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破陰險的美國人

現在的國際局勢用一句話總結就是,美國要全力狙擊中國的大國崛起和人民幣國際化。因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買家,並且人民幣正在被一些石油出口大國,如俄羅斯、伊朗、安哥拉、委內瑞拉等國作為國際結算貨幣,這直接威脅到了美國的美元石油霸權。而在美國人眼中,誰要是膽敢挑戰美元的霸權地位,那就是真正地動了美國人的奶酪,他們就會使出包括戰爭在內的所有手段進行嚇阻,即便是所謂的盟友也不會放過。

1999年1月,歐元在國際金融市場剛一登場亮相,美國就在兩個月後,迫不及待地帶領北約國家在科索沃點燃了戰火;當時,美國為了進一步向世界立威,順手還把中國駐南聯盟的大使館給炸了。這下還了得,滯留在歐洲的資本,驚恐之下,迅速地向遠離戰火的美國本土轉移,不久歐元對美元開始大幅貶值,信用嚴重受損。經此一役,中東產油國暫時放棄了用歐元結算的念頭,歐洲人在美國人的帶領下打完勝仗,回家才發現上了美國人的當。因為打的是別人,傷的卻是自己,但為時已晚,只待他日另圖良機再求歐元走強了。

2003年,美國又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對伊拉克發動了戰爭,這背後的深層次原因還是為了剪除影響美元霸權的歐元問題。因為自2000年起,歐元對美元升值,伊拉克為了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開始以歐元進行石油貿易的結算。由於伊拉克的帶頭示範效應,海灣的其他國家也蠢蠢欲動。加之,經過幾年的發展,歐元區經濟復甦勢頭明顯,而美國經濟卻增長乏力,美元的霸權地位被一步步地逼到了懸崖邊,於是美國又一次祭出了屢試不爽的“殺手鐧”——戰爭,用以應急。對美國來說,打擊伊拉克,顛覆薩達姆政權,可謂一舉兩得,既可以把滯留在歐洲的資本再次打到美國,還能對其他產油國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但是,吃一塹長一智的歐洲人,此次並不願重蹈覆轍,再替美國人作嫁衣,於是歐元區的兩個核心國家,法國和德國聯合了與美國宿有利益糾葛的俄羅斯,在對伊之戰上,採取了非常“不配合”的政策。當時歐元區的12個國家都沒有參戰,儘管如此,美國還是糾集幾個非歐元區國家入夥,其中最鐵的兄弟當屬英國,其次還有澳大利亞、波蘭和丹麥。此役的效果和科索戰爭一樣,美元又一次成功地捍衛了它的世界霸主地位,而歐元要想問鼎成功,還需修煉時日啊!

因此,不管是冷戰還是熱戰,抑或貿易戰,其實都是在不自覺地陰陽互變,當舊有的陰陽平衡被或激烈、或和緩地打破後,勢必出現新的陰陽再平衡,如此循環往復以至無窮。

美國人為了維持美元霸權這個舊有的平衡,必將對試圖打破這個平衡的挑戰者發起最猛烈的攻擊,其手段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因為美國擁有摧毀世界好幾遍的核武器,它當然不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拱手讓出美元的霸權地位的。

美元之所以能稱霸世界這麼多年,是因為美國有強大的經濟、科技和軍事勢力作後盾,而非僅僅靠完美的制度設計出來的。所以,如果沒有對美國壓倒性的軍事優勢,僅靠與一些國家間的貿易協議來實現對美元的突圍,是幾乎不可能的,畢竟再多的經濟實惠也不能與國家的生死存亡相提並論。也就是俗話說的“要錢,還是要命”的問題。因為一旦某種貨幣成為國際結算和儲備貨幣,就相當於對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實施了貨幣殖民,它就可以印鈔購買世界資產,在看似公平的貿易中悄然地掠奪了他國的財富,而深受殖民迫害的國家要想推翻這種殖民霸權,不通過戰爭或軍事威懾的手段是極難實現的。

俱往矣,隨著英國啟動脫歐程序,以及整個歐洲開始蔓延的民粹保守思潮的影響,退出歐盟或歐元區的國家應該還會增多,加之一些歐洲國家的部分地區還在鬧獨立,如英國的蘇格蘭和北愛爾蘭、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意大利的米蘭和威尼斯等,所以說歐元已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其對美元已不再是什麼威脅。所以,接下來,美元要全面狙擊的,只有人民幣!因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買家,並且人民幣正在被一些石油出口大國作為國際結算貨幣,這直接威脅到了美國的“石油美元霸權”,這個舊有的平衡。

鑑於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子越來越清晰,尤其是隨著中國“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具有全球性戰略的項目相繼啟動,美國人已經看到了人民幣大踏步國際化的身影,所以他們絕不會坐視不管,聽之任之。

由於我們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既然已經來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就要有大國的擔當和扛旗意識,就算想繼續韜光養晦,在客觀上也不可能了。所以說,美國人會對第二大經濟體的我們雙管齊下,同時採取經濟制裁與軍事威脅的手段進行施壓,以確保美元霸權萬無一失。當然,這也是我們打破舊有平衡的絕佳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