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就一定買不起房嗎?

最近身邊有朋友來問我,好像房價又要漲了,到底什麼時候買比較合適?看著他矛盾的表情,我欲言又止,想了一會,認真的告訴他:中午買比較便宜。他很疑惑:為什麼?答:早晚要漲價。看著這位朋友悻悻而去的背影,我想也許有時候買不起房,真不是錢不夠,而是錯誤的思維。

窮,就一定買不起房嗎?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房子都是有錢人才買得起的,窮人一輩子可能都掙不到買房的首付,因此很多人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買房機會,等到房價真到了高不可攀的時候,又感嘆為何命運如此不公。我所在的城市曾經被媒體報道是全國房價虛高的幾個城市之一,房價收入比達到16:1。筆者13年認識一個女孩子,大學剛畢業,工資3.5K,當其他人在抱怨買不起房的時候,17年她已經在市中心核心地段置換了一套新房。她跟我講起她的買房經歷:參加工作第三年她存夠了10W塊(真不容易,後面兩年應該加工資了吧),不甘心一直租房住,而男朋友又遙遙無期,她咬咬牙問父母和同事一共借了5萬塊,三層首付,在離市中心比較偏的位置買了一套80平的小房子,貸滿30年,月供1600。17年本地房價翻倍,她賣掉了老房子,除去貸款,當初的15萬變成了60多萬(言語君口算了一下數據無誤),正好湊夠市中心一套200萬房子的首付,而此時她和男朋友的收入已完全可以支持每月的還貸。聽起來這個故事似乎不太真實卻又讓言語君無法反駁。

窮,就一定買不起房嗎?

講故事不是言語君的風格,我們來複盤上面那位女生的買房經歷。1、當房價貴的時候,買還是等,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一個城市的房價有些區域高,有些區域低,有人老是幻想著能在市區、核心地段擁有一套房子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核心地段房價高,普通人靠工資來積攢首付,等到首付夠的時候,房價又不知道蹭蹭漲到哪了。房價翻一倍並不難,而普通人工資每年漲20%都得對老闆感激涕零。正確的買房決策應該是力所能及,買得起比買的好更重要,用有限的首付款買到適合的房子,不論是為自住還是投資,到手的比懸在空中的更可靠。2、錢不夠要不要等。買房是人生大事,很多人認為憑自己的能力買房才叫實力,借錢或靠父母反而顏面無光。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觀點,買房是一件要靠全家,甚至全家族鼎力支持才能完成的大事,會不會利用家庭和家族翹起財富槓桿,體現的不僅是個人的能力,也是整個家族的能力,那些親戚來借錢買房一概拒絕的家庭往往是缺乏財富觀念的。試想上文中女生父母和朋友借出去的5萬,三年後收益率會比理財產品低嗎?3、貸款買房值不值得。很多人覺得貸款不划算了,貸款買房要付出高昂的房貸利息,一般人按貸款20年,算下來要付的利息和本金差不多一樣多。但是學過物理學的人都知道槓桿的作用,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翹起地球。在財富的天平中,往往會使用槓桿的人比不會使用槓桿的人能攫取更多的財富,上文中女孩房價翻倍賣掉房子後,首付款按理應該是從15萬變成30萬,可最後她拿到了60萬,這就是因為她使用了槓桿,她用15萬的首付翹起45萬的資產,槓桿率1:2;等到45萬的資產變成90萬時,槓桿率變成了1:6,她用從銀行貸的錢幫她賺了一倍。

窮,就一定買不起房嗎?

從覆盤女生買房的經歷我們得出,要想買房首先得下定決心(當然努力工作攢首付也很重要),其次要學會量力而行,重在最後一個“行”字,再次要學會借力,借家族之力,借朋友之力,借一切能接之力(當然不要借高利貸),最後要學會使用槓槓,在最適合的支點用槓桿來撬動財富天平(首付越低越好)。講這麼多,回到本文的結尾:窮,不是你的錯,認為窮就買不起房才是你的錯。

(言語君寫本文的目的不是為了鼓動大家買房,也不是鼓吹房價會上漲,以上所有論點都是在房價上漲的基礎上推理出,眼下中國房地產的走向並不適合套用,本文僅供開拓思維,不帶洗腦。喜歡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言語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