰刀槍手陳廣,教岳飛武術,以期把外孫培養成才。岳飛有天賦、悟性、當英雄動力,加之虛心求教,刻苦用功,武術水平突飛猛進。經過一段時間,竟然超過了師傅陳廣。

射箭是習武首要技能。岳飛在射術上也拜好多人為師。對岳飛影響最大師傅,是永和鄉鄉豪周同。周同多被杜撰成水泊梁山好漢玉麒麟盧俊義和豹子頭林沖乃至行者武松師傅。其實周同並非三好漢師傅,也非陝西人,而是湯陰當地人;在永和鄉有莊園田產;以出租田地收地租為生;有莊客武裝,是豪強地主;喜愛研習武藝、聚眾練武、招收弟子、傳業授藝。周同是一位性格豪爽、胸懷坦蕩、具有愛國思想和軍事韜略武術大家,也是一位重文輕武政策制度埋沒軍事英才。把以射箭為主武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岳飛。同時灌輸了抗擊侵略、保家衛國、建功立業愛國思想和古代軍事思想,並解答了岳飛所讀《孫子兵法》、《吳子兵法》中許多疑問。

岳飛勤學苦練掌握了周同傳授全部武術,能夠左右開弓箭無虛發,武藝高強;聆聽周同教誨,軍事韜略融會貫通有了質的飛躍。岳飛成為了湯陰武術水平和軍事韜略最高的人。

周同見弟子成才,非常高興。把珍藏兩張寶弓贈給岳飛,希望得意弟子,有朝一日建功立業、報效國家。周同成為岳飛感情最深師傅。

北宋鄉村,十五歲已算成人了。重和元年1118年,十五歲岳飛,在父母張羅下,和農家女劉氏結婚。第二年,長子岳雲出生。劉氏和岳飛還先後生育了女兒安娘和二子嶽雷。岳飛和劉氏有八年婚姻生活。

讀書學習、研習武藝都是副業,種田耕地當農民才是岳飛主業。儘管岳飛辛勤耕耘,但由於莊稼絕大部分用來交地租、苛捐雜稅,所以岳飛家境貧寒。

為了養家餬口,維持生計,岳飛經常給地主、財主打短工,當長工,甚至到地主莊園當莊客。岳飛就曾到晝錦堂當過莊客。

晝錦堂是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韓琦在家鄉相州為炫耀富貴,衣錦還鄉,而修建莊園。岳飛到晝錦堂當莊客時候,主人已是韓琦曾孫、相州知州韓肖胄。岳飛在晝錦堂種田耕地,充當苦力,還要看家護院。

當莊客非常辛苦,但對韓琦、范仲淹、狄青建功立業、保家衛國、抗擊西夏事蹟、精神,有了聆聽和感悟機會,更加深了岳飛抗擊侵略、建功立業、保家衛國信念。

在晝錦堂幾年時間裡,由於遠離父母、妻兒,勞動十分辛苦,岳飛在與其他莊客共事中,染上了酗酒。

晝錦堂曾遭暴民圍攻。飢寒交迫、鋌而走險數百暴民,包圍了晝錦堂,準備衝進莊園,搶劫食物,掠奪財物。作為莊客看家護院,岳飛用超人箭術,一箭射死了首領。暴民見狀,一鬨而散。晝錦堂免遭洗劫。但岳飛並未受到韓家關照。

辛辛苦苦當了幾年莊客後,依然貧寒岳飛,離開晝錦堂,另謀出路。

經人推薦,一身武藝岳飛,在相州下轄一個集鎮,謀得了一份“遊徼”差事。遊徼相當於鎮派出所捕盜抓賊巡警,比莊客強太多了。

但遊徼岳飛沒幹多久。原因是酗酒,耽誤了捕盜抓賊,被解僱了。

對於岳飛“使酒不檢”被解僱,作為慈父嶽和很寬厚,沒有苛責。但作為嚴母姚氏很嚴厲,大加斥責。丟了遊徼差事,岳飛本來就懊悔,一看母親生氣,更為後悔,向母親承諾戒酒。

從那之後,確實戒酒了。但是從軍後,岳飛上了血與火沙場,又重開酒戒。

岳飛結束了打工生涯,又回到了家鄉務農,家境更為貧寒。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岳飛最愛戴師傅周同去世了。

岳飛十分悲痛,每逢初一、十五都買祭品酒肉,到周同墓前祭奠一番。由於家境貧寒,沒有錢買祭品酒肉,只好典當衣服。日子一長,衣服快沒了。非常關心岳飛成長嶽和,感到不解。問岳飛衣服怎麼沒了,岳飛不答。

