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盔瞄準+天燕-90 武直-19空空導彈打靶畫面罕見曝光

頭盔瞄準+天燕-90 武直-19空空導彈打靶畫面罕見曝光

武直-19飛行員使用頭盔瞄準具

據央視報道,陸軍第71集團軍某陸航旅連日來在黃海持續展開跨晝夜海上射擊訓練,錘鍊部隊全地域、全天候作戰能力,將其飛行航跡從陸地向海上延伸。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聞報道畫面中,還罕見出現了武直-19飛行員使用頭盔瞄準具發射空空導彈的畫面。

這支陸航旅於2018年5月30日在江蘇泗洪舉行首飛儀式,是全軍中最年輕的陸航部隊。而從此次公開的報道畫面來看,這支新組建的部隊已經表現出了很高的技戰術水平,無論在多機種編隊飛行、多彈種對面攻擊和對空攻擊等方面都可圈可點。

頭盔瞄準+天燕-90 武直-19空空導彈打靶畫面罕見曝光

多機種聯合訓練

尤其是此次射擊訓練地點選擇在了海上,這對於飛行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陸地不同,海上風向多變、風速較大、目標漂浮不定,飛行員必須不斷調整姿態,還要在海天一色的環境中準確發現和鎖定目標,操作難度和風險係數顯著增加。

頭盔瞄準+天燕-90 武直-19空空導彈打靶畫面罕見曝光

保障演練 換裝火箭彈

據介紹,該旅今年除組織了三種機型多種彈藥攻擊訓練,還組織了機務、修理等保障力量在野戰條件下的進行保障演練。此外,該旅還首次夜間火箭彈和空空導彈攻擊訓練,央視《軍事報道》還罕見披露了武直-19發射空空導彈打靶的鏡頭。

頭盔瞄準+天燕-90 武直-19空空導彈打靶畫面罕見曝光

武直-19發射空空導彈打靶

鏡頭中,紅色靶機快速移動,武直-19飛行員利用頭盔上的配套瞄準具鎖定目標,後發射空空導彈擊毀靶標,兵貴神速一氣呵成。武直-19直升機是一款基於直-9平臺發展而來的偵察兼武裝直升機,比較明顯的改進在於,武直-19採用了串聯雙座的典型武裝直升機座艙佈局,相較於武直-9減少了正面投影面積。武直-19成本較低,有利於大規模裝備部隊,並和武直-10形成高低搭配。

公開資料顯示,武直-19配套的空空導彈是天燕-90,也是世界上首種專門為武裝直升機而開發的空空格鬥導彈。該型彈可以有效對付以AH-64、虎、A129等為代表的武裝直升機,還可以攻擊蘇-25、A-10等低空低速的攻擊機。

頭盔瞄準+天燕-90 武直-19空空導彈打靶畫面罕見曝光

武直-19一邊掛載4枚天燕-90 資料圖

天燕-90體積小、重量輕,掛機適應性優異。即使武直-19這種4噸級武裝直升機,左右各安裝一個四聯裝掛架,也可一次攜帶八枚出擊,有效地執行空中格鬥、編隊護航和戰場攔截等作戰任務,爭奪超低空制空權。

在71集團軍陸航旅的武直-19大家庭中,還有一款旋翼頂端安裝了毫米波雷達的特殊版武直-19。該型機曾高調亮相2017年直博會,展板資料顯示:“加毫米波火控雷達後,(武直-19)可實現在複雜氣候環境下全天候遠距離目標搜索和跟蹤,為武裝直升機快速提供戰場態勢信息,搜索、發現並識別地面戰車、防空單元、低空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等敵方目標,提供精準定位的目標數據用於引導武器系統進行攻擊。”

頭盔瞄準+天燕-90 武直-19空空導彈打靶畫面罕見曝光

央視《正午國防軍事》截圖 資料圖

而之前的公開報道顯示,這種加裝了毫米波雷達的武直-19在部隊中數量並不多。可能是由於其平臺的載重小,批量加裝不僅會使成本難以控制,還會限制單機的武器載荷。因此,這種“毫米波”版武直-19有可能在編隊中擔任“預警機”,為其他武裝直升機提供戰場感知,甚至提供武器攻擊指引,提升整個編隊的戰鬥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