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在堅持“還是”順其自然“

如果一個人沉迷在自己的世界裡,那麼,再多的勸導都是無用的。因為在自己的世界中,才會有色彩,才會有美麗的光環,才會有奮鬥的動力,才會感覺世界的美好。

記得一個朋友叫王全安,從小喜歡文學,也喜歡寫東西。上初中三年級的時候,語文老師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對王全安說,你堅持寫下去,定有一番成就。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自此後,王全安完全沉迷於寫作。高中畢業後,王全安回到農村老家,將自己關在一間小屋,開始專心致志搞創作。

剛開始,鄉里鄉親看見王全安端坐在屋裡,或奮筆疾書,或閉目沉思,認為是個人才。王全安兄弟三個,他是老三,兩個哥哥都是小學畢業,就回家種田,王全安是父母的希望。看見孩子寫作的狀態,父母覺得孩子有志向,每天好菜好飯,小心伺候。

時間久了,人們覺得王全安這孩子好像不對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去下田幫父母耕種,也不找朋友吃飯喝酒,開始認為這孩子是不是腦子出問題了。

最有感觸的是王全安的父母。王全安每日除了吃飯,上廁所,基本不出小屋。不分晝夜的趴在桌子上,寫滿字的紙堆的山高。甚至有時候,牙不刷,臉不洗,鬍子不刮,滿眼血絲,像鬼一樣……

已經二十八九了,不成家,不工作。每天寫的那玩意也不掙錢。王全安的父母逢人就痛苦訴說,還讓我們幾個同學去勸說。

“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別看我現在沒發表東西,那是他們不識貨。”。王全安說的時候,本來灰暗的眼睛,立即閃現出神采,“我會成為中國的文學巨匠。”

看著他的神情,再看看昏暗的小屋中,桌上是稿紙,床上是書,地下滿是揉成團的紙。我們知道,在那一刻,一切語言都是蒼白的,都是多餘的。但我們不知道的是,我們的勸說到底對不對,萬一人家真的寫出東西該如何呢?

後來,由於工作原因,我搬到外地居住,與先前的朋友,同學聯繫少了,對王全安的情況也知之甚少。

從零碎信息中,瞭解到王全安在三十八歲那年,和一個腿部殘疾的女人結婚,後生育了一個女兒。

有了家庭,王全安還是痴迷於寫作,也不掙錢,家裡一點收入沒有,全靠父母和二個哥哥救濟。父母去世後,家裡經濟更加困難,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妻子看他這般德性,在一個夜裡,將他寫的東西付之一炬。

據說,王全安看到自己寫的東西化為灰燼,不吃不喝睡了三天,然後人就更加不正常了。東西倒是不寫了,卻天天一個人坐在角落裡,嘴裡唸唸有詞,晚上,幽靈般的在村裡走動……

再後來,王全安的妻子終於無法忍受貧窮,和一個男人偷偷走了,再也沒有回來。妻子走了,孩子有二哥扶養,村裡人商議後,出錢將王全安送去一個精神病院治療。

做事貴在堅持。堅持就是勝利,堅持就成功了一半。約翰遜曾說:成大事不在於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久。可為什麼王全安的堅持卻換來這般境遇?

究其原因,王全安只是堅持執著,卻忽略了順其自然。

堅持它是一種信念,它是一種信仰,它是一種力量,它是一種挑戰。

但同時在堅持的道路上,還有各種因素,比如環境,比如運氣,比如天賦……五音不全的人,再努力奮鬥,堅持不懈,也不可能成為歌唱家;家養的牛羊再肥美,也不會成為動物園的一員。

所以,我們在堅持的同時,還要順其自然。順其自然 就是把什麼事都看得很淡,讓事情按照常理髮展,不過多的干擾或過渡的擔心事的進展,也可以理解為擁有一顆平常心。

這裡要注意一個度。堅持執著過度,就是鑽牛角尖,就是一根筋,就是一條道走到黑,就是不撞南牆不回頭。順其自然過度,就是頹廢,就是不求上進,就是逃避挑戰,不敢面對現實。

所以,我們要把堅持執著和順其自然結合起來,讓兩個互相融合,互為補充,也只有這樣才不失為明智之舉。

人生如戲。戲演砸了,可以重來,人生只有一次,演砸了,就是失敗。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即要堅持執著,亦要順其自然,真正的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