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購申購分不清?先從認識基金的誕生與消亡開始!

認購申購分不清?先從認識基金的誕生與消亡開始!

金融是市場金融,也是行為金融。在股市中,大部分投資者無時不刻不在經歷著追逐熱點的博弈,各種概念股鋪天蓋地,有人“見新就眼紅”、“逢新即炒”,來者不拒… 也許那其中的某些不過就是資金市場玩起的文字遊戲罷了。

那麼作為機構投資者的基金公司,它們爭先發行新基金,一般也都是追隨市場熱點,或為了拓寬某風口領域下的業務線,以期來提升公司在業內的規模排名。


招募說明書

在基金公司決定發售一隻基金之前,會先發布該只基金的招募說明書,其中包含了基金的詳情情況,包含基金的投資範圍、投資策略、類型、費率、風險、基金經理等;這就相當於這隻基金的“簡歷”,是你要入手一隻基金前必須要了解的信息。一般,基金交易平臺會將其中重要、常用的指標摘取出來,整合成基本信息概況,方便投資者閱讀。


認購

當招募說明書發佈不久後,就會進入基金的“募集期”,募集期也稱發行期,它的起始日就是基金髮售的時間,具體的時間段在《招募說明書》中會有具體說明。在募集期,投資者可以用基金髮行價1元每份的價格來買入基金,這個過程稱為認購,這部分資金也相當於基金池中的初始資金。一般的開放性基金,認購期不會超過30天,認購期結束後,會進入基金的下一個時期——封閉期

在封閉期間,投資者不能對基金進行買賣,這段時間的長短要看基金公司的具體公告,但一般不會超過3個月,大部分會在一個月左右。基金經理會在這段時間利用募集到的資金建立初始倉位、觀察市場走勢,和新發基金磨合磨合,熟悉“基性”。


申購

當封閉期結束後,基金會再次開放,此時才算是基金成立,這個時候投資者就可以任意買賣了。而基金成立後的買入稱做“申購(purchase)”,注意和認購(subscribe)的概念區分,主要是操作時間點的不同。

那麼,申購時的基金價格和認購時的價格會一樣嗎?自然是不會,雖然基金經過了一段封閉期,因為基金在封閉期已經“試運行”了一段時間,比方說股票型基金,基金價格尤其會隨著持倉股票的價格而波動,至於是跌破或比發行價高,是受諸多因素而論的。不過基金不同於股票,一簍子的投資組合正是為了降低風險,如果看好一隻基金的走勢,就不應過於在意一時的價格,只要走勢向好,就堅持持有,克服價格波動帶來的心理衝擊。

這裡圖示橫向對比了認購和申購的區別,以便大家區分:

認購申購分不清?先從認識基金的誕生與消亡開始!

圖中有一個費率的概念,一般基金在認購期會有一定的費率優惠,這是由基金髮行公司也就是基金管理人給予的優惠;不過現在大部分代銷平臺為了吸引投資者,也會在申購時給予一定的費率優惠。表中所比較的是基金在招募說明書中公佈的原始費率,比如某基金的認購費率是1%,通常申購費率會高一些,可能在1.5%,如果在打相同折扣的情況下,認購會比申購划算些。


清盤

基金清盤是指基金終止交易,強制贖回,即以當日基金淨值強制賣出後的現金價值均分給投資者。其中,部分基金是因為長期虧損,達到基金清盤條件(公募基金成立60個以上工作日、基金規模不足5000萬,基金持有人不足200人)後,向證監會申請清盤;也有部分基金是在基金合同中聲明瞭基金合同的到期日,到期自動贖回。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儘量選擇基金規模大的基金

,在持有基金後適當關注基金規模的變動,一般來說如果規模小於1億,那麼清盤的風險就會相對較高。

認購申購分不清?先從認識基金的誕生與消亡開始!

至此,我們瞭解了一隻基金的誕生過程和消亡形式,從中也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建議大家現在就可以去找找感興趣的基金的招募說明書翻看翻看,也可以閱讀下基金合同,瞭解一隻基金的“檔案”,做到知己知彼,理性投資。

提示:以上文字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往期推薦:

50個金句,解讀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學與人生觀

基金分類的大演繹法!帶你逐個攻破定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