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農業“五新”技術 提高水稻種植效益

福鼎新聞網訊(王婷婷)4月28日,春和景明,田野蔥蘢。位於店下鎮東岐村的“五新技術”項目示範田裡,福鼎市城門仔機耕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鄭友銀與社員陳萬久正配合操作著高速水稻插秧機,進行早稻插秧。隨著機器轟鳴運轉,一株株秧苗從苗盤滑下,整齊有序的鋪展於水田間。

“今年比較早開始插秧,從4月25號到今天,已經完成幾百畝了,全程都是機械化。”陳萬久透露,該合作社於2016年開始使用機械輔助插秧,2018年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目前,一臺插秧機每天可完成插秧作業80畝,比較節本省工,產量也不錯。”陳萬久說。

推廣農業“五新”技術 提高水稻種植效益

據悉,這片示範田是我市積極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推廣“五新”技術的試點之一。近年來,為全面提升我市農業生產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我市結合農時,持續加大農業“五新”技術推廣力度,不斷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方式,帶動全市農技試驗、示範、推廣工作全面發展。

在生產期間,我市還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諮詢活動,為種植戶答疑解惑,提供技術支撐,提高科技普及率。“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包含耕種防收,即機械化耕種,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病蟲害防治、收割與烘乾等。”福鼎市農業農村局農技站站長、高級農藝師陳伯勇介紹,通過幾年的示範推廣、普及宣傳,“五新”技術逐漸得到農民認可。今年,全市早稻種植面積共1萬畝,其中機插面積5000畝,機械率達到50%。

陳伯勇說,隨著扶糧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也隨之提高。近日,寧德市印發《寧德市進一步加強糧食生產安全的七條措施》,鼓勵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社會化服務工作,對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給予補貼;鼓勵提高機械化服務水平,購機戶購買列入農機購置補貼目錄的輪式拖拉機、履帶式拖拉機、水稻插秧機、風送式噴霧機、植保無人飛機、穀物聯合收割機、穀物烘乾機、組合米機、糧食清選機、大米色選機,在正常享受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基礎上,縣級財政給予購機金額20%的累加補貼。

“有了政策和技術‘保駕護航’,今年早稻種植面積遠超往年,農戶增收在望!”陳伯勇笑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