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中最令人詬病的反面教材:郭巨埋兒

魯迅先生曾說過,“中國的社會,雖說‘道德好’,實際卻太缺乏相愛相助的心思。便是‘孝’‘烈’這類道德,也都是旁人不負責,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

。”

《二十四孝》中最令人詬病的反面教材:郭巨埋兒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集》,元代郭居敬編,收錄了二十四個孝子的事蹟,後來的印本多配上圖畫,又稱《二十四孝圖》。

《二十四孝》中,就有不少三觀不正的奇葩事蹟。

其中最奇葩是“郭巨埋兒”

家境貧寒的郭巨,看到年老的母親要分些食物給三歲的兒子吃,覺得自己親兒子影響了母親的生活質量,要將自己兒子埋了,以改善母親的生活條件,反正兒子會再有的,母親卻只有一個。

他誤以為母親只有一個,兒子總會有,其實兒子也只有這一個,以後會有的兒子,都不是這個獨一無二的兒子。

這個事兒發生在“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的古代,所以有生存的土壤。

在今天看來,埋兒奉母,是一個巨黑暗,巨可怕的故事,已經被無數人吐槽過多次了,其中最有名的吐槽者就是大文豪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裡寫了篇《二十四孝圖》,實名給《二十四孝》打差評。

《二十四孝》中最令人詬病的反面教材:郭巨埋兒

活埋嬰兒,首先是一種殺人的行為,另外,活埋自己的親兒子,良心不會痛嗎?

郭巨埋了兒子後,家裡的糧食是相對增多了,但是,站在孩子的奶奶的立場來看,自己“減食與之”來寵愛的寶貝孫子,被埋掉了,奶奶會願意嗎,會欣慰嗎?

作為媳婦,願意將自己的兒子埋葬,來奉養婆婆嗎?

郭巨本來可以不用埋兒,他就是將兒子送養,將兒子賣了,甚至拋棄荒野,也算是給了兒子一次機會,而不是生生活埋。

這個故事裡的郭巨是那麼自私,他只想著要使自己孝順,贍養母親,卻沒有看到兒子,不是屬於他的物品,他是一個獨立的生命。

活埋親兒,還大張旗鼓,生怕別人不知道,而這樣的故事竟然作為典型流傳千古,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二十四孝》中最令人詬病的反面教材:郭巨埋兒

幸好這個故事,很可能更多的是一場作秀,據考證,郭巨曾當響馬,後改邪歸正,搶來的財產來路不正當,所以不敢花啊,這下藉著埋兒時挖出自己親自埋好的一罈金子,這性質一下子就變了,乃是孝感動天啊,老天賜金啊,不但金子合法了,還賺得一世孝名傳於後世,豈不是名利雙收。

郭巨埋兒的事蹟到今天也沒有絕跡,總是有家長覺得自己有權利安排兒女的人生,還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美其名曰“我這是為你好”。這可能是由於自己沒有得到過父母足夠的尊重,就沒法給自己孩子足夠的尊重吧。精神的遺產總是一代傳於一代,培養一個貴族,需要好幾代的時間。

戲綵娛親:周朝有個叫萊子的七十老人,雙親還健在,這位老爺子就穿著嬰兒穿的綵衣,像嬰兒一樣在雙親面前玩戲,搖著拔浪鼓,給二老端洗腳水時故意假裝摔倒,發出嬰兒的哭聲,令二老開心。

這位萊子頗有娛樂精神,不過,相信根據進化論,人類是應該一代比一代進步,才能適應社會的變化。

“將來這個世界變得多麼複雜,我們就該變得多麼優秀。”

成年人忽爾成了個嬰兒,在我們現代看來,這簡直太奇怪了。

如果這只是一個可愛的老頭子偶爾討好父母,以活躍家中氣氛,倒也無傷大雅,如果有食古不化者學去了,父母想要什麼就給什麼,從不分辨好壞,這種精神發展下去,就是是媽寶男與愚孝存在的原因。

《二十四孝》中最令人詬病的反面教材:郭巨埋兒

賣身葬父:董永將自己的自由身賣為奴隸,以籌得資金,讓父親得到安葬。孝心可佩,不過人死原知萬事空,生者還要生活啊。父母九泉之下,還是更願意看到自己的子女是自由之身,去過好自己的生活吧。

可能覺得董永太慘了,故事裡又安排了一名仙女下凡來,嫁給董永,替他贖身,美其名曰天都被感動了。

emmmm,一介凡人還是過好自己的生活吧,沒必要的事兒少做,因為大概率不會有仙女來替你解厄的。

《二十四孝》中最令人詬病的反面教材:郭巨埋兒

刻木事親:東漢丁蘭,很小時父母都死了,很懷念父母,就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有事和木像商議,三餐前先敬木像,出門前一定稟告木頭父母,回家後一定面見。時間久了,他的妻子出於好奇,竟用針刺木像的手指,手指流出血來,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流淚,問明情況,將妻子休了。

木像會流淚,會流血,有怪力亂神的成分,多半誇張,不足信。丁蘭依戀、懷念父母是真的,但妻子因為針刺木像不恭敬,被休了,也是真的。總之這是一個為了兩塊木頭與妻子離婚的故事。

《二十四孝》中有不少糟粕,也有不少感人的孝心故事,孝,是美德,是永恆的生命主題,希望埋兒奉母不要出現在現代的宣傳欄中了,看到了心情很鬱悶的。

《二十四孝》中最令人詬病的反面教材:郭巨埋兒

《二十四孝》中最令人詬病的反面教材:郭巨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