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花種樹種春風,于洪區:棄管小區變身“花園小區”

植樹節那天,660棵景觀樹在志願者的共同努力下,“喬遷”新所。

4月29日,陽光明媚、春風送暖,記者時隔一個多月再次走進于洪區城東湖街道陽光100社區,實地探訪一個棄管小區沐浴“創城之光”、舊貌換新顏“煥發青春”的過程。

種花種樹種春風,于洪區:棄管小區變身“花園小區”

志願者化身“護花使者”在棄管小區植樹。王雁攝

棄管小區的美麗轉身

居民點贊1 這麼美的環境越住越舒心

走進南李官小區,不時看見有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拎著水桶匆匆走過。

“自從這些小樹落地,他們就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著……”陽光100社區書記宋翠玲邊走邊說。在志願者的愛心呵護下,安家小樹已經紮根、抽枝,萌發新葉。紅葉榆葉梅長勢喜人,花苞含蕊,紅顆萬點,時刻準備著,迎風怒放。

每一棵新栽的花木上都有一個二維碼標籤。記者掃碼進去後,看見樹木信息、認養信息、管理信息等13項數據。認養人李鐵軍無限感嘆地告訴記者:“大夥的積極性太高了,這些樹一會兒就被搶光了,我好不容易爭取下來一棵海棠。”

“我在這個小區住了26年,以前這裡只有柳樹和楊樹。這次創城,社區為我們老百姓爭取到了這麼多漂亮的景觀樹種,感覺自己像住進了花園,心情甭提多美了……”78歲的張玉蓮拿著手機,將融入生活中的美麗風景牢牢定格。

志願者化身“護花使者”

居民點贊2 這麼好的鄰居越住越暖心

660棵景觀花樹,以花為媒,將人性深處的溫暖深深激盪。

64歲的樊祥貴是志願者帶頭人,在他的愛心樹木認養區,老爺子一邊翻著照片,一邊回憶著這些日子收穫的愛與感動:“我們小區有一對老夫妻,他們不僅踴躍參與種樹,而且為了讓這些小樹成活,直接把灌溉水管插在了自己家的水龍頭上,一澆就是幾天幾夜……”

72歲的秦貴友和老伴劉淑豔就是這對愛心夫妻。記者走進老人家採訪時,他們依然在忙碌個不停。“最初幾天,每天兩點老頭子就起來澆水了,真的跟照顧自己家孩子一樣。”

上到78歲的老人、下到8歲的娃娃,創城植樹將各個年齡梯隊的有愛者集結到了一個志願團隊中。邵玉麗阿姨更是全家總動員,在這個漫長的假期,小外孫楊一諾跟著她走遍了園區的各個角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志願活動培養了孩子的愛心和責任,是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沐浴“創城之光”

居民點贊3 創城受益最大的是咱老百姓

在這次創城大考中,南李官小區550戶老百姓既是創造者,也是受益者。

南李官小區是多年的棄管小區,有居民告訴記者:“感謝社區為了改造這裡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以前我們小區破爛不堪,是創城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三年前,南李官小區就開始悄然發生變化。健身器材、涼亭、景觀樹……一道道惠民風景線陸續出現;樓體保溫、自來水管道、排水工程陸續上馬,隨著環境的逐步改善,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也在逐步攀升。

“園區變得這麼美,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我們的小區綠化率上來了,到處都是開花的樹,好像變成了一座大花園,房價也跟著上漲了,咱老百姓心裡甭提多美了。”

採訪臨近結束,恰巧碰到城東湖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明在走訪調研創城點位。他告訴記者:“圍繞創城重點,我們還將繼續提升老舊小區的整治力度,讓老百姓收穫更多的獲得感,幸福就像這春天裡的花兒一樣。”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徐娜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 王沛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