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大觀」劉玉琴:將豐盈的人文精神融入人物

劉玉琴:將豐盈的人文精神融入人物,在文字間散發出世間的大愛和正道

「文藝大觀」劉玉琴:將豐盈的人文精神融入人物

對公安題材的挖掘與關注,契合了他的個性,他的人生經歷,他心中對驚險激烈、鐵骨柔情的最大想象——

“案件背後的生命呼喊,愛恨交加的悲情世界,有血有肉的主人公在沒有路的地方找到路。或生,或死。警察如此,罪犯亦然。”這是作家李迪的創作心語。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面臨方向和路徑的選擇,在沒有路的地方找到路,在陷入險境、絕境時期待化險為夷,這是關涉每個人意志和良知的一個命題。李迪近年來的創作,一直追逐著自己的夢想,觸摸時代和生活的溫度,探測人性和生命的深意。

李迪外表上看起來樸實隨和,可作品卻透露了他內心理想的堅定和狂放不羈。他一直遊走、聚焦於“驚險樣式”的公安題材創作之中,這應該是他心中的至愛,是他期待實現夢想的領域。《傍晚敲門的女人》《野蜂出沒的山谷》《〈悲愴〉的最後一個樂章》,偵破、推理、揭謎……無聲宣示著他的主攻方向和攻城略地的戰績。李迪曾在雲南生活十年,在荒謬的年代,有星夜沿著南臘河生死逃亡的經歷;當過兵,留過學,做過編輯,從邊疆到首都,生活場景漸次轉換,內心的焦點始終沒變。

近年來,李迪一系列作品都落腳於公安戰線,他深信犯罪與偵破是“驚險題材”的富礦。對公安題材的挖掘與關注,契合了他的個性,他的人生經歷,他心中對驚險激烈、鐵骨柔情的最大想象。每個人對題材的選擇都有自己的興趣和考量,都有自己的人生和現場。李迪內心的遼闊疆域、壯懷激烈都在文字間不斷打開、綻放。只不過在當下時代,李迪對“驚險題材”的開掘,時而由激盪轉為平緩,時而將鐵血轉為柔腸,雖是驚險領域,卻已不是驚險樣式。新時期公安民警的智慧、勇氣、職業忠誠和奉獻精神,亦化作道道彩虹,閃耀在他的文字天空。不過,無論是“激盪”還是“平緩”,他秉持的創作初衷沒變,那就是對案件背後的生命的悲憫沒變,對泣血人性的深層探求沒變,對百鍊鋼化作繞指柔的景仰沒變。《鐵軍·親人》《楓橋紅葉紅愈紅》《警官王快樂》《社區民警是怎樣煉成的》《丹東看守所的故事》,包括新出版的《聽李迪講中國警察故事》,他的小說、報告文學,充溢著警察的愛恨,亦流淌著罪犯眼裡的憂傷。

李迪對公安題材的關注,無疑拓展了公安題材的邊界,豐富了公安題材的內涵,他為這個看起來有些鋼性的領域融入了獨特的色彩和溫情,這印證著李迪的理想追求,其間的心酸與淚水也透露出他對森村誠一筆下那從高高的懸崖隨風飄落的草帽的動容。他由愛與道義而生出的同情與悲憫有著深厚的感染力度……一個作家的經歷固然重要,個性與追求固然重要,然而沒有對世事的洞明,人情的練達,沒有對他人的真與善,對社會的愛與關切,他的筆下不可能澄明如澈,春風如水,不可能再現生命的醇厚,人性的如歌。

作家都有著為時代、為生活描摹刻畫的責任,都有著真誠純淨的深情與愛意。李迪的愛不是浮在紙上,而是深入骨髓。正是對時代,對國家,對他人——建立在善良、人道、理解基礎之上的大愛,對人生、對生命的深刻理解與高度的倫理自覺,鑄成了他作品的底色,讓他在人性深處彰顯了柔情,在坎坷面前投射著光亮,在人物行為、成長的軌跡中,呈現著鮮活、真實的生活質感。即便是罪犯,也擁有著無路可走之際,對生命過往中美好與親情的回眸與渴望。這樣的人物,有生活的本色,有思考的深度,有生命的刻度,故而李迪的作品,悲傷裡垂掛著自己的淚水,快樂中蓬勃著自己的歡喜。這是作家愛心的外化,善意的流轉,對生活和生命的理解與尊重,賦予作品頑強的生命力。

習近平同志說過,“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的集合,每個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都有內心的衝突和憂傷。”“我們的文學藝術,既要反映人民生產生活的偉大實踐,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樂的真情實感,從而讓人民從身邊的人和事中體會到人間真情和真諦,感受到世間大愛和大道。”將豐盈的人文精神融入人物,在文字間散發出世間的大愛和正道,傳遞作家的善良與理解,這無疑是溫暖人心、引人向上的精神氣場,是指向美好、期待花開的心靈路徑,這樣的作品是美的發現與創造,是樂觀和積極能量的正向傳導。

李迪的“驚險題材”是多側面的,即便都是公安戰線,有大案要案,也有雞毛蒜皮,有英模榜樣,也有普通片警。不同的側面勃發著李迪多樣的才情,構成飛花四溢的多元敘事,有如煙花三月,雲雨江南;春風古渡,深情滿懷;即便同為公安戰士,可以“一劍霜寒十四州”,也可以柔情似水充滿悲憫溫婉。人性的生態顯示出本質的模樣。難得的是,李迪的作品中,旨意的正大莊嚴常常被不動聲色地融化於世俗煙火,輕鬆諧趣的表達又在波瀾起伏的情節中突顯著人事的幽然和深邃,有生活的味道,有泥土的氣息,有停下腳步叩問生命本質的誠意。

當下是一個浮躁而又慾望爆發的時代。每個人似乎都在不停地焦慮著,被不同的慾望所催逼。腳步停不下來,心裡靜不下來,因為誘惑越來越多。好了還要更好,多了還要更多,努力了還需再努力。生命的本質何在,人生的意義幾何,似乎早已不重要。而李迪的作品,力圖努力剝去粗糙的包裹,洗去內裡的沙礫,呈現社會與人生的殘缺與完美,呈現生命的堅韌與遺憾,真與善的道德引力和人道大義直抵人心。人的初心以及對初心的堅守與背離,其間的韻味意味深長。

李迪的作品當得起有骨氣、有個性、有神采,這是他深深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擁抱時代和生活的印證,文化的自覺與自信在字裡行間蟄伏,千流百變中盤桓著求新求變的執著追求,他的作品始終令人充滿期待。對李迪作品的期待,還包含著對李迪的謀篇佈局和語言風格特色的讚賞。精巧雅緻,一波三折,曲徑通幽,收放自如。語言鮮活時尚,凝練生動。尤其是短句的運用,乾脆利落,風趣幽默,頗顯作者駕馭文字的不凡功力。這本報告文學《聽李迪講中國警察故事》,延續了李迪的創作風格,而且讀來愈覺筆力老到,清新醇厚,有的篇章已是多次閱讀,仍常讀常新。報告文學創作是李迪由小說向“報告”的一次轉向,他力圖呈現精彩、真實的時代和生活,這其中,夢裡飛花、老驥伏櫪、擁抱時代與生活的人生情志,令人感佩不已。

(作者:長安街讀書會成員、《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

注:授權發佈,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臺:changanjie-read。

本期責編:任天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