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新詩歌《第四十二個夏季》:不惑之年,真的可以“不惑”嗎?

王家新詩歌《第四十二個夏季》:不惑之年,真的可以“不惑”嗎?

王家新的詩歌《第四十二個夏天》,寫於1999年8月,這一年詩人42歲。在不惑之年,第四十二個夏天也即將過去,詩人思考了很多。

他在詩歌中,用含蓄而內斂的語意,表達著內心的期待、苦悶、自責和不甘心,呈現出了低沉的心理狀態。

1

夏季即將過去。

蟋蟀在夜裡、在黑暗中唱它最後的歌。

秋涼來到我的院子裡,而在某處,

在一隻已不屬於我的耳朵裡,

蟬鳴仍在不懈地

丈量一顆老榆樹的高度

王家新詩歌《第四十二個夏季》:不惑之年,真的可以“不惑”嗎?

不惑之年,真的可以“不惑”嗎?

此刻的我,是無法探究清楚這個答案的,畢竟我還沒有而立,何談不惑。但是我知道父親,在不惑之年,確實還有著一些困惑,這些困惑困擾著他思考了很久,但是最終能夠想清楚。

詩人的第四十二個夏天即將過去。他聽到了蟋蟀的鳴叫,在夜裡、在黑暗中中唱著它最後的歌。詩人很清楚,它是在生命終結之前,在最暗的深夜中徹底地綻放自己。他也感到了秋天的涼意,來到了自己的院子,入侵自己的身體。

緊接著詩人說“而在某處/在一隻不屬於我的耳朵裡/蟬鳴仍在不懈地/丈量一顆老榆樹的高度。”

在這裡,我找尋到了答案。詩人在不惑之年,仍舊“惑”著。比如他無法理清,某處的蟬鳴,為什麼還在不懈地丈量一顆老榆樹的高度。

當然,詩中的“蟬鳴”和“老榆樹”都有著其象徵意義。

從讀者的角度來看,它們可以有切合自己處境的意義,“蟬鳴”可以象徵對理想的一種追逐,“老榆樹”可以象徵理想之路上遇到的阻礙。

那麼,從詩人的角度,它們又分別象徵著什麼呢?我們繼續讀下一節!

2

夏季即將過去,

他的暴力留在一首膨脹的詩裡。

整個夏天我都在傾聽,

我的耳朵聾了,仍在傾聽;

先是豔俗的蛙歌,然後是蚊蟲,尖銳的

在枕邊嗡嗡作響的痛苦;

現在,我聽到蟋蟀振翅,在草顆間,

在泥土的黑暗裡,

幾乎表達了一種憤怒。

王家新詩歌《第四十二個夏季》:不惑之年,真的可以“不惑”嗎?

詩人說,這個即將過去的夏季是暴力的,它留在了一首膨脹的詩裡。此時,不禁想知道留在了哪首詩裡?但是絞盡腦汁,仍舊無法知道是哪首詩?是詩人自己寫的,還是他讀到的其他詩作,我們都無從得知。

幸好的是,我知道這個夏天是暴力的,這首膨脹的詩容納了它。

“整個夏天我都在傾聽/我的耳朵聾了,仍在傾聽。”那麼詩人聽到的都是什麼呢?是豔俗的蛙歌,是蚊蟲尖銳的在枕邊嗡嗡作響。也聽到了蟋蟀在草顆間振動翅膀,這是它在泥土的黑暗裡表達著一種憤怒。

詩人在第一節所說的蟬鳴和老榆樹,在這裡有了歸處。因為蟬鳴如此不懈地丈量一顆老榆樹的高度,正如詩人如此堅持不懈地傾聽一樣,即使耳朵聾了,他也要弄理清“不惑”的原由。

蟋蟀在詩歌中代表了人或事物的正面形象,“泥土的黑暗”是現實中殘酷的,或陰暗的一面,或是一種困境。蟋蟀深處這樣的環境中,也要抖動翅膀,來表達對陰暗面的憤怒。注意到,詩中寫的是“一種憤怒”,加強了語意。而豔俗的蛙歌,讓人痛苦的蛙歌,造成了“泥土的黑暗”。

因此從詩人的角度,“蟬鳴”就可以象徵一個知識分子對於真相、正義,或者理想的籲求,“老榆樹”就可以象徵現實社會中的某一機構或實體,也可以是某一種現實事件或人。

由此可知,必然是因為沒有實現一種想法,或者沒有做成一種事,詩人藉著蟋蟀發出了憤怒!詩人期待著去理清它,所以才會堅持不懈地傾聽。

那麼引發詩人憤怒的究竟是什麼呢?在最後一節可以找到答案。

3

夏季即將過去,

生命中的第四十二個夏季過去而我承認

除了肉體的盲目慾望我從生活中

什麼都沒有學到。

現在,我走入蟋蟀的歌聲中,

我仰望星空——偉大的星空,是你使我理解了

一隻小小蒼蠅的痛苦

王家新詩歌《第四十二個夏季》:不惑之年,真的可以“不惑”嗎?

詩人開始打量自己,生命中的第四十二個夏天快要過去了,但是除了肉體的慾望,他從生活中什麼都沒有學到。這是詩人在自責,也是詩人的憤怒所在,他極盡一切地去傾聽,去丈量,才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學到。

然而詩人怎麼可能在四十二年的生活中,什麼都沒學到呢?想來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但是詩人這樣說了,那麼就可以理解為詩人對自己有著苛刻的自我要求。他必然學到了,但是自己並不滿意。

這就是四十不惑,而詩人依舊“惑”著的原因。第四十二個夏天卻快要過去,詩人卻感覺什麼都沒學到,但是又沒有任何辦法。

即使他走入了蟋蟀的聲中,仰望星空時,內心還生出了很多不甘心。因為對於偉大的星空來說,自己仍舊是一隻小小的“蒼蠅”。

星空的抽象、廣大,蒼蠅的具象、渺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突出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不甘。夏天即將過去,詩人的生命也在逝去,他卻沒有得到想要的,在星空面前,心情就更加低沉。

結語

四十不惑,真的可以“不惑”嗎?雖然這個問題需要自己十幾年後去驗證,但是從詩人和我父親來看,當我到達四十時,肯定也會有疑惑和顧慮。

畢竟人生中肯定會遇到很多難題,也會有很多愁緒,只不過隨著人生閱歷和知識的增加,解決這些難題會比此刻的我要輕鬆很多。

《在山的那邊》:勇敢地翻越重重高山,終會抵達理想之海

原創,喜歡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