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行走人
原則:培養自主能力和自控能力,實現自我管控。
方法:
1.發現一個可教導的機會,平心靜氣地引導其明白沉湎網絡的危害,說理不說人,讓她比較利與弊,然後分析清楚道理(這樣做是為了預防牴觸心理或逆反心理),給她定規則,然後鼓勵她自已作自已的主人,讓她自己為自己定目標和計劃,自已管理自己。
2. 適當的監控,干預與調適糾正
一個習慣是有貫性的,糾正它有不適感和痛苦,心理學說至少需要二十一天,小孩子自制力不強,還需要監控和反饋激勵,這種監控最好是不明顯的監控,否則她知識你在管她,就不是自主了,發現問題也當作是無意中發現,也不要生氣,讓她自已分析是非,問她自已怎麼處理。敦促改正。這樣就是一個閉續環反饋控制過程。經過一段時間,就能改正問題,還能培養自主能力。通過監控加強自制能力,可以避免以後出現“道理我都懂,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問題。
3. 關於陪伴問題
壞習慣的形成是一段時間疏於管控所致。有人提供以陪伴來加強親子關係和監管的觀念。我其實是不太贊同的,在幼兒階段,需要身影的陪同,成為學生了,就是需要放飛的小鳥,這時需要是心靈的陪伴,要能交流心得,要使她有問題會向你傾訴,要能引導其精神的成長,讓其明理,尚德,勵志,成才,這需要有適度監控與激勵。
摩典2
第一,包容,改善親子關係。
第二,要讓學習變得有趣,有用,有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習內動機。
第三,凡事都有例外,孩子一定有主動、認真、自控、守時、聽話等的時候,讚美這一時刻,重複能重現這一時刻的條件,就會再重複,並進入良性循環。
第四,“網癮”本身不是問題,當“網癮”遇到厭學、親子關係受到損害,師生關係受到損害的時候,它才真的是問題,甚至是災難。
《聊齋志異》裡有一個故事,一個秀才要秋考,他讓僕人打掃後院的房子,僕人說千萬別去,那裡鬧鬼。秀才不信邪,拉著僕人去驗證,打開門的剎那,八仙桌上的碗啪的一聲扣了過來,蹦蹦跳跳動,僕人嚇得就要跑,被秀才拉住,之見那個碗跳到桌沿兒,啪的一聲掉地碎了,裡邊蹦出來個老鼠🐱。
“會跳的碗”不是鬼,那隻老鼠才是“鬼”!
網癮不是鬼,厭學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損害,才是那隻“鬼”。
“網絡遊戲”好不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不能消除,而“厭學”和“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損害”不解決,有沒有網絡遊戲,孩子都會出問題!
張鐵軍158
由於疫情影響,學校無法集中教學,為了響應國家號召,照顧孩子的學習,國家提出“停課不停學”。雖是好事,但是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主要是沉迷網絡的孩子明顯增加。引起家長們的焦慮。我想這主要是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其實也不能願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不少成人不是也很迷戀網絡遊戲嗎?)要想使孩子從沉迷中解除出來,我想到這樣幾個辦法可以試一下,不過都需要家長付出巨大努力。
一、加強體育鍛煉。繁重的體力活動是最好的催眠方式。經過體育鍛煉讓孩子能夠保證充足的睡眠。身體疲乏,他不睡覺也控制不住。這樣既減少了網絡使用時間,也鍛鍊了孩子的意志,從而能夠抵制誘惑。少接觸也減少了誘惑。可以由家長陪伴打會羽毛球,乒乓球,或者踢毽子、跳繩。
二、不要讓孩子獨自在一個屋子裡學習,可以在客廳(這段時間串門子的人也少,一般不會影響孩子學習),便於家長監督並提高孩子的控制力,減少除了上課接觸網絡遊戲的可能。網絡的吸引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減小。
三、引導孩子正確利用網絡。網絡的出現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當然也給人帶來了一定的困惑。但是任何東西都有其兩面性,就看你怎麼利用。這段時間就儘量不引導孩子用網絡搞其他的了。要保證孩子的眼睛健康和身體健康。
四、利用外因刺激孩子遠離網絡。比如孩子有一件非常想做的事或者想要的東西,可以作為談判條件,如果孩子一天堅持除了學習不玩手機和電腦,獎勵什麼;兩天獎勵什麼。當然家長要根據現有條件進行,並能夠說到做到。如果孩子做不到也要有一定的懲罰,比如原來需要等待一天增加為兩天,或者幫家長完成某項任務或者星期天在老師不上課的時候乾脆不摸手機等等。獎懲制度要和孩子商量談判,一旦決定就要執行,家長這時一定要把握好,別孩子一抹即就心軟了,或者一鬧就煩了。你就當看戲,這樣同時也是孩子人格的教育,終身受用。
五、家長以身作則。不要一邊要求孩子不能怎麼這麼樣,自己卻我行我素。要給孩子做個表率。這個才是最難得。律人易,律己難。
我是老邢,希望能在孩子教育上能夠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