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諫言口水噴到宋仁宗臉上,都不生氣,還原一個真實的宋仁宗!

《清平樂》最近熱播,從劇情來看,高度還原了宋仁宗趙禎是李宸妃所生的事實。由於宋真宗趙恆(宋仁宗的父親)寵信的美人劉娥(章獻皇后)沒有兒子,劉娥便將趙受益(做太子後改名趙禎)抱過來,對外聲稱趙受益為劉皇后所生。宋真宗駕崩以後,宋仁宗即位,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誰。在養母劉太后劉娥病重時,劉太后提出以袞冕祭祖廟的要求。要知道,古代只有天子才能穿袞冕祭祀,而劉娥這一要求並不符合禮制,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對。但是,宋仁宗為了表示孝道,命人對袞冕作了修改,完成了劉太后的心願。宋仁宗的仁孝是不是裝出來的呢?宋仁宗後來因寵信張貴妃,仁宗想封張貴婦的伯父張堯佐為宣徽使,遭到諫官包拯猛烈抨擊,口水都噴到了宋仁宗的臉上,仁宗依舊沒有動怒。在我國曆史上,如此仁孝的皇帝實屬罕見,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宋仁宗,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包拯諫言口水噴到宋仁宗臉上,都不生氣,還原一個真實的宋仁宗!

《清平樂》劇照

宋仁宗的身世

宋仁宗趙禎,最初的名字叫“趙受益”,是宋真宗趙恆的第六個兒子,養母為章獻皇后劉娥,母親為李氏(後被封為宸妃)。早年劉娥被宋真宗寵信,因為沒有兒子,就想出了借腹生子的辦法。當時,宋仁宗的生母李氏為劉娥的侍女,劉娥就讓李氏去侍寢,後生了一個男孩取名趙受益。李氏被封為才人,而劉娥將其子抱過來,對外聲稱為自己的兒子,俗話說“母以子貴”劉娥因此被立為皇后。

天禧元年(1017年),趙受益被冊封為皇太子,賜名趙禎。天禧四年(1020年),宋真宗長期生病居住在後宮,政事多由劉皇后決斷。宰相寇曾秘密議奏請皇太子趙禎監國,因事情洩露被罷免了宰相,朝廷用丁謂代他為相。後來,宦官周懷政謀劃廢掉劉皇后殺掉宰相丁謂,重新起用寇準來輔佐太子。周懷政被告發後,第二天就被丁謂等人誅殺,寇準貶謫為衡州司馬。宋真宗詔令皇太子開設資政堂,讓大臣處理天下政事,由劉皇后在內裁製。

包拯諫言口水噴到宋仁宗臉上,都不生氣,還原一個真實的宋仁宗!

劉太后穿袞冕祭祀

乾興元年(1022年)宋真宗駕崩,遺詔太子趙禎即皇帝位,尊劉皇后為皇太后,由於趙禎當時只有十三歲,軍國大事由太后處理。劉太后垂簾聽政,獨攬大權,有小臣方仲弓上書,請求依照武則天的做法,立劉氏廟,大臣程琳也獻上《武后臨朝圖》,意思是讓劉太后效仿武則天稱帝。雖然說,劉太后垂簾聽政,權傾天下,但是她沒有武則天那樣的野心,所以劉太后把方仲弓的上書丟在地上。根據《宋史》記載,劉太后說了八個字:“吾不作此負祖宗事。”意思是說“我不做這樣有負祖宗的事情。”

劉太后病危時,宋仁宗大赦天下,曾經被太后貶謫的大臣都回到了內地,貶死的大臣都恢復了官位。有大臣常翻劉太后的老賬,想追究劉太后的責任,宋仁宗不忍心那麼做,下詔書誡令中外不要再說以前的事情。劉太后去世以後,宋仁宗才知道自己的生母為李宸妃,後追諡生母為“章懿皇后”。

宋仁宗在劉太后去世以後,並沒有因為太后把持朝政而追究養母的過失,而將她與生母同供奉於宗廟,以世世代代享有祭祀的資格。然而外界傳言,劉太后在去世的前一年,事先毒死了宋仁宗的生母。宋仁宗為了查明真相,給世人一個交待,命人開棺驗屍。最後真相大白,李宸妃並非劉太后毒死,謠言也因此停止。

宋仁宗的情感經歷

宋仁宗趙禎的第一任皇后為平盧軍節度使郭崇的孫女郭氏,天聖二年(1024年),被立為皇后。當時的宋仁宗才14歲,立後的事情根本做不了主。當初,宋仁宗寵愛張美人,想立她為皇后,由於劉太后的反對,宋仁宗只好立郭氏為皇后,由於宋仁宗不是出於真心的喜歡,所以對郭皇后很疏遠。

由於郭皇后被疏遠,得不到宋仁宗的寵信,所以對其他被寵信的嬪妃有嫉妒之心。其實,在《清平樂》當中我們也看到了,郭皇后為了爭寵與後宮的嬪妃有了間隙,最後大打出手,宋仁宗去規勸。郭皇后不小心抓傷了宋仁宗的脖子,因為這件事,宋仁宗覺得郭皇后沒有母儀天下的德行,於是又了廢后的想法。

包拯諫言口水噴到宋仁宗臉上,都不生氣,還原一個真實的宋仁宗!

