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視野與真誠的擁抱

•唐興林

獨特的視野與真誠的擁抱

《視野——深圳四十年掠影》

作者:姜維勇

中山大學出版社

禁足幾個月後,從大西北寧夏回到了深圳。熱熱的南風和滿大街開放的勒杜鵑花,讓壓抑了幾個月的心豁然有了勃勃生機和春的暖意。

再坐到辦公桌前時,看到一份快遞過來的郵件,拆開來,才知道是姜維勇先生寄過來一本他新出版的專著《視野——深圳40年掠影》(以下簡稱《視野》)。

姜維勇從小成長在大學校園裡,大學讀的專業又是漢語言文學,身上就了一股知識分子的書卷氣。作為門戶網站“深圳之窗”的總編輯,從事新聞工作多年,看問題或觀察事物的視角都有其獨到之處。對於他的這本書,我自然很期待。週末,我關了手機,靜下心來拜讀《視野》。

說實話,收穫巨大。

獨特的視野與真誠的擁抱

來深圳十年了,讀完《視野》我才知道,十年時間,我對深圳的瞭解,還不如花一天時間讀完這本書瞭解的多。通過一本書,可以瞭解一座城市的歷史、人文、風俗、經濟等方方面面。所以說,書是人類認識世界的窗口。毫無疑問,《視野》就是一扇全面瞭解深圳的一個窗口。

許多人都知道,深圳當初就是一個所謂的“小漁村”。是一夜之間變成了在全世界都有影響的大都市。這是改革開放巨大成就的體現,更是創造深圳神話的見證。所謂的“小漁村那只是一個傳說,通過《視野》就能夠快速瞭解深圳的歷史或深圳的前世今生。深圳曾經有過“二線關”,深圳建立特區的初期,是分“關內”“關外”的。外地人來深圳,如果沒有“邊境管理區特區通行證”,只能待在關外,是進不了真正的特區——也就是所說的“關內”。但有些人,尤其是最近幾年來闖深圳的年輕人,並不瞭解這些。誠然,“地王大廈”“世界之窗”“蓮花山小平銅像廣場”等深圳標誌性建築和文化景點都為人所熟悉,但你知道它們曾有過怎樣的故事呢?

獨特的視野與真誠的擁抱

當年,深圳的開發首先是從蛇口開始的,也許我們曾隱約聽到過“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樣當初震撼全國的口號,但你並不知道這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喊出來的;今天,很多人都知道“平安保險”“華為”“比亞迪”“順豐快遞”“騰訊”等等公司的大名,卻也有人不知道它們就是在深圳這片熱土上誕生的;我們也曾讀過南宋著名詩人文天祥的詩《過伶仃洋》,但有人不一定知道伶仃洋就在深圳邊上,更不知道伶仃洋有過怎樣的風風雨雨……

有一年,我站在深圳火車站羅湖橋這一側,看著僅一河之隔的香港新界,想著百年之前的中國,又想著百年之後現在的中國,真是感慨萬千。讀到《視野》“百年夢迴羅湖橋”的章節,昔日情景,猶在眼前。

獨特的視野與真誠的擁抱

都說,“深圳是文化沙漠”,但究竟是不是這樣呢?就如本書所講:“當年外地人來到深圳書城,看到市民推著購物車買書,一定會大跌眼鏡。其實深圳人很愛學習,也會精打細算。深圳書城的銷售量一度躍居全國前列,究其原因,是由於深圳買書性價比最高。早年在深圳,別的休閒活動都不便宜,所以大家買來一堆書,回去慢慢看,是一件合算的事情……”

且不說這些,深圳的“大鵬所城”、古老的東門町、聞名世界的羊台山“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都充分證明了深圳的文化底蘊。只是,深圳的文化內涵被太多時尚和超前的元素所遮蔽。而《視野》會幫助我們重新認識深圳的文化。單是從我們耳熟能詳的“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一面旗幟”“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等口號來認識深圳還是不夠的,而應該從更多方面來認識深圳。無疑,《視野》是一部最好的範本。

獨特的視野與真誠的擁抱

在深圳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潮頭中,我們不能不全方位的認識和了解深圳。

想要表達得很多,但還是希望有緣讀到《視野》這部書的讀者,用自己的體會來更全面更深刻地認識深圳這座城市。

合上《視野》的那一刻,我忽然想起寧夏的賀蘭山,想起岳飛的那首《滿江紅》。作為一個來自寧夏,又在深圳工作、生活了近三十年的西北漢子姜維勇來說,他的視野也許更具開闊性。

(唐興林,知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龍華區草根文學藝術協會會長)

獨特的視野與真誠的擁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