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寧效力東吳之前的經歷

甘寧,字興霸,江東十二虎臣之一。

一、人稱“錦帆賊”,“響馬賊”鼻祖

喜歡《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水上甘寧,陸地魏延”的俗語。

甘寧,自幼孔武有力,這傢伙名聲不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地痞混混。一天到晚吊兒郎當,帶著一幫問題兒童、流浪少年,他自然是大哥、是土匪司令。“錦帆賊”,顧名思義,是靠打劫江上過往商家漁夫過日子。只不過,別人的船帆是土灰色粗布,而他的船帆則是炫麗多彩的綢緞。

這位甘大哥也是“響馬賊”鼻祖。他沒事就喜歡持弓背箭,騎馬到處遊蕩,還在馬的鬃毛上繫上鈴鐺。閒逛起來,叮叮直響。《三國志》記載:民聞鈴聲,即知是寧。

也許那時候只有他一個人的馬有鈴鐺,所以“響馬賊”這一稱號才沒有流行。

別以為他甘大哥只是在江上打劫。當地官吏、富戶見了他,都得客客氣氣,隆重接待他,接待一次也不只是他一個人,而是他們一幫人。如果你不把熱情招待、把他不當回事,甘大哥也不會為難他你。反而會讓他這個當大哥的感到很為難,他會管不住手下的這一幫哥們。如果發生了什麼,他這個大哥也只有表示遺憾。

甘寧效力東吳之前的經歷


二、八百僮客軍

為什麼地方官員、富商對他都忍氣吞聲,對他畢恭畢敬?是因甘大哥有實力,不是一方諸侯根本惹不起。

史書記載:寧將僮客八百人就劉表。

就是說205年(即赤壁之戰前三年),甘寧帶了800僮客軍去投靠劉表。

僮客,社會最底層人,是家奴與流亡之人的合稱。

要知道,曹操最初討董卓,用盡家底才得1000人。當年劉備靠富商資助才招500人(當然,此時的劉備還寄居劉表門下)。所以,當地官員、富商請他們搞一餐,估計與遭搶一次差不多。但也沒有辦法,誰敢輕易得罪一幫整天無所事事的二流子?

《三國志》說,甘寧“少有氣力,好遊俠,招合輕薄少年,為之渠帥”;....“至二十餘年。止不攻劫,頗讀諸子,乃往依劉表”。

按時間計算,投靠劉表是205年,那麼二十餘年前,就是黃巾軍起義(184年)前夜,史書沒有具體記載甘寧的年齡,即使他是第二個秦舞陽,從13歲開始出來混,到205年

投靠劉表,也應該是35歲左右。

初出來混的那時,朝政混亂不堪、繼而天下大亂,沒有誰會顧及流浪的底層百姓死活。

《三國志》記載,寧雖粗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兒,健兒亦樂為用命。所以甘寧20年間,靠胡作非為召集了800名無依無靠的人,應該不是難事。

橫行霸道了20多年,甘大哥猛然醒悟,洗心革面,開始奮發圖強,讀諸子百家。

歷史是沒有像記載周處那樣,說甘寧為什麼突然浪子回頭,他的“八百僮客”根本就沒有受到什麼打擊。

劉表這位先生,是正兒八經的皇室貴族,比翻半天族譜才能證明的劉皇叔劉備正宗得多。劉老先生還是全國有名的道德模範,家裡牆牆上、櫃子裡,有一堆獎狀、榮譽證書,例如:“八俊”、“八顧”、“八友”“八及”,像甘寧這樣有歷史汙點的人,人家劉老先生根本瞧不上


甘寧效力東吳之前的經歷


三、猛虎入牢籠

劉表胸無大志,自己也坐冷板凳,甘大哥自然不甘心,欲入東吳。但黃祖在夏口,自己帶800僮客,軍不得過,只好留下來跟著這個半路的程咬金——黃祖。

黃祖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溫衾”的主人翁黃香的後代,劉表就喜歡有這樣有高雅名士家族背景的人物,所以任命黃祖為江夏太守。

黃祖,公道地說,這人的的確確是有兩把刷子,特別精於軍事防禦。

夏口是武漢三鎮中的漢口,漢陽鎮就是黃祖最早開闢出來、負責防禦江東孫氏的軍事重鎮。當時漢江還沒有改道,只有“武漢兩鎮”。黃鶴樓就是魯肅隔長江建造的軍事瞭望塔,作用自然就是為了針尖對麥芒,專門欣賞黃祖的一舉一動。

此前,與江東孫氏父子大戰三次,雖說每次都處於下風,但黃祖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善於抓住任何一個細微的機會,而化險為夷,還讓對手疼的齜牙咧嘴。數次大戰,不僅僅使夏口寸土未失,甚至還射殺了孫堅而名揚天下,算是賺足了眼球,充足了流量。故而屢戰屢敗的黃祖,就有了屢敗屢戰的資本。

如果不是甘寧出謀劃策,不知道黃祖最後會是什麼情況!

