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高,別急著吃降壓藥

降壓藥沒治好的血壓高

血壓高,別急著吃降壓藥

前幾天門診遇到一位患者,十分苦惱。

“徐大夫,我前段時間血壓高了,頭疼的不行,後來XX醫院的醫生給我診斷說是高血壓,讓我吃上了降壓藥。可是這吃了藥更難受了。原本是隔三差五的就高,但有的時候還能正常。現在變成了不是高就是低。而且原來就是頭疼,現在還經常頭暈。”

血壓高,別急著吃降壓藥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恰巧患者手裡拎著一個核磁檢查的袋子,我就順便問了下情況,經過仔細的詢問,綜合各方面的資料來判斷,判斷患者可能是頸椎病引起的血壓問題。於是我決定,先治頸椎,血壓問題靠後站。

草藥治療一週後,患者複診:“徐大夫,這藥效果真不錯,我現在覺得頭疼頭暈的情況好多了,而且血壓最近有些偏低,我是不是可以不吃降壓藥了?”

頭疼+血壓升高≠高血壓

血壓高,別急著吃降壓藥

治療結果證明了,前面這位患者,本就不是“高血壓”,而是由於頸椎病導致的血壓升高。

這位患者自述平時飲食比較厚味,而家中父母確實也有高血壓的病史,他每次頸部不適的時候量血壓,也有升高的情況,所以他自己一開始也認定自己是得了高血壓病。

但是頭疼、血壓升高並不代表就能確診高血壓,即便有家族病史,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做誘因,也不能就確診高血壓病。降壓藥也不是能隨便就用的。

血壓高,別急著吃降壓藥

這位患者是一位年輕的設計工程師,因為工作原因,長時間的伏案工作。而這位患者作息也不規律,經常熬夜繪圖,忙起來的時候總是飢一頓飽一頓的。以往經常出現頸肩部不適的症狀。這次發病以前,剛剛連續熬夜趕工了一個項目。這都是誘發頸椎病的因素。

當我們的血壓出現上躥下跳的不穩定狀態時,尤其是服藥之後仍然如此的時候,自己一定要認真找找誘因,很可能關鍵點並不在“高血壓”。

大汗虛脫,血壓暴漲

血壓高,別急著吃降壓藥

都說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作為醫生,我還是相信大多醫生的技術水平和醫療道德的。但我自己也是遇到過不靠譜的醫生的。

上大學時,因為偏頭疼,經常在枕邊預備一盒止疼藥。有一次夏天,氣候悶熱,半夜頭疼,迷迷糊糊的以為是偏頭疼犯了,就吞了片止疼藥。後來迷迷糊糊又想,這麼熱是不是中暑了,於是又摸出一瓶傳說中含酒精的藿香正氣水。後果就是,兩個藥加在一起,發汗力量暴漲,被子床褥都溼透,凌晨因為胸悶憋氣憋醒了。

血壓高,別急著吃降壓藥

究其根本,其實就是汗出多了導致了虛脫,人體自然的反應是要給重要臟器供足血,於是血壓也升高了,達到了160/100mmHg。因為憋氣厲害,就趕緊去了就近醫院的急診。結果當時接診的醫生說:“你這是高血壓,我給你開點降壓藥吧。”儘管還是醫學生,但隱隱覺得這事不太靠譜。加上之前反覆的喝水,補充了一定的血容量,症狀逐漸緩解,因此直接扭頭回家了。一天後,血壓自動迴歸正常。

血壓高,別急著吃降壓藥

血壓高,別急著吃降壓藥

血壓升高了,不一定就代表是高血壓病。其實血糖升高了,也不一定就代表是糖尿病。可能現在高血壓這個病名太出名了,所以大家都知道血壓高了吃降壓藥,而忽略了進一步的細究,更忽略了高血壓也有原發、繼發之分。

各種檢查檢驗,是現代醫學確診疾病的手段,和中醫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是一個道理。不進行適當合理的檢查,單憑一個血壓值,就診斷高血壓,就吃上降壓藥,其實並不合理。

血壓高,別急著吃降壓藥

又想起曾經一位老師,血壓高了好幾年,一直以為就是高血壓病,天天吃藥。結果某日突然暈倒在工作崗位上。送到醫院後,醫生也以為是高血壓,結果連輸液帶吃藥血壓依然居高不下。最後還是在業外人士的提醒下,做了腎臟的檢查,結果發現是腎癌。

想要治好病,細心少不了

血壓高,別急著吃降壓藥

這句話其實主要想說給同行。我相信每一位醫術高超的醫生,都有著一顆細緻的心。不費心力,是做不好醫生的。

面對疾病,如果我們只看結果,不究原因機理,或是寥寥草草,只看局部而不顧整體,那麼就很可能會忽略掉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導致病情遷延不愈或是逐步加重。

而作為一個合格的患者,面對醫生,一定不能有所隱瞞,更不要以“網絡醫生”搜索出來的一些結果來誘導醫生的關注點。平鋪直敘是最好的方法,細節描述是重要的助力。

釜底抽薪,永遠比干鍋加水要棋高一著。

血壓高,別急著吃降壓藥

@頭條號@健康真相官@清風計劃@頭條健康情報局@頭條健康#中醫來了##科普一下##健康科普排位賽##高血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