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等到!請收下這份來自國博的驚喜

◎ 科技日報記者 唐婷

有一種驚喜,叫久別重逢。

位於天安門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在閉館近百天後,終於在五一重啟,迎來期待已久的觀眾朋友。

終於等到!請收下這份來自國博的驚喜

為紀念有序開放,國博特意向當天前100名進館的觀眾贈送紀念品。陪女兒專程來看展的徐女士對國博的暖心之舉頗感驚喜,稱讚今日國博是“一位久別重逢後容姿煥發的摯友”。

終於等到!請收下這份來自國博的驚喜

重逢之際,國博還帶來了一份隆重的“伴手禮”——館內共有17個展覽向公眾開放。

其中,不僅有“中國古代書畫”“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等專題展覽,年前重磅推出的 “隻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周風遺韻——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等臨時展覽也將延長展期,靜候觀眾的欣賞品鑑。

終於等到!請收下這份來自國博的驚喜

看世界上歷時最久的彩陶文化

位於黃河上游的中國甘肅省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彩陶的地區之一,素有彩陶之鄉的美譽。

自距今約八千年前的大地灣文化始,甘肅彩陶經歷了仰韶文化的興盛、馬家窯文化的繁榮,至辛店、沙井等青銅文化的餘暉,時間跨度長達5500餘年,在世界諸多彩陶文化中延續時間最久,具有獨特完整的風格體系。

終於等到!請收下這份來自國博的驚喜

“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展上,不同時期的彩陶陳列在觀眾眼前,帶領大家穿越時空,領略彩陶之美。

彩陶以黏土為原料,經過制胚、彩繪、乾燥、打磨、焙燒等工序製作而成。器型一般是盆、缽、瓶、壺、罐、甕之類。甘肅彩陶制胚一般分為模具敷泥法和泥條盤築法,後來還出現了慢輪修整技術,尚未出現快輪製陶技術。

終於等到!請收下這份來自國博的驚喜

彩陶在甘肅遠古陶器中的比例較大,多為實用器。彩陶紋飾一般用毛筆畫在素面的陶胚上,顏色來自礦物質原料,以黑色為主,也有少數紅、白、黃等其他顏色。因為礦物顏料和陶器同燒,顏色可以經久不變。

尋找屬於你的紅樓夢

都說,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用在《紅樓夢》身上,也同樣適用。

在“隻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上,你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紅樓夢”。

大觀園裡到底是一幅什麼樣的場景呢?展覽中亮相的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清人繪《大觀園圖》,或許能讓你的想象更為立體豐滿。

終於等到!請收下這份來自國博的驚喜

這幅圖,以《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和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調和詠螃蟹”場景為主,描繪探春、寶釵等人結社吟詩,賈母與眾人螃蟹盛宴等場景,表現清代富貴人家精緻風雅的生活。

欣賞完《大觀園圖》,還可以來看看《怡紅夜宴圖》。此畫創作背景取自《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終於等到!請收下這份來自國博的驚喜

創作於清代晚期的《怡紅夜宴圖》,描繪了寶玉過生日那天,怡紅院的丫鬟們湊份子,待到林之孝家的查夜之後,紛紛請來了黛玉、寶釵、探春等園子裡的一眾姑娘們為寶玉祝壽的情景。

周代貴族生活圖鑑一覽

作為西周至春秋時期的一個姬姓諸侯國,芮國有多代國君擔任過周王輔臣,曾經顯赫一時。

想了解真正的貴族是如何生活的,不妨走進 “周風遺韻——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一睹周風遺韻。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是周代貴族的基本特徵,也是中國遠古以來形成的獨特文化現象。

劉家窪發現的一件玉琮與常見的內圓外方之琮有所不同,它僅一側見方,兩折角雕飾立人,其他部分雕刻抽象獸面和線條。

終於等到!請收下這份來自國博的驚喜

不僅有玉,劉家窪還出土了珍貴的虎、牛、蟬等動物造型的金器,紋飾用青銅器獸面紋和龍紋等。金玉交輝的表象,透射出來的卻是東西交流融匯的文化碰撞。

終於等到!請收下這份來自國博的驚喜

後續新展精彩不斷

據瞭解,國博正在策劃推出反映偉大“抗疫精神”的“見證——戰‘疫’攝影展”和“眾志成城——抗疫主題美術作品展”。不久之後,“科學與工業”展、“中國古代服飾”展、“中國古代樂器”展等精彩展覽也將與觀眾朋友見面。

防疫閉館期間,國博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盤活數據資源,在線推出“好展、好課、好文物”。“國博邀您雲看展”話題閱讀量超過1.5億,在雲端服務觀眾足不出戶盡享好展。

終於等到!請收下這份來自國博的驚喜

特別是4月24日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推出“永遠的東方紅——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五十週年”雲展覽及5G開幕直播和雲導覽,標誌著國博加速向線上拓展、向雲端延伸,迎接智慧博物館時代的來臨。此舉在行業和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也引發了業界對博物館展覽展示新業態的深入探討。

終於等到!請收下這份來自國博的驚喜

據悉,國博限量開放期間,每日限流3000人,全員線上預約,全天分三個時段入館。為避免人員聚集,嚴格落實入館必驗、必核、必檢,觀眾參觀期間須全程正確佩戴口罩。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由國家博物館提供

編輯:張爽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