嶽和擔心岳飛學壞,就趁岳飛拿衣服外出時,跟蹤。看到岳飛典當衣服、買祭品酒肉、祭奠周同、灑酒埋肉、連射三箭全過程後,明白了一切。

就現身,走過去,問岳飛:“你學藝師傅那麼多,為什麼對周同有這麼深厚感情呢?”岳飛回答:“周同師傅待我特厚。把平生武藝和軍事韜略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我。像這樣的人,應當高壽,而不應過早離開人間。生前我沒有機會報答師恩,逝後只好以祭奠方式,寄託哀思。至於連射三箭,是孩兒不忘師傅傳藝之恩和抗擊侵略、建功立業、保家衛國重託。”聽了這一番情真意切獨白。嶽和眼前掠過岳飛刻苦學習、苦練武藝一幕幕,一下子明白了:原來兒子已經抱定了乘長風破萬里浪鯤鵬之志。非常高興,撫摸著兒子後背,不失時機地激勵岳飛:“倘使將來你能獲得施展才能機會,必定會成為一個不惜為國捐軀忠臣義士。”聽了父親鼓勵話語,岳飛非常激動,慨然回答:“只要大人允許我以身報國,還有什麼事情辦不成呢?”

北宋那個政治腐敗、社會黑暗、百姓苦難時代,不甘心做一輩子農民,要想養家餬口,建功立業,保家衛國。岳飛可資選擇人生道路有四條:文舉、武舉、盜匪、從軍。

文舉:北宋傳統政策是重文輕武,通過科舉入仕當官,“十年寒窗苦,一舉成名時”,乃是讀書人正途。岳飛從小扶犁握鋤當農民,是利用勞作間隙和農閒擠出來時間,讀書學習的。只受過父母啟蒙教育,沒有受過系統正規教育,達不到科舉入仕文化水平。因此,科舉之路行不通。

武舉:宋代武舉門檻很多。

一、武舉必須參加文化考試,考策論。“策”是問答題;“論”是寫論文。

二、武舉子必須畢業於全國性軍事院校“武學”,接受過系統正規武學教育。

三、武舉要考軍事理論,也就是武學規定教材《武經七書》:《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三略》、《司馬法》、《尉繚子》、《李衛公問對》。

四、武舉由兵部主持,地點一直在京師,分為解試、省試、殿試三級。解試在全國只錄取七十個武舉子;省試只錄取三十個武舉子;殿試只錄取多則十個、少則二至六個武舉子。殿試是由皇帝主持。武狀元、武榜眼、武探花是皇帝根據武舉子策論、軍事理論和武藝考試成績及皇帝個人好惡情感欽點的。武術水平最高的人,不一定就能拿到武狀元。

既要有高超武功,又要畢業於武學,還要有超人策論和軍事理論水平的武舉考試,岳飛根本就不可能參加,也從來沒有參加過,更不可能通過武舉走向成功。

岳飛參加武舉,槍挑小梁王故事在歷史上從未發生過。

盜匪:在北宋佃農飢寒交迫無法生存紛紛揭竿起義,盜匪橫行。

一貧如洗岳飛,完全可以佔山為王,落草為寇,淪為盜匪土寇、草莽英雄、綠林好漢、起義首領。

但是受到抗擊侵略、建功立業、保家衛國愛國思想和忠君愛民忠義思想長期薰陶,淪為盜匪土寇、草莽英雄、綠林好漢、起義首領,在岳飛看來是人生歧途邪路。也是斷然不可能行走人生之路。

在文舉、武舉、盜匪三條人生之路,事業奮鬥之路,都行不通情況下,可供岳飛選擇人生道路,只有從軍。

在岳飛十九歲時候,宣和四年1122年北宋在金國踐諾《宋金海上盟約》敦促下,宣佈征伐遼國,收復燕雲十六州,並下詔募兵。

國家收復燕雲故土喜訊傳來,岳飛非常興奮,認為這是改變貧寒生活,建功立業,保家衛國良機,就毅然應募從軍。

岳飛從軍三個動因:養家餬口、建功立業、保家衛國。當佃農,生活貧寒,難以生存。北宋採取募兵制即僱傭軍制,官府對從軍者,管吃穿,發軍餉。只有棄農從軍,才能養家餬口,得以生存。當佃農,只能終老於林泉之下,無所作為。只有棄農從軍,才能像關公、張飛、諸葛亮、趙匡胤一樣建功立業,名垂青史。當佃農,只能眼見百姓苦難、山河破碎,無能為力。只有棄農從軍,才能像衛青、霍去病、祖遜、楊延昭、狄青一樣收復故土,保家衛國。

河北河東宣撫司參謀官劉韐負責河北路招募徵遼“敢戰士”,即敢死隊員。由於岳飛遠遠高於一般應募者的行伍體魂、高超武藝,毫無懸念應募成功,並有幸被劉韐親自認命為,是兵頭,但不是將尾,無品無級的小隊長。

岳飛告別父母妻兒,從軍收復燕雲故土,踏出了人生軍事、政治生涯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