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對真實歷史的穿插改造:曹操的寧負天下人(3)

《三國演義》中曹操有句名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出現在《三國》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誅董賊孟德獻刀

在真實歷史中,確實有曹操殺呂伯奢家人的事,可是為什麼殺至今也是一個迷。而且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和《三國》中敘述的不盡相同。我們先看《三國演義》對這件事的描述:

話說的是董卓進京廢立之後,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威福莫比。 聞少帝吟詩,恐有反意,命李儒入宮毒殺少帝。自此每夜入宮,夜宿龍床,縱容兵士殘殺百姓。朝中人多憤恨不平。王允借壽宴之名,邀公卿皆至,曹操獻計,借王允七寶刀一口,入相府刺殺董卓。

三國演義裡對真實歷史的穿插改造:曹操的寧負天下人(3)

曹操配寶刀,入相府,等待時機,見董卓倒身而臥,轉面向內。急掣寶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被董發覺,時呂布已到。操惶遽,乃持刀跪下,藉口獻刀。後曹操騎上董卓所賜馬匹,加鞭望東南而去。後李儒說:“操賊心虛逃竄,行刺無疑矣。”董卓大怒,遍行文書,捉拿曹操:擒獻者,賞千金,封萬戶侯;窩藏者同罪。

曹操逃出城外,路經中牟縣,為守關軍士所獲,擒見縣令。操言:“我是客商,覆姓皇甫。”被縣令認出,到了晚上,縣令暗地審問曹操,問曰:“我聞丞相待汝不薄,何故自取其禍?”操曰:“燕雀安知鴻鵠志哉!汝既拿住我,便當解去請賞。何必多問!”縣令屏退左右,謂操曰:“汝休小覷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縣令聞言,乃親釋其縛,扶之上坐,再拜曰:“公真天下忠義之士也!”曹操亦拜,問縣令姓名。縣令曰:“吾姓陳,名宮,字公臺。老母妻子,皆在東郡。今感公忠義,願棄一官,從公而逃。”

三國演義裡對真實歷史的穿插改造:曹操的寧負天下人(3)

後曹操過成皋時,天色向晚,到故人呂伯奢家過夜。

操與宮坐久,忽聞莊後有磨刀之聲。操曰:“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竊聽之。”二人潛步入草堂後,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遂與宮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宮曰:“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急出莊上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見伯奢驢鞍前鞽懸酒二瓶,手攜果菜而來,叫曰:“賢侄與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豬相款,賢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請轉騎。”操不顧,策馬便行。行不數步,忽拔劍復回,叫伯奢曰:“此來者何人?”伯奢回頭看時,操揮劍砍伯奢於驢下。宮大驚曰:“適才誤耳,今何為也?”操曰:“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安肯幹休?若率眾來追,必遭其禍矣。”宮曰:“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默然。


《三國》的這段描寫,意在貶低曹操,也將曹操“奸雄”的性質體現的淋漓盡致,“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成了曹操的人生信條。可是文學終究不是歷史,我們在生活中已經熟知了曹操的藝術形象,也需要知道一個真實歷史上的曹操。如果大家對三國曆史不僅僅是出自於《三國演義》,就肯定知道曹操雖然做過不少奸詐的事情,可是他肯定不是狂妄濫殺之人。那麼這段《三國》和歷史中到底有什麼出入呢?


董卓廢立後,曹操改變姓名,棄官東歸是有,可是並非因為獻刀刺殺不成而逃。這件事在《三國志》中有記載:

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

再後來曹操到呂家過夜,這裡我們要解釋一下,按照《三國志》的記載和裴松之的注我們可以推出,曹操從洛陽逃跑之後,到了成皋(今河南滎陽)就是呂伯奢的家中,然後才在路過中牟縣(今河南中牟),被縣令抓住。最後“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陳留就是現在河南開封附近。

然後我們根據地圖,畫出曹操一路向東逃跑的路線,可以得知《三國志》中的順序是對的。

三國演義裡對真實歷史的穿插改造:曹操的寧負天下人(3)

河南部分地圖

《三國演義》這裡是不僅僅將這兩件事情顛倒過來了,曹操被抓之後,當時的中牟縣令也並非是陳宮,陳宮早在曹操任東郡太守時就追隨於他了,那時候漢靈帝還沒有駕崩,哪裡有董卓的事。而是當時有認識他的人給他求情,也沒有人追隨他。而且當時那個縣令就算是陳宮,因為曹殺呂在前,被捕在後,所以陳宮也就和呂伯奢之事毫無關係,後面陳宮寒心,趁曹操熟睡起了殺心,棄曹操而去也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三國演義》中曹操先殺呂伯奢一家八口,然後在明知殺錯的情況下,再殺呂伯奢,繼而狂妄的說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可是《孫盛雜記》中卻記載

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曹操誤以為呂家對自己圖謀不軌,於是連夜殺之。臨走的時候,淒涼悲愴的說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魏書》中記載

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魏書裡邊說曹操帶著數騎到呂伯奢家裡,呂伯奢不在,他的兒子要和賓客打劫曹操的馬和行李,於是“曹操手刃擊殺數人。”

首先這畢竟是《魏書》,關於這一段描述是虛是實,我們保留意見。不過裡邊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信息,就是曹操不是一個人來到的呂伯奢的家中,而是“從數騎”,這句應該說的是實情,因為曹操就算是逃跑,也不會孤身一人,有些馬匹隨從是正常的事情。

世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世說新語》說曹操路過呂伯奢家中,呂伯奢出去了,但是五個兒子都在,於是備齊家宴殷勤款待曹操,而曹操“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無論是《魏書》還是《世說新語》,都說當時呂伯奢不在家中,而不是出門買酒來款待曹操。等曹操殺完呂家人就急忙逃跑了,並沒有見到呂伯奢。

三國演義裡對真實歷史的穿插改造:曹操的寧負天下人(3)

《世說新語》、《孫盛雜記》中都提到,曹操自己覺得可能呂家人要“圖己”,所以趁夜連殺數人,不管殺了多少人,曹操和他的侍從都沒有滅呂家一家,如果殺光呂家,誰又能知道是曹操做的呢?唯一的解釋就是曹操發現是自己殺錯了人,然後臨走的時候對著隨從悽愴的說道:“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是曹操為了自我安慰才說的話。

我在網上也查了諸多資料,終究不敢肯定到底如《世家》《雜記》所言是曹操錯殺,還是如《魏書》所言是曹操自保。這件事的真相恐怕我是不得而知了。可是無論怎樣曹操最終也是殺害了呂伯奢的家人,等到呂伯奢返家,看到家中遭此橫禍皆是因為故人曹操,心中又該是怎樣一番滋味,我們也永遠都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