按理說,面對東吳,黃祖壓力山大,正需要像“錦帆賊”甘寧這樣的人才。可是他偏偏硬生生地把這位甘寧大哥、在冷冰冰的板凳上晾曬了三年。

207年,東吳第四次徵黃祖,甘寧善於射箭,在後方負責弓箭手。黃祖率領前鋒部隊在江面上,狼狽潰敗,東吳一路如同泰山壓頂追殺了過來。甘寧毫不猶豫帶人迎上去,他沉著舉弓搭射,射死了殺氣騰騰追擊而來的凌操,致使東吳退兵,黃祖才得以保存性命。

甘寧效力東吳之前的經歷


《三國志·吳主傳》記載,是因孫權母親病危而撤軍。覺得不會那麼巧,再只需一個時辰就有可能抓到黃祖,至少可以多消滅幾個對手。

無論怎麼說,射殺對方先鋒凌操、打退吳兵是真,無論怎麼計算,都是大功一件。可黃祖依然沒有改變陰沉沉的面孔,甘寧依然是除了吃一日三餐,就是讀諸子百家。

歷史沒有記載黃祖為什麼不待見甘寧。但看後面甘寧初到東吳的態度,也許略猜一二。

就是甘寧花花點子多,喜歡積極向老闆出謀獻策策,對提反對意見的人,慫對起來則不顧情面。

例如,甘寧一到東吳就與周瑜、呂蒙結成了鷹派,建議孫權出兵滅黃祖佔荊州。因為是大動干戈,鴿派張昭反對說,“西征劉表,恐怕會誘發我們東吳國內大亂。”而甘寧毫不客氣反問:"國家以蕭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憂亂,奚以希慕古人乎?"意思是,國家把您當蕭何,讓您擔當大任,而您留守後方,卻擔心出亂子,您還好意思平日口口聲聲自稱效仿古人聖賢?”

孫權雖然同意甘寧的主張,但一聽這話,趕忙提醒甘寧:“如果打下夏口,你就立了大功,何必斤斤計較張長史的話?”

張昭老先生,在江東德高望重,即使他對軍事一竅不通,但治理政務是頂呱呱的人物。連孫權、周瑜都畢恭畢敬,讓他三分,而初來乍到的甘寧,連東吳的人都沒有認清白幾個,就敢說得張昭顏面無光。可見他的口無遮攔的性格。

另外,還有一件事可以反映甘寧說話毫無顧忌的性格。就是幫他逃出夏口的蘇飛,對他臨別贈言說:“熟與臨版轉丸乎?”意思是,你離開、到了新的工作單位後,就沒有人幫你打圓場了,你自己要學會圓滑處事。

也許,正因甘寧說話往往讓人難以下臺,才不受黃祖待見。

對此,常常情不自禁地想起此前,被黃祖殺了的禰衡。

甘寧效力東吳之前的經歷


四、長者蘇飛

談甘寧,少不了蘇飛的故事。

蘇飛是軍中都督,夏口二號人物。多次勸說黃祖重用甘寧。推薦多了,黃祖反而起疑心,心裡越發胡思亂想,什麼意思?董事長劉表不用他,我不用,怎麼你偏偏三番五次要我重用他?推薦次數多了,黃祖不但不重視甘寧,還派人引誘瓦解了他的800僮客軍

如此一來,甘寧就坐不住了,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但胳膊擰不過大腿。這是軍事重地,一步不慎就會腦袋搬家,更不提明溜暗跑了。甘寧一天到晚無精打采,心事重重。

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戰的那一年。蘇飛對甘寧說:“日月逾邁,人生幾何,宜自遠圖,庶遇知己。”意思是,歲月不饒人,人生短暫,你趁早另謀高就,找一個志同道合的人大展宏圖。

這哪兒能輕易把真心話說出口?你是這裡的二號人物,是劉表的人,誰知道你要脫銷什麼藥?推薦我是一回事,支持我遠走高飛是另一回事。你要來一個公私分明、先君後友,我就會看不見明天的太陽。

歷史記載:“寧良久乃曰:‘雖有其志,未知所由’”。即甘寧想了好半天,才說出了自己想走的意思,可是不知道怎麼才能走得脫!

甘寧冒著生命的風險,說出自己的想法,足見他多麼渴望離開黃祖的強烈心情。也能想到他為什麼積極勸說孫權打黃祖。

甘寧效力東吳之前的經歷


於是蘇飛為甘寧謀劃了路線圖。先讓甘寧到比較小的邾縣當邾長,臨別還像一個長輩一樣語重心長地叮囑甘寧:以後要做事要圓滑一些,不要像以前一樣把喜怒哀樂掛在臉上。

甘寧到了邾縣,從黃祖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勇猛的甘寧就有出籠了,黃祖的末日就要來到。

在邾縣,甘寧又收攏了部分舊部,還聚集一些願意跟隨的人。不久,帶著他們投奔了周瑜。

後來孫權滅黃祖時,蘇飛被吳將潘璋俘虜。在孫權為諸將敬酒時,甘寧下席叩頭,血涕交流,跪求孫權釋放蘇飛。

孫權問:如果放了,他以後離開東吳怎麼辦?

甘寧回答:“若爾,寧頭當代入函。”意思是如若蘇飛真如此,我甘寧毫無顧忌地代替他,把自己的頭顱裝在盒子裡。

想想當年的天不怕地不怕的“

錦帆賊”,今天如此有情有義。為了報恩,頭在地面磕碰出血來了。還願以身家性命擔保。孫權深受感動,同意接納蘇飛降吳。

蘇飛運氣不錯。降吳僅隔半年,赤壁之戰後與曹仁爭荊州,東吳急需用人,連不善軍事的張昭都帶兵上了戰場。蘇飛自然被起用,他一步步又做到了軍中都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