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決戰之“救火隊長”杜聿明

杜聿明作為“救火隊長”奔走於整個的解放戰場,這位戎馬半生的將軍,迎來了此生的最後一次指揮。

杜聿明到達徐州之後,第一感覺就是劉峙的總司令部“非常混亂”。所謂“混亂”,指的是劉峙及他的參謀部人員對戰場態勢幾乎沒有任何獨立的判斷和果斷的處置,前方的各兵團都在誇大自己當面的敵情,這使得徐州的總司令部始終陷於盲從之中。為什麼總司令部連共產黨軍隊的基本情況和意圖都不清楚?除了指揮機構的無能之外,杜聿明還看出了另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徐州附近的百姓總是欺騙國民黨軍:

徐州附近的百姓對國民黨軍實行了嚴密的封鎖,國民黨軍的特務只能派出,無法返回。徐州四周密佈的特務電臺完全失去了作用,甚至有許多地區百姓以虛報實,或以實報虛,迷惑國民黨軍。

對於戰爭中交戰雙方的任何一方,這種受到百姓拋棄的境遇是極其危險的――杜聿明知道這不僅僅是情報不準的問題。

由於這種混亂,南京軍事會議上作出的解救黃百韜兵團的計劃,徐州方面根本沒有執行。杜聿明就此詢問劉峙,劉峙說:“情報顯示,徐州附近到處都是共軍主力,如果派部隊去碾莊圩,徐州受到攻擊怎麼辦?”――任何戰場上的任何部隊,兵力總是有主次之分,怎麼會到處都是主力?杜聿明提出了兩個方案:一、命令黃百韜的第七兵團至少堅守碾莊圩七至十天,以李彌的第十三兵團守備徐州,第七十二軍為總預備隊,以邱清泉的第二兵團和孫元良的第十六兵團會合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向西先與劉鄧部決戰,然後回師向東擊潰陳粟部,以解黃百韜之圍。這個方案能夠實施的關鍵,是黃百韜能否堅持七至十天。二、以孫元良的第十六兵團守備徐州,第七十二軍為總預備隊,以邱清泉的第二兵團和李彌的第十三兵團全力解黃百韜之圍,同時命令黃維的第十二兵團疾馳徐州。這個方案可以穩定黃百韜的軍心,缺點是黃維兵團很可能被劉鄧部所牽制,那麼攻擊陳粟部的兵力也許會略顯不足。

劉峙堅決反對第一個方案,因為黃百韜根本堅持不了那麼長時間,而如果向西打劉鄧不成,向東救黃百韜也不成,那樣就會釀成大禍。關於第二個方案,徐州總司令部的人都認為,這一思路符合蔣介石的命令。劉峙猶豫再三之後,決定邱清泉的第二兵團和李彌的第十三兵團聯合向徐州以東攻擊前進,逐步靠攏碾莊圩,解救黃百韜的第七兵團。行動開始的時間是:十一月十三日。徐州“剿總”決定解救黃百韜,以兩個兵團的規模向東實施突擊,對於華東野戰軍來講,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此刻碾莊圩的圍殲戰正處在艱難階段,而國民黨軍從徐州增援黃百韜僅有五十公里的距離。

此時,中原野戰軍召開軍事會議,會上沒有人對華東野戰軍吃掉黃百韜兵團感到擔憂,各縱隊指揮員都在黃百韜兵團之外尋找著戰機。劉伯承讓大家聚集在軍事地圖前,主張在地圖上“擺個陣勢”看一看:“怎麼擺法呢?就是我們的主力直搗津浦路,破壞徐州、蚌埠之間的鐵路,攻佔宿縣。大軍集結在這一段鐵路線上,會產生一個什麼結果呢?這就叫先聲奪人。蔣介石這時會怎麼想呢?他就不會考慮支援徐州,而是考慮防守淮河、防守長江和保衛南京的問題了。這時杜聿明會怎麼想呢?突然後路被切斷了,他就不會想去援救黃百韜,而是他的後路怎麼辦?邱清泉、李彌、孫元良會怎麼想呢?他們會很快龜縮徐州,考慮如何保存實力、保存自己的問題。這時,徐州就成了甕中之鱉,我們就來個甕中捉鱉。這個集團如果南逃,我們可以南北夾擊,不過估計他不敢,他沒這個膽量。他當然想打通津浦路,但是不可能。他們要向西跑,就要通過我們解放區一千多公里,註定要失敗。唯一的辦法就是丟掉輜重往南跑,目前東南還有個缺口。我想杜聿明還在想哩,還在猶豫不決,不願意丟掉輜重。如果他們現在真想跑,真有可能跑掉;如果猶豫不決,我們還有時間補救。那就叫韋國清這個集團趕快堵住東南方向的那個口子……”

隨即中原野戰軍將未來作戰設想上報給中央軍委。

得注意的是,儘管黃百韜兵團在碾莊圩的抵抗給華東野戰軍的攻擊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而且徐州方向兩個兵團的增援部隊已經出動,按照直線距離計算頂多兩天即可到達碾莊圩地區。但是,此刻,黨中央決策層對國民黨軍統帥部、徐州“剿總”司令部以及戰場上國民黨軍數個兵團的能力均表示出極大的蔑視,他們堅信在碾莊圩華東野戰軍可以對付國民黨軍至少是三個兵團的重兵突擊,由此,他們把目光轉向了碾莊圩以南一百多公里外的黃維兵團。

於是,淮海戰場的戰局變得錯綜複雜。

當國民黨軍集中兵力向東解救黃百韜的時候,他們沒有看到共產黨方面理應作出的劇烈反應,劉鄧部主力不但沒有加入碾莊圩戰場的跡象,而且朝著徐州的東南方向插了過去,直逼他們此刻萬分敏感的部位――“東南方向的那個口子”。而這個口子,是徐州戰場上的國民黨軍“撤至淮河防線”的唯一退路。

此時的蔣介石萬分憂慮地發現,在長江以北、隴海路以南的“徐蚌”戰場上,處處被動的局面已經顯現。他連日不斷地調動部隊,不斷地發出各種指令,截止到此時,國民黨軍在淮海戰場上投入的兵力已經達到六十萬之眾。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又一件令他猝不及防、懊惱不已的事發生了: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陳布雷自殺了,這讓本來就焦慮的蔣介石再一次摸不著頭腦,這位跟著自己長達二十多年的“筆桿子”怎麼一下子就自殺了呢?

或許,此時的蔣介石同樣不知道,這場關乎國運的大決戰正在朝著共產黨決策層的有利態勢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