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過程中,最難的是什麼?

彤媽育兒經/mama037

每天一篇親子育兒實踐分享

01

彤彤正坐在床上,一言不發的穿著她的小裙子。

折騰了半天,好容易把頭套進去了,可不管怎麼弄,兩隻小手也才伸進去了一個,另一個,怎麼都伸不進去。

“彤彤,要不,媽媽來幫你……“

“不要,不要!“

不等我把話說完,彤彤就像觸電般的,當即彈離我身旁,還一手死死的抓著身上穿了一半的裙子,生怕我搶過來幫她穿。

好吧,我在心裡默唸,要淡定,要淡定!

畢竟她遲早要學會自己穿衣服的,至於眼前的困境,哪怕她這都穿了快2分鐘了,有可能反覆的折騰,試錯之後,最後,還是穿不上。

可那又如何?

明知道這些都是她成長路上必經的過程,而我能做的,就是在一邊默默的看著,不能插手,更不能嘮叨,指責她。

我忍,大不了,眼不見為淨,我拿起桌上的手機,沉浸在朋友圈裡。

育兒過程中,最難的是什麼?

是你知道,孩子會犯錯,而且是一錯再錯,哪怕在我們成人看來,簡直不值一提,甚至不可思議的“愚蠢錯誤”。

而你只能默許,旁觀,等待,更重要的是,還要把這視作理所當然,心平氣和,不生氣,不指責。

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大多數時候,成人眼裡的“錯誤”,或者不良行為,其實是孩子在該年齡段的正常反應。

而他們這些所謂的錯誤,或是不良行為,無非是他們現階段還缺乏必要的知識(意識),或者,還不具備相應的技能。

就拿穿衣服這件事來說吧,

一方面,才三歲的她,由於身體發育不完全,還不能自如的控制協調自己的手腳。

把裙子套在脖子上,再將兩隻小手從兩個袖洞裡分別伸出來,對她來說,實在太考驗肢體的協調能力了。

可另一方面,在自我認知和意識層面,當下的她,正處在自我意識萌芽階段,凡事都想親力親為,獨立自主。

潛意識裡強烈的自主意識,讓她根本意識不到,也顧不上,自己根不具備獨立穿好衣服的能力,拿起衣服,不由分說的,就自己穿起來了。

在這個不斷嘗試,不斷試錯的過程中,她最不需要的,就是我的包辦代替,也最討厭,或者害怕的,就是來自父母的指責抱怨:

你看,你穿了半天,還沒穿上去吧,快,拿過來,媽媽幫你穿!

你看,穿不了吧,說了我幫你穿,你就是不聽,怎麼樣?現在怎麼辦?

快過來,媽媽幫你穿,你就是死倔,以後還聽不聽媽媽的話?

……

這些話,相信,是很多爸媽,或者爺爺奶奶脾氣上來時,張口就來的指責之語。

當然,他們生氣孩子不聽話是一回事,但更多的,其實是心疼孩子,不忍心看孩子受挫折,覺得孩子還太小,有些事,自己辦不到。

可這些話,落在孩子耳朵裡,就變成了另外的含義:

我自己穿衣服,媽媽不高興了,以後,我再也不自己穿衣服了!

媽媽嫌我笨,嫌我沒用,連個衣服都穿不好!

我不該不聽媽媽的話,媽媽生氣了,以後我不自己穿衣服,也不自己穿鞋子了,反正我什麼都做不好,讓媽媽幫我穿好了,這樣,媽媽就不會生氣了……

長此以往,為了不再捱罵,為了哄大人開心,孩子的自我意識漸漸被壓抑起來,乃至以後遇到任何事,都不敢主動嘗試,主動表達。

與此同時,由於父母的責罵和包辦,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越來越弱,他們對自己也越來越沒有信心。

漸漸的,真的像父母說的那樣,給自己貼上了“笨”,“沒用”的標籤。

從最開始,什麼事都依賴父母,親人,自己不敢,也不肯動手;

到最後,不僅僅是行動上,更是從潛意識,心理上,對父母形成了依賴。

長此以往,該上什麼學校,該考哪所大學,乃至將來該去哪裡工作,該什麼時候,找什麼人結婚,他們都拿不定主意,也不敢自己做主,凡事聽從父母的建議,哪怕自己心裡往往並不喜歡。

育兒過程中,最難的是什麼?

02

當然,隨著如今,科學育兒知識和觀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尊重兒童自然成長規律的重要性。

於是,孩子犯錯,哪怕在大人看來的反常規行為,都逐漸被父母所接受,即便不能理解,也選擇了寬容對待。

這樣,無疑給了孩子更多自主探索,試錯和成長的空間。

但僅僅是接納孩子犯錯,尊重孩子的嘗試探索過程,是遠遠不夠的。

就像彤彤,在自己接連試了三四次,還是不能把裙子穿上,不是手伸不進去,就是穿反了,不舒服。

最終,她還是不得不向我求助。

看,教育孩子的機會來了,而且,現在可是人家主動向我求助哦!

很多父母一到了這時候,就立即開啟了家長權威和鋪天蓋地的大道理模式。

你看,你不聽媽媽的話吧,裙子應該這麼穿嘛……

來,媽媽幫你穿,以後不能再這麼不聽話了……

這樣,就能成功的解決危機,讓彤彤乖乖聽話,或是,讓她從此立即學會怎麼穿裙子嗎?

錯,大錯特錯!

