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

常常有青年問我:一個人不去想那些人生大問題,豈不活得快樂一些?

其實,不是因為思考,所以痛苦,而是因為痛苦,所以思考。想不想這類問題,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及本省是由天生的稟賦決定的。那種已經在想這類問題的人,多半生性敏感而認真,他不是刻意要想,實在是身不由己,欲罷不能。

相反,另有一種人,哪怕你給他上一整套人生哲學課,他也未必會真正去想。

喜歡想人生問題的人,所謂喜歡想,並不是刻意去想,而是問題自己找上來,躲也躲不掉。想這類問題當然會痛苦,但痛苦在先,你不去思考,痛苦仍然在,成為隱痛。既然如此,你不去面對它,看一看那些最智慧的人是怎麼想這類問題的,這可以開闊你的思路,把痛苦變成人生的積極力量。

從學術上看,哲學研究似乎是發展了,越來越深入、細緻,但你不能說現在的哲學就比古希臘高明,根本問題仍是一樣地沒有解決。這是人生內在的困境,只要人在,困境就在,哲學就始終要去思考。

人是唯一尋求意義的動物,沒有意義也要創造出意義來,於是就產生了哲學、宗教、藝術。然而,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不知道。

智慧是逼出來的,知道困境不可改變,只好坦然接受,這就叫智慧。

福克納在加繆猝死那一年寫道:加繆不由自主地把生命拋擲在探究唯有上帝才能解答的問題上了。其實,哲學家和詩人都是這樣,致力於解開並無答案的人生之謎,因而都是不明智的。也許,對人來說,智慧的極限就在於認清人生之謎的無解,因為滿足於像美國作家門肯那樣宣佈:“我對人生的全部瞭解僅在於活著總是非常有趣的。”

人生無常,死亡隨時可能來臨,這個道理似乎盡人皆知。但是,對於多數人來說,這只是抽象的道理,而在一個突然被死神選中的人身上,它卻呈現了殘酷的具體性。同是與死神不期而遇又僥倖地逃脫,情況也很不相同,這種非常經歷能否成為覺悟的契機,取決於心性的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