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如何發現“看不見”的世界?

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如何發現“看不見”的世界?

思想者札記——關於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期望與大家思想碰撞、心靈互動。週一、三、五 晚上20點發佈三篇原創文章,歡迎投稿,敬請閱讀、分享!

圍繞唯心和唯物的討論,便有了關於“我”的終極之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還有,不知你是否思考過:我們是如何感知空間的?人類的認知又來自哪裡?

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如何發現“看不見”的世界?

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是從知覺和經驗開始的

人的知覺是先天性的,這與身體由“氣、液、固”三態物質構成有關,加上生命現象本身,人的生命體實際上就是一個四維世界。

人類之初,甚至在還沒有分化出“人類”之前,生命體對自然和空間的認知都屬於本能的“知覺”。所謂知覺,實際上是身體和身體器官對環境的感知。

知覺既可以感知外部世界,也可以感知我們體內環境的變化。感知最終通過體內的變化形成神經反射,這種反射就是人的知覺。各種知覺最終形成經驗,人類的認知能力越來越強。

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如何發現“看不見”的世界?

我們常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看似常識,卻是人類對世界的非客觀反映。科學證明,眼見也不一定為實。所謂的“實”只是不同的人對事物的感知結果。

正如小馬過河的故事,老牛認為“水很淺,剛沒小腿,能淌過去。”而松鼠覺得“會淹死的。”而且眼見“昨天一個夥伴不小心掉進了河裡淹死了”。最後小馬自己卻認為河水既不像老牛說得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得那樣深。

我們生活的世界原理上是“看不見”的形而上,而發現原理的過程則是“看得見”的形而下

老子在《道德經》裡說,“形而上者為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老子認為世界諸“器”皆因“道”而成。楊振寧先生更是把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誕生的原因歸咎於《易經》的“天人合一”思想。他認為中國易經用的是比類取象歸納法,而近現代科學則注重分析和演繹推理。

我們姑且不論楊振寧先生對與錯,但不可否認的是,《易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根,對中國人影響的確很深。

科學作為人類正確認知世界的主要途徑,毫無疑問,西方人那種精密實驗分析的方法,對近代科學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牛頓看到蘋果落地,引發思考,從而通過力學分析,最後發現了世界上的第三種力,即“萬有引力”。牛頓這種從“看得見”的現象,到“看不見”的萬有引力,就是從“形而下”到“形而上”的過程。

但另一方面,科學也有它的神秘之處。比如門捷列夫在研究化學週期表時,百思不得其解,後來他在夢裡他玩撲克牌時,發現了元素週期表。依靠這種規律,他預言了11種未發現元素,後來,11種元素陸續被發現,科學事實證明他的研究是正確的。

這裡門捷列夫發現元素週期表的過程更像中國的“道”,實際上,中醫理論正是運用“道”的結果。

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如何發現“看不見”的世界?

世界是無“欲”的,而人是有“欲”的,情感是慾望的反應,也影響著我們的認知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人慾”有很多論述,有人甚至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認為慾望讓人類遠離了世界真相。我們經常說樂極生悲,還有掩耳盜鈴的故事都是因慾望偏離了正常認知導致的,情感因慾望而生,可以嚴重影響人類的認知能力。

其實慾望也不全是壞事,慾望也不是人類的專利,凡動物都有慾望,只不過動物的慾望更多出於本能,而人的慾望會高於本能。比如成功學提到的,因為有成功的慾望,才會不停的努力。人類也因為有了慾望讓情感顯得豐滿,開啟了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透過現象看本質,抽象思維是人類發現世界真相的最好方法

我們生活的世界其實只是被複寫過了的影像,比如聲音、色彩甚至味道等等,都只是被我們的神經器官轉化後的現象,世界真實的樣子只有物質和運動,以及它們的特性。靠經驗是無法瞭解世界真實樣子的。

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如何發現“看不見”的世界?

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是人類的兩種基本認知和思維方式,如果說形象思維來源於感知,抽象思維則是感知的符號邏輯。我們看到的多姿多彩的美妙世界,其背後或許都只是沒有情感的物質及其運動特性的呈現。

然而世界的真相還是美麗的,雖然我們“看不見”,數學卻用“道”的智慧給我們呈現了一種和諧的美。

關於投稿 👈

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如何發現“看不見”的世界?

● 疫情將影響人類對人權、自由、平等的看法

●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 團隊執行力的四個維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