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個提出建設“儒藏”的清代學者,也是圖書館學的先驅

他是第一個提出建設“儒藏”的清代學者,也是圖書館學的先驅

知識的傳播和傳承需要書籍,而書籍的收藏和整理就形成了一門專門的學問,古代叫藏書之學,現代稱為圖書館學。在我國古代書籍整理史上,影響最大也是水平最高的一次是清朝開四庫館修《四庫全書》,主持修訂的人物雖然是紀曉嵐,但四部各自的負責人皆為一時之選。經部提要由戴震主筆,史部提要由邵二雲主筆,子部提要由則由周永年主筆。這位周永年先生不僅獨當一面,還最早提出建設“儒藏”的主張。

  周永年字書昌,山東歷城人。因結茅屋於林汲泉側,遂自號林汲山人。他生而好學,博學貫通,為時推許。考中進士後,入館編纂《四庫全書》,欽賜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同時任“校勘永樂大典纂修兼分校官”,負責《永樂大典》的輯校工作。

他是第一個提出建設“儒藏”的清代學者,也是圖書館學的先驅


周永年在書館“好深沉之思,四部兵、農、天算、術數諸家,鉤稽精義,褒譏悉當,為同館所推重。”“館臣多次擇其易為功者,遂謂無所遺逸。先生獨固爭,以為尚多可錄;同列未如之何,則盡舉而委先生。乃不間昕夕,目盡九千巨冊,丹鉛標識,摘抉編摩,”著名樸學大師桂馥在《周先生傳》中也說:“先生於經史百氏之言,覽括略盡,視其大義,不讎章句。”他勤於考索,輯出宋劉敞《公是集》、劉攽《公非集》、蘇過《斜川集》等十餘種罕見的重要文獻。另外,據陳垣先生考證,《四庫提要》中釋家著錄十三部,存目十二部錯誤極少,亦為周永年所纂,因周永年自年輕始即熟讀佛經,對佛家著作頗為精通。

   周永年這個人比較迂闊,在京師為官時,學者官員爭相與他交往,但跟他關係比較好的也就程晉芳、丁傑、邵晉涵等數人而已。他雖然做了翰林,但理財上數次失敗,好幾次處於生計艱難的狀態。即便如此,他也不在乎。後來,他還做過一陣子貴州鄉試副考官。

他是第一個提出建設“儒藏”的清代學者,也是圖書館學的先驅


在學術見解上,周氏認為:“宋儒以後,學統授受,學案異同,言人人殊,皆逐末而遺本。夫學安得有統? ”又曰:“君子思不出其位,位於古文同,立禮有定位,所以立不易方,不知禮,無以立也。鄭、孔諸儒之於禮。往往張之,或失其位,周官之禮遂失其傳,而人且無所措手足矣。”故於宮室制度,登降儀節,講求甚悉。以為“而不明於此,皆面牆也。”

除了參與主持修《四庫全書》,周永年的學術貢獻還在於藏書方面。他“竭數十年博採旁搜之力,棄產營書”,平居時於衣服飲食聲色玩好一不問。“凡有貴客出入大姓故家,得書輒歸之。久之,積儲近十萬卷,古槧繕抄希覯之本略具。”他自築借書園,積書十萬卷,供人閱讀抄寫。

他又認為釋、道有藏,儒者獨無。 乃作《儒藏說》十八篇。提倡“儒藏說”,成立“儒藏”,“俾古人著述之可傳者,自今日永無散失,以與天下萬世共讀之。”“儒藏說”在中國圖書館思想發展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公藏”思想、“藏以致用”、讀者服務和管理理念等幾個方面與現代圖書館理念都有契合之處。

他是第一個提出建設“儒藏”的清代學者,也是圖書館學的先驅


周永年在學術上非常謙虛,所以著作不多。僅有的著述也不喜存稿,所以今天能見到的非常少。現存的《先正讀書訣》是周永年本著援古證今,嘉惠後學的原則而輯錄的一部古人讀書方法集,是其儒藏說的"前言"。該書輯錄摘選讀書治學心得192條,方家學者達30人,涉及典籍46部。其所輯錄的讀書治學理論不僅於周永年生活的年代影響巨大,時至今日亦有極大地指導意義。

周永年於六十三歲時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