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張後屯村:傳承紅色文化 助力生態富民

中國江蘇網4月20日徐州訊(記者 彭頌珂)4月15日下午,徐州“建高水平小康 創高質量樣板”主題採訪活動第三站走進豐縣首羨鎮張後屯村。豐縣首羨鎮地處蘇魯兩省四縣交界,是省委實施湖西片區扶貧開發重點鎮,也是豐縣湖西革命老區的發源地和核心區。該鎮擁有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境內有湖西秘密交通線和崔莊戰鬥、王堂戰鬥、李藥鋪地道戰、縣委舊址、抗日民主政府舊址等一大批紅色資源。

圖片

走進張後屯村,一幅幅生動形象有關紅色記憶、淳樸民風的牆畫印入眼簾,彷彿把思緒瞬間拉回到1940年初那段艱苦樸素的抗戰年代。這個村在抗日戰爭時期曾經是中共豐縣縣委辦公地,也是豐北抗日根據地的政治與軍事中心,七十年滄桑鉅變,紅色文化在這裡逐漸生根發芽。

近年來,張後屯村緊緊抓住鄉村振興重大機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傳承紅色文化,延續紅色基因為突破口,注重依託紅色文化資源優勢,以紅色鄉村建設帶動綠色生態發展,大力發展富民產業,成為首批市級特色田園鄉村,贏得了“湖西小延安,紅色張後屯”的美譽。

圖片

“我們是遠近聞名的抗日戰爭小村莊,作為革命老區,我們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這幾年,我們通過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和發展生態農業觀光示範園,村容村貌不斷更新變化。去年,村集體收入達到35.8萬元,7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張後屯村支書張道省告訴記者。

結合農村環境整治,張後屯村先後實施紅色景點打造和環境提升工程。興建紅色文化廣場、紅色大講堂、湖西民俗館、村黨群服務中心和遊客服務中心等場所;完善道路、管網、公廁等配套設施,改造提升環境;修建紅色文化標誌性建築,完善紅色歷史資料陳列館,還原縣委舊址歷史風貌,逐步打造“紅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基地”等紅色品牌,張後屯成為了接受紅色教育和鄉村觀光旅遊的好去處。

圖片

“在我們這個地方,家家都有紅色故事,人人都能講紅色故事,我講是整理、收集、提煉、提升,這樣使我們整個張後屯紅色故事更豐滿、更動人。”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張後屯村人,村民張道品感到無比自豪。56歲的老張是一名鄉村教師,現在的他還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村歷史資料陳列館解說員,老張向每一位來村裡旅遊的遊客詳細講述了張後屯在抗戰時期內的那段光榮歷史,“環境好了,精神面貌也有了提升,生活在這裡非常愉悅,滿滿的正能量。現在我們村將紅色文化、鄉村旅遊、生態發展結合在一起,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腦袋,也鼓足了我們的錢袋。”

圖片

為促進鄉村旅遊,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張後屯村依託紅色旅遊資源和農業產業優勢,突出“紅色文化、創意農業”,實施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努力建設一個立足紅色文化、富有地域特色、承載田園鄉愁、體現現代文明的特色田園鄉村。在休閒觀光方面,緊緊把握生態休閒旅遊發展新趨勢,加強規劃管理和包裝設計,建設生態瓜果自摘園和趣味休閒稼穡農事體驗園,大力發展草莓、葡萄、油桃採摘等休閒觀光農業,不斷充實特色田園鄉村的內涵,提高觀賞性和娛樂性。

種植大戶吳德峰便是看到了家鄉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嗅”到了賺錢的好商機。2018年,吳德峰從安徽返鄉創業,承包了120畝土地用於種植白玉蘭、桂花等苗木花卉。同時,他還引進了車釐子、彩虹西瓜、水蜜桃、葡萄等品種,發展大棚採摘,成為村裡首家“農業科普教育展示園”。談起返鄉創業,吳德峰信心滿滿:“我搞自摘園,就是圍繞我們村的紅色基地這個亮點,可以帶領我們村的貧困戶一起脫貧致富。我種的這些品種都是當下最暢銷的,每個棚一年的收入能達到六萬左右,接下來我還準備做農家樂,讓來旅遊的人既有的吃也有的玩。”

張道省表示:“下一步,我們將著力營造優美和諧的田園景觀,努力打造江蘇省特色景觀旅遊名村、中國傳統村落和江蘇省田園綜合體,走出一條以紅色旅遊帶動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