郭皇后

在《宋史》當中的記載,其實和《清平樂》差不多。尚美人與楊美人都得到了宋仁宗的寵幸,多次與郭皇后發生爭鬥。有一天,尚美人在宋仁宗面前說皇后的壞話,惹怒了皇后,並向尚美人臉上抓去,宋仁宗去救護尚美人,皇后誤抓在了宋仁宗的脖子上,宋仁宗大怒。回宮後與大臣商議,並廢掉了郭皇后,封其為淨妃,入道觀修道,賜名為清悟,並住在長樂宮。

景祐元年(1034年),郭皇后被遷出了長樂宮,住在瑤華宮,而與皇后爭寵的尚美人和楊美人也被廢掉,尚美人進入道觀修道,楊美人被限制了人身自由。後來宋仁宗開始思念起郭皇后,派遣使者去慰問她,賜給她樂府詩,皇后和詩回答宋仁宗,言辭很悲痛。宋仁宗曾經密令召她入宮,郭皇后說:“如果再次召見,必須由百官立班上冊才行。”後來郭皇后生了病,宋仁宗派太監閻文應帶御醫去診治,幾天後,皇后突然暴死。

包拯諫言口水噴到宋仁宗臉上,都不生氣,還原一個真實的宋仁宗!

曹皇后

皇后突然暴斃,很多人懷疑是閻文應毒死了皇后,因為宋仁宗廢皇后的時候曾與閻文應商議過此事,宋仁宗才決定廢掉皇后。且後來很多大臣都希望宋仁宗復立郭皇后,所以閻文應在郭皇后的湯藥裡面下毒,毒死了郭皇后。由於沒有證據,宋仁宗也沒有追查此事,並追復她為皇后。

在郭皇后被廢掉以後,宋仁宗開始思忖立新皇后的問題。在《清平樂》當中,宋仁宗與韓琦在宮中游玩時無意中看到了正在試指南車的陳熙春,宋仁宗很喜歡陳熙春,於是招他用膳。在用膳的時候,兩人也談得很歡。宋仁宗本來打算立他為皇后,但是大臣們覺得陳熙春身份低下,不足以立為皇后,所以暫時疏遠了她。宋仁宗後來與大臣商議,選定曹丹姝為皇后人選。由於曹丹姝是北宋開國名將曹彬的孫女,出自名門之後,所以無人反對,就這樣曹丹姝做了皇后。

曹皇后生性慈善節儉,重視稼穡農事,經常在禁苑當中種植稻穀,並親自養蠶,很有母儀天下的風範。慶曆八年(1048年),有侍衛作亂,深夜爬越屋頂進攻宋仁宗的寢殿。曹皇后正在服侍趙禎,聽說有人叛亂。宋仁宗想出殿,曹皇后關閉殿門,並呼召都知王守忠帶領衛軍入宮平叛。

包拯諫言口水噴到宋仁宗臉上,都不生氣,還原一個真實的宋仁宗!

張貴妃

皇后在侍衛叛亂時,發揮其聰明才智,重賞死士,宦官侍衛拼死效忠,亂卒很快被擒滅。這件事過後,宮內侍妾與衛卒作亂本來該誅殺,這些人卻向宋仁宗寵幸的妃嬪求情,宋仁宗想免除他們死罪。曹皇后親自去見宋仁宗,請求按法律論處說:“不這樣,不能肅清後宮。”宋仁宗命她坐下,曹皇后不坐,最終宋仁宗只好把那些作亂的人誅殺。

其實,太強勢的女人在任何一個時期都不受待見,更何況是一國之君。所以,宋仁宗很不高興認為曹皇后故意安排了這次叛亂,以此顯示自己的能力邀功,並打算廢掉她,因此寵信張貴妃(張妼晗,即張貴妃)。後來大臣極力勸說,宋仁宗才沒有廢掉曹皇后,但是宋仁宗與曹皇后之間的感情卻出現了裂痕。

曹皇后被疏遠,宋仁宗一直寵信張貴妃,後來張貴妃去世,宋仁宗加封張貴妃諡號為“溫成皇后”,可見宋仁宗對張貴妃還是很疼愛的。雖然說,宋仁宗疼愛張貴妃,但是始終沒有廢掉曹皇后。從這件事也看得出,宋仁宗也是一個嚴於律己的皇帝,他的仁義絕對不是裝出來的。

宋仁宗的“仁”不是裝出來的

在宋仁宗當政期間,可以說文人雅士雲集,在我國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與此比擬。在《清平樂》的演員列表當中就出現了晏殊(與子晏幾道並稱“二晏”)、韓琦(仁宗末年拜相)、范仲淹

(發起“慶曆新政”)、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彥博(書法家)、司馬光(主持編纂《資治通鑑》,著名文學家)、狄青(北宋時期名將)、包拯(家喻戶曉的“包青天”)、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等人,在《清平樂》的演員列表中“唐宋八大家”就出現了兩位。其實歷史上的“唐宋八大家”除了韓愈和柳宗元屬於唐朝的文學家,其他六個文學家,都出自宋仁宗時期。所以,蘇軾評價說:

包拯諫言口水噴到宋仁宗臉上,都不生氣,還原一個真實的宋仁宗!

