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口都得搬到城裡去了,農村會變成什麼樣?

農村人口都得搬到城裡去了,農村會變成什麼樣?

早在2012年國家就明確提出了關於【新農村、小城鎮和城鎮建設】的規劃與構想,這幾年也在逐步的試行和推廣,,目標也很明確,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減少農業人口比例!最近幾年城鎮化發展效果顯著。空心化農村己經初顯。年輕一代的農民,也融入城市,不願不會回農村生活。現住在農村的人,大部分年老體弱,靠傳統農耕習慣種地、生活。來說說這種趨勢下的農村現狀。

農村持續蕭條的情況很快到來。首先以貧困、自然條件較差的地方開始。年輕新生代逃出農村,溶入城市。一個地方的蕭條,是從人力外流開始的。這種趨勢一旦流轉,再要發生轉機,必是會有重大原因,例如城鎮發生危及生存的天災,才會迫使人們向農村返流!可能麼?所以持續蕭條的空心村會向四周輻射,造成大片空心村。國家整體清理規劃,因地治宜發展規模化、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產率,降低農產品成本。

農村人口都得搬到城裡去了,農村會變成什麼樣?

農村人口銳減是必然趨勢。農村女孩通過婚姻嫁入城市,男孩適婚對象減少。光棍越來越多;農產品價格走低,只能餬口不掙錢,天價彩禮、結婚成本、車貸房貸幾重擠壓。農村人口、經濟遭遇雙重打擊。國家扶貧力度雖然加大,但救窮救不了急,貧困農村僅能維持基本生活,和城鎮昂貴的房價、教育、消費有天壤之別。

農村老年人逐漸消亡;90、00後生育意願降低,農村新生人口銳減!進城的農民不會返回農村。當這些年老的父母過世後,家鄉的概念已不復存在了。

傳統家庭觀念己徹底轉變,人口跨地域大範圍交錯流動溶合,使固有的傳統農耕習俗、文化、乃至特定地域習慣徹底打破或變革。適應聚居、集中、適應城鎮生活。傳統小農思維模式將讓位給大市場、農場機化經營模式。而這些都將徹底顛覆現有農村格局。

城市化建設是世界潮流。中國傳統農業廉價養育了中國農民。但土地創造的效率不適應大農業現代化生產低成本高效益農業。農民分散聚居的傳統格侷限制了規模農業生產方式的實施。人口銳減帶來了這種機遇。

徵地、開發新農村,這是一定是必然的。城鎮樓房滿足供應,農民進城買房。農村人口將繼續向城市轉移,國家不可能放著農村那麼多大好的土地資源白白浪費掉的。農村土地現狀大家肯定都知道,有多少房屋宅基地是空著沒人住的,但沒有人會主動有償退出,要麼就是賣或者租給同村有需要的人,更多的情況是土地資源的大量浪費,很明顯這個問題已經開始得到國家的重視了。所以騰出大片土地發展高效規模農業。大勢所趨,順應世界潮流。

農村人口都得搬到城裡去了,農村會變成什麼樣?

但是也有另一種現象,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城市的壓力日益增加返回農村的年輕人日益增加,返鄉的農村年輕人大多選擇創業增加收入,所以網絡上也亂起了現代農業、農家樂、互聯網加農業、農村特色旅遊等的熱潮。

還有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國家近年來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不斷加大,農村面貌已煥然一新。像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面貌就已與城市相差無幾。在農村只要能抓住新農業的發展機遇,同樣也能創造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在農村有親近大自然,親近青山綠水的機會。從近年來日益火爆的鄉村遊就足以說明此問題。農村新鮮的空氣,廣闊無邊的田野,遠比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汽車尾氣造成的霧霾要強之萬倍,至少在中國這是不錚的事實。

個人認為所有農民都會搬,那就真不一定,中國偏遠的鄉村太多了,要說不久的將來能全都開發到?還真不好說。就是全部開發到了 ,資源配置不一定跟得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城市生活光華流麗,對資源過度使用浪費以及環境的過度開發破壞也是不可控制的(從去年的情況來說,為了環保農村禁止燒煤取暖,但是燃氣供應卻跟不上,就連不少城市的的供暖都出現氣慌)。如果未來科技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集體搬遷更是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