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說北碚連載 | 第十一章:盧作孚與少年中國學會

書說北碚連載 | 第十一章:盧作孚與少年中國學會

微信ID:北碚在線

少年中國學會與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有什麼關係呢?並沒有直接關係。

少年中國學會是一個主要由幾個來自四川成都的年青人,在李大釗支持下於五四運動後成立的一個社團組織。發起者有李大釗、王光祈、陳愚生、張夢九、周太玄、曾琦、雷寶華等七人。

書說北碚連載 | 第十一章:盧作孚與少年中國學會

1930年盧作孚組織聯合考察團赴華北東北

少年中國學會

少年中國學會籌備於1918年6月30日,正式成立於1919年7月1 日,前後只存在了7年,全部會員也不過120人左右,但卻聚集了優秀的青年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有李大釗、惲代英、鄧中夏、毛澤東、張聞天、蕭楚女、趙世炎、高君宇、李達、繆伯英、蔡和森、田漢、許德珩、沈澤民、劉仁靜、張申府等共產黨或早期共產黨人,也有左舜生、曾琦、李璜、陳啟天幾個中國青年黨的黨魁,還有王光祈、李劼人、周太玄、宗白華、楊賢江、黃日葵、王德熙、魏時珍、朱自清、楊鍾健、穆濟波、康伯清、舒新城、陳愚生等執著於文化、學術的學者。

蔡元培曾評價說:“現在各種集會中,我覺得最有希望的是少年中國學會。因為他的言論,他的行動,都質實的很,沒有一點浮動與誇張的態度。”

少年中國學會辦得有自己的刊物《少年中國》,會員主要分佈在北京、成都、南京以及法國巴黎。

由於地域的分散,更主要由於會內出現共產主義和國家主義兩個派別激烈的爭論,1924年會刊停辦,1925年學會解體。

盧作孚是於1922年初,在瀘州主持川南教育改革時,經王德熙、惲代英、穆濟波、彭雲生介紹加入少年中國學會。需要說明的是,少年中國學會本有嚴格的入會要求,必須有五人介紹方能入會,盧作孚入會當是特例。

少年中國學會對盧作孚影響有多大,不好證明。能看到的是,北碚的鄉建過程中,不少措施做法,在少年中國學會會員的討論中都出現過,例如重視經濟,重視科學技術,重視外出旅行考察學習。當然不能說盧作孚在此之前什麼都不知道,也沒思考過。但影響應該是有的。

後來盧作孚一直與少年中國學會的成員,尤其是李劼人、曾琦、左舜生、周太玄幾個保持著來往,他們也多次來到北碚,李劼人還出任過民生機器廠廠長。

書說北碚連載 | 第十一章:盧作孚與少年中國學會

1930年盧作孚組織聯合考察團赴華北東北

順便說一下,這群青年有多人來自四川高等學堂分學堂,也就是現在的成都石室中學,包括音樂學家王光祈、文學家李劼人、化學家周太玄、數學家魏時珍、中國青年黨創始人曾琦,相近時期還有史學家蒙文通、文學家郭沫若等曾就讀於此。

只能說幸好盧作孚先生因家貧失學,文憑止步於小學。要是他也讀進了石室中學(憑他的學習能力和毅力,真是有可能的),那中國會多個什麼什麼家,卻會少個實幹家,也就沒北碚鄉什麼事了。

以史為鑑,但,不以史論今!

書寫北碚情懷!

書寫你心中的北碚!

有興趣聯繫小編!


書說北碚連載 | 第十一章:盧作孚與少年中國學會

出品人 | 劉懿鋒

作 者 | 風是美好的感覺

排 版 | 趣多多

策 劃 | 高晨露

講述人文故事 | 寫意生活印象

揭秘城市性格 | 鐫刻時代瞬間

新時代 | 新青年 | 新文化


微信ID:北碚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