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说北碚连载 | 第十三章:北碚的事业从庙里来

书说北碚连载 | 第十三章:北碚的事业从庙里来

微信ID:北碚在线

北碚的乡村建设,不是巨资支撑下的产业,更不是政府主导的改革,而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的实验。从剿匪性质的准军事机构,到率先展开中国的乡村建设,这既需要牺牲的勇气,更需要点石成金的才能,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书说北碚连载 | 第十三章:北碚的事业从庙里来

北碚场

北碚是水码头,场镇不大,庙宇却多,素有九宫八庙之说。由于北碚是为航道而生,大家都把平安通过滩多水急的峡区的希望,寄托在菩萨身上,那才不管那菩萨是哪路神仙,总之是拜得越多越好。

这些庙子由各种各样的菩萨盘踞,僧道不拘,有些庙宇有人经佑,或僧或道,有些庙宇没人管,都会有人来上香礼拜。烧香拜佛极为盛行。有土地庙,关庙,东岳庙,禹庙,王爷庙,还有帝主宫,文昌宫,万寿宫,天上宫,不一而足。

卢作孚对庙子也很喜欢。

要经营三峡,一无钱,二无地,三无房,庙子就是现成的场地,这许多宫庙,提供了乡建事业起步的空间。

乡公所在帝主宫,峡防局设在庙嘴文昌宫,但那只是巴起,并没完全占用,所以也没去清理,文昌宫还是那个破旧的文昌宫,赵仲舒他们办公,都是在文昌宫旁的碉楼。卢作孚来了,就一步步安排打扫,清理,逐步把菩萨集中摆放,文昌宫多出来一间间办公室。

常备队驻进了关庙,还办起了学生队,图书馆,学生队结束后,又办起了实用小学。靠常备队士兵办了纺织工场,又派人出去到重庆、上海学纺织、印染,建成了三峡染织厂。

书说北碚连载 | 第十三章:北碚的事业从庙里来

关庙开办了三峡染织厂

地方医院设在天上宫,后来多了《嘉陵江报》。

常备队把关庙让给三峡厂,搬去了禹庙,禹庙有戏台子,有看戏的坝子,禹庙也一直住着道士,常备队就设在厢房、书楼。不久在体育场旁新建了营房,一直称新营房,后因暴雨垮塌,异地另建,还是叫新营房。常备队迁至新营房,这里留给了新组建的公安队伍,称为特务队,正好在坝子训练。后来把戏台子改为民众会场,逐步修围墙,设座位,加顶盖,赋予了新功能。

进驻这些宫庙,先都是占用几间屋,拜菩萨的各自拜,办事的各自办,算是与菩萨“合署办公”。后来菩萨被蒙起来,拜不了了。然后就把菩萨移到一处,封存。最后是在黄坭堡修建一座庙宇,将这些菩萨都集中安放在一起,天上宫的玉皇大帝也未例外。人称此庙为“总神庙”。

火焰山上的东岳庙,在一夜之间,菩萨被碎为细泥,可不知道是谁干的。乡民们议论了几天也没个落头,卢作孚先生将庙宇重新培修整治,开了博物苑,展示从藏区采集回来的标本。又设置了科学院理化所,还分出了几间屋给兼善学校。

书说北碚连载 | 第十三章:北碚的事业从庙里来

天上宫设了地方医院

其他黄葛,澄江,金刚,无不是利用庙宇作场所,才不去修那些办公楼呢。

当然,该维护的也要大力维护。温泉公园,以温泉寺为中心,庙内佛像要作文物观瞻,许多佛像已陈旧或毁坏,卢作孚是专门募款重塑金身,焕然一新。

后来熊明甫再任北碚乡长,也把本偏居帝主宫一隅的乡公所扩大,占用了整个帝主宫,并改善了采光通风,建了个漂亮大气的乡公所。

抗战时期,所剩不多的庙宇,继续提供了支撑。像缙云山腰的绍隆寺,先作了中央党部党史编委会的办公室,后来又给慈幼院腾了地方。连温泉公园的观音殿,也成了中国辞典馆。禅岩寺让了一部分给重庆慈幼院。


以史为鉴,但,不以史论今!

书写北碚情怀!

书写你心中的北碚!

有兴趣联系小编!


书说北碚连载 | 第十三章:北碚的事业从庙里来


出品人 | 刘懿锋

作 者 | 风是美好的感觉

排 版 | 趣多多

策 划 | 高晨露

讲述人文故事 | 写意生活印象

揭秘城市性格 | 镌刻时代瞬间

新时代 | 新青年 | 新文化


微信ID:北碚在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