北宋文學家

“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攬天下豪傑,不可勝數。既自以為股肱心膂,敬用其言,以致太平,而其任重道遠者,又留以為三世子孫百年之用,至於今賴之。”

蘇軾的意思是說,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招攬天下豪傑,數不勝數。輔佐帝王的重臣,宋仁宗都尊敬的採納他們提出的建議,所以天下太平。宋仁宗也知道責任重大,在晚年為三世子孫留下了可用百年之久的人才。宋仁宗在位期間能湧現如此之多的人才,與宋仁宗寬厚而愛人的性格是離不開的。

根據南宋朱弁的《曲洧舊聞》記載:宋仁宗寵信張貴妃(後來晉封為溫成皇后),想任命其伯父張堯佐為宣徽使,因為朝廷議論激烈,宋仁宗把這件事放在了一邊。而張貴妃一再催促宋仁宗一定要任命伯父張堯佐為宣徽使。一次,宋仁宗將上朝,張貴妃送宋仁宗到大殿前撫摸宋仁宗的背說:“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宋仁宗點頭答應了,然而上朝降旨宣佈任命張堯佐為宣徽使時,諫言官包拯極力反對,並說不能任命的原因,反覆說了數百遍,言辭激烈,唾沫都飛濺到了宋仁宗的臉上了,宋仁宗只好作罷。張貴妃派遣太監一個接一個的去打探情況,知道包拯觸犯龍顏言辭激烈,並親自前往問明情況。宋仁宗用衣袖擦著臉說:“殿錢包丞向前說話,唾沫都噴到我的臉上了。你只管要宣徽使,難道不知道包拯是御史嗎?”可見宋仁宗對大臣的包容之心,如此寬廣的胸懷不是一般皇帝所具備的。

包拯諫言口水噴到宋仁宗臉上,都不生氣,還原一個真實的宋仁宗!

司馬光

在宋仁宗以前,朝廷的官員獲罪,而被推薦的官員也將遭到連累彈劾。而宋仁宗即位以後,下詔所舉官員沒有改轉而因貪贓獲罪,免除對推舉人的彈劾。所以,在宋仁宗時期,一人犯法不會連累他人,即便是冒犯了皇帝,基本能得到原諒。以至於宋仁宗在位期間,政治家和文學家輩出。作為一個帝王能做到如此寬厚,在我國曆史上也實屬罕見。所以,乾隆皇帝曾說:“一生最佩服三個皇帝,一是祖父康熙皇帝玄燁,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趙禎。”

宋仁宗在位期間政治也很清明,刑事犯罪減少,他曾下詔判處死刑的案件有懷疑的,上報復核,有關部門不得反駁阻撓。全國有災難,就減少飲食。如果受災嚴重的地方,朝廷就出錢米救災或者免除租稅,所以宋仁宗時期人民安居樂業。

此外,宋仁宗在位期間與北方遼國保持友好,當時党項族人元昊建立西夏國,北宋曾出兵與西夏打了三年,最後雙方簽訂了“慶曆和議”,使百姓免遭戰爭之苦。其實,與北方政權議和也有利有弊。

包拯諫言口水噴到宋仁宗臉上,都不生氣,還原一個真實的宋仁宗!

宋仁宗

  • 有利的一面是:站在當時老百姓的立場上來看,宋仁宗與北方議和,讓北邊的老百姓免遭兵革之苦,使百姓安居樂業,宋仁宗無疑做了一件有利於百姓的事情。
  • 有弊的一面是:長期議和,使北宋重文輕武。北宋君臣認為,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動用武力。所以,北宋怠慢了軍事,憂患意識不強,以至於金人南下,北宋無力抵抗。

總之,宋仁宗在位期間,使百姓安居樂業,在軍事上沒什麼突出的成就,區別於其他昏君和暴君,他絕對是一個開明的君主。所以,在邵博《邵氏聞見後錄》當中有這樣的記載:

仁皇帝崩,遣使訃於契丹,燕境之人無遠近皆聚哭。虜主執使者手號慟曰:“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其後北朝葬仁皇帝所賜御衣,嚴事之,如其祖宗陵墓雲。

宋仁宗駕崩以後,朝廷派遣訃告使者到契丹(遼國),北方燕地(燕雲十六州)的百姓聽說宋仁宗駕崩,都聚在一起哭泣。契丹國主耶律洪基牽著宋朝使節的手嚎啕大哭,說:“仁宗在位四十二年都沒有打仗啊!”遼道宗耶律洪基將宋仁宗所賜的御衣,以遼國皇帝陵墓的規格埋葬。宋仁宗的死,能讓遼國皇帝嚎啕大哭,足以證明其在北方人民心目當中的位置。

最後,用蘇軾對宋仁宗的話來說:“宋興七十餘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聖、景祐極矣,而斯文終有愧於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