育兒過程中,最難的是什麼?

不僅僅是能容忍孩子犯錯,而且是一錯再錯。

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犯錯後,你還能心平氣和的告訴孩子錯在哪裡,找出孩子犯錯背後的真正原因,並願意花時間耐心,陪孩子一起改正錯誤。

請注意一點:不是你心平氣和的指出了孩子的錯誤,並耐心的引導教育孩子,告訴他接下來該怎麼做了,孩子就能達到你滿意的水平。

育兒過程中,最難的是什麼?

03

就像此刻,我一邊幫彤彤把頭鑽進裙子裡,一邊告訴她,來,這樣,第一步,彤彤先把頭鑽進這個大洞洞裡面去。

第二步,彤彤伸出左邊的小手,把手伸到這邊的小袖洞裡面去。

第三步,彤彤再把右手伸到另外一個小洞洞裡去。

看,這樣,彤彤的裙子就穿好了,是不是很簡單啊?

我一邊給她穿,一邊示範講解,看起來通俗易懂,彤彤也在一旁默契的點頭配合。

這樣,彤彤就學會穿裙子了嗎?

NO!

對孩子來說,不斷重複犯錯,重複鍛鍊,再在這個過程中,重複學習,重複糾正,是貫穿整個成長階段的,漫長的過程。

下次,彤彤還是會吵鬧著要自己穿裙子,她可能還是穿不對,最後,還是要我再給她示範一遍。

而且,這個過程可能不止一次,兩次,要一直持續到,彤彤有一天終於會自己穿衣服為止。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可能,彤彤每次失敗的原因都不一樣。

這一次,我示範了,可她還是沒有學會。

因為,雖然我說得清楚明白,可才三歲的她,未必能完全掌握要領,還是穿不好。

下一次,我依然要硬著頭皮,甚至有些不耐煩的,再示範一遍。

但很有可能,恰恰因為我的不耐煩,我的嘮叨說教,讓彤彤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聽我說話,對抗我的說教上了,根本沒用心學怎麼穿裙子,還是沒學會。

或者,再下一次,彤彤一心想早點穿好衣服出去玩,根本不在乎,到底該怎麼穿衣服。

……

換而言之,我們心裡想的,可能和孩子心裡想的,完全不一樣。

更重要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希望孩子做的事,也並不是孩子喜歡,或者認為必須要做的事。

比如,你認為放學回家就該先寫作業,再玩耍。

可在孩子看來,好容易回家了,最想做的,就是看電視,玩遊戲,先放鬆一下自己。

所以,在“看到孩子犯錯——耐心的指出孩子的錯誤,並花時間一遍遍的幫孩子改正完善“這整個過程中,其實還有很多必須要做,且更考驗耐心的步驟。

比如,你知道孩子犯錯背後的真正原因嗎?

是她的能力還達不到?

彤彤現在還太小,肢體還不協調,所以,還不會自己穿衣服。

還是,犯錯只是孩子給你發出的一個求教信號,不過是希望得到你更多的關注,或者暗示你,他所面臨的困境?

比如,孩子哭鬧著不肯去上學,有可能,是最近你工作實在太忙了,無視了他的存在。

他想用自己的反常行為引起你的注意,哪怕是被你打一頓,罵一頓,至少在那一刻,他獲得了你的關注,證明你還是在意他的。

又或者,是他在學校受到了同學的欺負,遭遇了校園暴力,不敢,也無法說出口,只能通過不上學這種隱晦的逃避辦法,來讓你注意到他的不正常,並幫他解決背後的難題。

……

育兒過程中,最難的是什麼?

可即便,找到了孩子犯錯的根源,也並不一定,就能立即解決問題。

比如,你知道兒子不想上學背後的訴求,其實是希望你能在家多陪陪他。

這個時候,如其去糾正孩子的錯誤想法,不如先認可孩子的感受。

你覺得媽媽最近忽視了你,對嗎?

你很想和媽媽呆在一起,對不對?媽媽週末陪你去遊樂園玩,好不好?

……、

只有,當你看到了孩子“犯錯”背後的訴求,讓他感受到被關注,被理解,被看到,乃至被滿足了,你才能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回到“錯誤”上,並和他一起去面對,解決。

而很多時候,一旦孩子的需求得到了認可,理解,乃至滿足,問題基本上也就隨之消失了。

因為“不想上學”只不過是想得到你更多關注的一個藉口,孩子渴望的陪伴和關注得到了,自然,也就會快快樂樂的去上學了。

因為“不會穿衣服”,只是彤彤現階段自主意識和動手能力不匹配的正常現象。

只要假以時日,也許一兩個月的時間,不需要我再去刻意的糾正,或者示範,她就自然而然,自己學會穿衣服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在孩子不斷犯錯,我們不斷引導糾正他改善的這整個過程中,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放下成人的視角和思維,以一個孩子的心理和視角,去感受,去理解,我們眼裡的“孩子犯錯”,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明白了孩子“犯錯“的原因,很多時候,甚至找不到具體的,根本的原因。

但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去真正的尊重,看見並理解孩子。

那麼,無論最初的原因是什麼,在孩子感受到了我們的理解,支持,乃至鼓勵之後,內心的需求得到了滿足,表面的錯誤或是不良行為,也就會隨之不見了。

因為,在育兒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隨時發掘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並想辦法糾正,解決。

而是,能夠拋開表象的問題行為,真正去看到,並理解問題背後,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渴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