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藥方的藥方,卻成功救了老人的性命,醫聖張仲景的別出心裁

張仲景,本名張機,字仲景,今河南南陽人。

醫聖張仲景,以其流傳後世的《傷寒雜病論》廣為後人讚譽。他少年不好做官,專愛學醫,年紀輕輕便成了小有名氣的名醫。後來架不住父親的期盼,一步步做上了二千石的長沙太守一職。這分明就是氣死人不償命的節奏啊,一學醫的把一群讀書的給比了下去,張仲景也太有天賦了吧。

不是藥方的藥方,卻成功救了老人的性命,醫聖張仲景的別出心裁

做官期間,張仲景不忘本心,總是抽出時間為百姓診病。但礙於當時的中央法令,為官者不得登百姓門,於是只能在衙門外偶爾替百姓看看病,但效率實在太低。

後來,張仲景乾脆每月初一十五在堂中為百姓看病,成了後世中醫坐堂的來源。

不是藥方的藥方,卻成功救了老人的性命,醫聖張仲景的別出心裁

可每月只有2天的工夫,對於醫者仁心的張仲景實在是不夠。於是他找了個機會乾脆辭職不幹了,專門雲遊四方為百姓看病。

但張仲景有個更遠大的目標——將天下醫術和良方整理出來,記錄成書,以供後世學習。

當時,南陽有位名醫,名叫沈槐,年過七旬但身體強健。可有一件事,讓老爺子病倒了——無兒無女。

不是藥方的藥方,卻成功救了老人的性命,醫聖張仲景的別出心裁

這是心病,吃什麼藥都治不了的病啊。所以,地方上的很多大夫們,只好前往好言相勸,卻也拿他沒有辦法。

可是,被眾人勸說的沈槐不僅沒好,反而更加重了病情。因為在他看來,這些人哪裡是安慰自己來了,分明是醫術比不過自己,趁著這個機會過來嘲笑自己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哎呀,老爺子氣得又暈過去了。

張仲景得知這一消息後,便登門拜訪。

不是藥方的藥方,卻成功救了老人的性命,醫聖張仲景的別出心裁

還沒等他開口,老爺子便先拿話堵住了他的嘴:“我的病你看不好,免開尊口,請回!”

張仲景也不氣也不惱,而是慢悠悠地遞過一張紙來,嘴裡說道:“沈先生,不才這裡有一劑藥方,保準能治好您的病,還請您看看再說。”

沈槐接過一看,樂了,這哪裡是藥方,你個瓜娃子懂不懂醫術啊?

只見皺巴巴的一張黃紙上,寫著這麼幾句話:“五穀雜糧各一斤,磨成粉、團成丸,一頓食之。”且不說這根本不是藥方,就是一個壯年男子一頓飯吃下這麼些個東西,也得撐死了。

不是藥方的藥方,卻成功救了老人的性命,醫聖張仲景的別出心裁

沈槐趕緊把張仲景打發了。

但他沒捨得扔這張紙,因為,確實很好笑。行了一輩子醫,千奇百怪的藥方見得多了,像張仲景這樣搞笑的藥方還是頭一次見。於是,沈槐老爺子也沒心思繼續病下去了。逢人就把這藥方拿出來給人講講,不管別人什麼反應,每次都把自己樂得哈哈大笑。

不過半年工夫,沈槐的病徹底好了。

這時候,張仲景再度前來拜訪,執弟子禮問候道:“恭喜先生病體痊癒,學生斗膽了。”

不是藥方的藥方,卻成功救了老人的性命,醫聖張仲景的別出心裁

呀!沈槐登時就明白過來了。又是感動又是慚愧。人家好心好意治了自己的病,卻被自己嘲笑了小半年。

張仲景也不廢話,緊接著就說到:“老先生,您雖然無兒無女,但像我這樣的年輕人都算是您的兒女啊。醫者仁心,我們行醫問藥的大夫,以救助病人為己任,如果能夠把天下的醫術都保留下來,傳給後人,功莫大焉啊。”

沈槐經此一事也看開了很多,況且眼前這位年輕人還算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豈有不從之理?於是他便答應了張仲景的請求,將自己的醫術傾囊相授,不僅教給張仲景,還教給了想要學醫的眾多年輕後輩。

張仲景就在這裡,完成了自己的鴻篇鉅著——《傷寒雜病論》。這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講解中醫理論的醫學著作。

不是藥方的藥方,卻成功救了老人的性命,醫聖張仲景的別出心裁

張仲景不僅醫術高超、醫德高尚,更是為後世流傳了佳作,功莫大焉。

只可惜,這部偉大的作品幾經戰亂,並沒有完整的保留下來。晉朝時期的太醫令王叔和通過對《傷寒雜病論》殘篇的整理和補充,為後世留下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經典。

而張仲景的那個特殊的藥方,同樣值得後世紀念和學習——這世間最好的藥是放下。

不是藥方的藥方,卻成功救了老人的性命,醫聖張仲景的別出心裁

推薦閱讀:60個以上你可能以為是二字名的三國人物,其實連三分之一都沒有

精緻的利己主義,方方的投懷送抱,問題背後是文化入侵和教育失重

文章圖片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立即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