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上週在機緣巧合下去了一趟鼓浪嶼,在一本名為《百年鼓浪嶼》的書,看到了這麼一頁: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洋妞扛柱,《百年鼓浪嶼》,2010

當時覺得這個典故和這個“洋妞”形象都十分有趣,於是回來便查閱文獻資料,想要一探究竟。


01. 鼓浪嶼1930

1842年鴉片戰爭後簽訂南京條約,作為五通商口岸之一的廈門開埠。隨後的20年中,英國在廈門本島沿海獲得一處租界(也有學者稱只是租地,從未得到清廷官方認可),直到1930年才收回。

而與廈門本島隔海相望的鼓浪嶼,則是在1902年成為公共租界,直到1947年被收回。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這一時期鼓浪嶼的建築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鴉片戰爭前,這裡是具有閩南特色的傳統建築,磚石砌成的民居。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鼓浪嶼上的閩南民居四落大厝

鴉片戰爭後,英國率先在鼓浪嶼建造領事館(1844),到1902年鼓浪嶼成為公共租界後,各國都在鼓浪嶼建立領事館、醫院、教堂和別墅,和海對岸的英租界形成對抗之勢。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鼓浪嶼天主堂

1930年前後,世界經濟危機波及東南亞,大批華僑返鄉。此時國內時局動盪,在公共租界範圍內的鼓浪嶼就成為了很多華僑的安家選擇。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鼓浪嶼海天堂構

這批華僑在鼓浪嶼建造了很多私人別墅,這些別墅受西方建築形式的影響,比如採用了立柱,但同時,又融合了傳統建築的元素,比如屋頂會使用“歇山頂”。這種中西結合的建築方式被人戲稱為“身著洋裝,頭戴斗笠”。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歇山頂

在鼓浪嶼之後,這種建築風格一度成為潮流,風靡閩南地區,甚至還擁有了自己的名字“廈門裝飾風格”(amoy deco style)。

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解釋,說這種風格來源於中國傳統觀念“厭勝”。華僑們在國外飽受洋人欺凌,所以要用中國的屋頂壓在西方的建築上進行“厭壓”。

02. 厭勝

厭yā勝shèng
意即厭而勝之,舊時中國民間一種避邪祈吉習俗。系用法術詛咒或祈禱以達到制勝所厭惡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

在以前的閩南地區,建造房屋時除了要遵循風水師對位置、朝向、物體擺放的要求之外,還要在房屋合適的地方放置厭勝物。這其中有“鎮百貴,壓災殃,官吏福,百姓康”的石敢當。(宋王象之《輿地碑記目》):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由於閩南地區多風,所以在建築屋頂上放置“瓦將軍”、“風獅爺”,用於“鎮風”: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左:瓦將軍;右:風獅爺

或是在大廳門額上掛八卦牌,下面懸掛尺子、毛筆等物,也是辟邪鎮宅之用: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除了這些防災的“厭勝物”,還有一些用於詛咒的厭勝之術,比如說我們總在電視劇和古代小說裡看到的“扎小人”,也屬於厭勝之術。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洋妞扛柱”這種現象,也被列為了厭勝。民間喜歡說這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強權入侵中國的不滿,所以要把“洋妞”壓在柱子下面。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說實話不管中國還是西方,扛過柱子的都不只是“洋妞”,還都是厭勝不成?伊瑞克提翁神廟第一個不服。

03. 人像柱


在希臘雅典衛城的伊瑞克提翁神廟,有六根少女形象雕刻而成的人像柱。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希臘雅典伊瑞克提翁神廟人像柱

傳說古希臘時期在伯羅奔尼撒半島上曾有個名為卡利亞的古鎮,鎮上的人們在祭祀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時,會頭頂一籃植物手舞足蹈。神廟上這六個少女,就是參考卡利亞城中女祭司的樣子雕刻而成的。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古希臘建築學家維特魯威曾認為,這六個少女象徵著波斯戰爭中淪為女奴的人,因為支持波斯人而被懲罰負重,所以將她的形象雕刻在神廟的柱子上。

但這種說法很快就立不住腳,因為學者發現在波斯戰爭之前,希臘已經有用人像做柱子的歷史。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西西里島Agrigento考古博物館男像柱

在瑪雅文明中,也曾經出現過石雕人像柱。這種石雕代表這一種頂天立地的巴卡貝斯神靈,常被放置在祭壇上當作臺座或是石碑的柱子。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墨西哥石雕人像柱(公元900-1250年)

既然是“神靈扛柱”,自然也不會是壓迫之意了。

再後來,人像柱的巫術和宗教意義逐漸淡化,完全變成了建築的裝飾,這一點可在巴洛克時期的人像柱中有所體現。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奧地利維也納上貝爾維德宮入口大廳

或者……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加利福利亞伯班克迪士尼大廈


04. 柱礎

“扛柱”不止西方建築有,那麼中國傳統建築又喜歡用什麼“扛柱”呢?

中國傳統木製建築中,有一個不可取少的構件:柱礎。它是承受柱子壓力的奠基石,不僅可以起到防潮作用,還可以加強柱基的承壓力。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中國傳統柱礎

柱礎上的圖案有很多種,從最簡單的幾何形,到花紋、植物、動物等等,人物也是其中一種。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這種人物柱礎,主要是受佛教藝術的影響,一般會用佛教中的力士、羅漢等形象。增加美學特色的同時,也帶著一種力士用力托起柱子重量,保證屋柱穩固的願望。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力士扛柱

要說雕刻著人像的柱子,中國也有,比如山東安丘漢墓。不過這裡的人像柱跟前面說到的那些功能就不同了。人物大多赤身裸體,和很多奇珍異獸密密麻麻的擠在幾根柱子上。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安丘董家莊漢墓畫像石

這裡代表的是人死後化為仙人,和祥瑞之獸一同昇天的場景。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05. 飛天與洋妞扛柱

最後我們回到這張“洋妞扛柱”仔細看看。

女子面帶微笑,微風吹起了裙角,在她的周圍還佈滿傳統祥雲,看上去還有幾分滑稽之相。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她的外形雖然叫洋妞,頭上一頭捲髮,但飄逸的衣紋,和十分傳統的中國舞姿。像極了敦煌飛天。

鼓浪嶼人民的建築智慧:“洋妞扛柱”

左:洋妞扛柱;右:敦煌112窟反彈琵琶(中唐)

這麼看來,不管是從西方建築的角度,還是中國傳統建築來說,女神、女祭司出現在建築立柱上歷史悠久;力士扛柱也已經在民間流傳。所謂“洋妞扛柱”,不過是把人像柱進行了本土化改造之後,當地民眾不懂它的本來意義,用自己開心的理解方式隨意發揮了一下。充當阿q本q,圖個心理平衡罷了~



參考文獻

洪明章著.百年鼓浪嶼[M].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2010.

高漁著.鼓浪嶼詞典[M].廈門:鷺江出版社.2013.

陳麗.廈門及鼓浪嶼租界建築及裝飾特徵分析[J].居業,2018(10):14-15.

錢毅,魏青.近代化與本土化——鼓浪嶼建築的發展[J].建築史,2017(01):151-161.

黃堅. 中國傳統木構建築柱礎藝術與文化研究[D].湖南大學,2010.

魏澤松,張玉坤.建築中的人像柱起源研究[J].裝飾,2005(02):43.

李黎陽.試論山東安丘漢墓人像柱藝術[J].中原文物,1991(03):88-90+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