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兵馬已動” 充電基礎設施“糧草”加速前進

2020-04-27 10:35

人民網

“有句諺語說,既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是對新能源汽車行業最現實的借喻。隨著新能源汽車推廣和普及,保有量提升的同時,充電樁等基礎設施作為必需的‘草料’卻總是供應不足。”電動汽車觀察家邱鍇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充電基礎設施的不足,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新基建發力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就是要補足這個短板。

充電樁從孤立走向互聯互通

以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來看,邱鍇俊認為,充電樁的缺口至少有400萬個,而且不只是增設佈局問題,公共充電樁行業需要精細化運營,主要表現為充電樁企業在投建充電樁時,要越來越多地考慮到後續的利用率和運營等問題,同時也要為新能源運營車輛提供定製化的服務,建設某一類運營車輛的專屬充電樁。

邱鍇俊說:“過去充電樁的建設選點更看重資源,比如停車場。但未來公共充電樁投資的決策,會更多依賴數據,通過大數據提升充電樁的整體運營效率,現在很多充電樁利用率低,主要原因是選址不合理、價格偏高,以及毫無運營思維。”

為加快充電設施發展,2020年以來,多地陸續出臺了充電基礎設施行業政策,引導充電設施行業合理化推進,逐步將政策重點由充電設施建設轉向場站運營,為充電設施發展提速。上海於4月初發布了《上海市促進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互聯互通有序發展暫行辦法》,這將使上海近10萬個公共或專用充電樁和近20萬餘個私人充電樁,將向互聯互通和有序充電方向發展。上海市政府已經聯合企業收集數據幫助政府監測、規劃,服務企業提升充電樁使用率,實現充電樁建設、運營、反饋的全週期管理閉環。

隨著多個地方政策的出臺,以及新基建對於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的支持,對於充電設施行業的發展無疑是重要的推動,尤其是對於地方公共充電設施網絡的建設,更是起到了引領與全局規劃作用。邱鍇俊表示,充電樁背後涉及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領域,智能充電網也是智慧城市的組成部分,未來雲端平臺的建設運維、大數據的分析管理是投資充電樁領域是否成功的關鍵核心。

國家電網領銜民企跟進投資充電樁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數據,截至2019年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1萬輛,與2018年底相比,增加261萬輛,增長率為46%。而我國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樁的保有量約51.3萬個,相比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而言,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

在2017年三部委聯合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對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提出明確規劃,要求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佔比達汽車總產銷的20%,約為700萬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提升,也進一步加大了充電樁的需求。

“目前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配備率很低,私人充電樁數量已經超過400萬個,遠超公共充電樁,更離工信部的配備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缺口巨大,因此,僅這個行業未來將會帶動萬億元級別的投資。”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型基礎設施中重點提到交通建設智能化,其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將是投資重要風口。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利好消息不斷,政策上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產品領域在特斯拉帶動下,超長里程車輛不斷推向市場,而充電樁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基礎設施,補短板也成為大勢所趨。

國家電網4月14日啟動新一輪充電樁建設,計劃安排充電樁建設投資27億元,新增充電樁7.8萬個,項目分佈在24個省(市),涵蓋公共、專用、物流、環衛、社區以及港口岸電等多種類型。

南方電網近期公佈將投資251億元投建充電設施,建成大規模集中充電站150座,充電樁38萬個。據市場估算,這將有效帶動電網建設、元器件及設備製造、運營運維、整車銷售與售後服務等相關產業投資2000億元左右。

今年3月初,南方電網向社會推出“場地、車隊、充電站、銷售渠道”4種合作模式,向全社會發出合作建設充電樁邀請。在充電站建設方面,南方電網在全國首創建設了“變電站+充電站”模式的蓮花山充電站,採取“自發自用、餘電上網”的運營模式,推動傳統變電站向綜合能源站轉型。

巨豐投顧研究認為,充電基礎設施具有投資大、鏈條長的特點,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新興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充電樁建設方面,國家隊是主力,近期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也高調入局充電樁運營,隨著“新基建”加速落地,未來兩年充電樁的大規模建設將對行業整體投資帶來巨大拉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