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釋疑 增信聚力——北京百場新聞發佈會成為首都戰“疫”重要力量

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 題:解惑釋疑 增信聚力——北京百場新聞發佈會成為首都戰“疫”重要力量

新華社記者駱國駿、王君璐、孫琪

奮戰100天,召開發佈會100場,發佈信息5000餘條……從除夕至5月2日,北京市連續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及時通報疫情進展、解讀政策條例、回應群眾關切,向社會公眾傳遞權威準確信息,成為首都戰“疫”的重要力量。

(小標題)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發布疫情 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身體健康放在首位

1月20日,大興區宣佈確診兩例新冠肺炎病例,北京旋即進入“戰時狀態”!北京市迅速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應對機制。

“疫情關係千家萬戶,關係每一名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發布疫情,是保障公眾知情權、消除恐慌情緒、助力一線防控工作、引導全社會同心同向的有力舉措。”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徐和建介紹,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決定立即建立疫情例行發佈機制,以公眾關切為導向,加強信息披露,充分滿足公眾疫情信息需求,穩定民心、提振信心。

1月24日,除夕當天下午,北京市召開首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蓓、市衛健委主任雷海潮等7位負責人坐上發佈席,介紹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在當天的發佈會上,北京市宣佈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大家應當從自覺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不去人多地方做起,做好自我防護。”陳蓓等人針對一級響應機制下,社區、醫療衛生機構、教育部門等如何開展疫情防控展開詳細解讀。

“疫情初期,小道消息滿天飛,信心比黃金更珍貴。”北京市民莊成明說,發佈會權威發佈、專業解讀讓老百姓心裡有了底。

(小標題)重點輿情“接訴即辦”,有效、精準回應市民關切

一級響應機制啟動後,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上出現“北京市為防控疫情采取封路、封城措施”的消息。

1月26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容軍表示,“北京沒有封城也不會封城,但將嚴防疫情通過交通工具傳播。”

此後,針對網傳“復興醫院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發生大規模感染”“西城區政府停擺”等重點輿情,以及“返京人員回不了小區”“‘報復性’遊香山導致大堵車”等網民“吐槽”,北京市委宣傳部、市新聞辦利用新聞發佈會平臺“接訴即辦”,協調有關部門及時發佈準確信息,對不實信息及時闢謠,有效、精準回應社會關切。

“一方面‘澄清謬誤、明辨是非’,在重大輿情中做到一錘定音;另一方面以此推動改進實際工作,對群眾關切加強研判、披露。”北京市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處長田偉說。

100天來,北京市委組織部、市發展改革委、市衛健委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東城、西城、朝陽、海淀等市轄區領導成為發佈會上的常客。127家單位的145位發佈人發佈信息5000餘條,新聞發佈會成為北京市防控政策、措施信息公開最主要、最集中、最全面的渠道。

針對市民提出的“乘用電梯會不會傳染?”“小區有確診病例是否可以開窗通風?”等疑問,北京市疾控中心、市藥監局等部門負責人,北京醫學會、北京大學醫學部等知名專家在發佈會上以案例通報、防護指引等通俗易懂的形式,解答公眾疑問,引導大家有針對性地做好防護。

乾貨滿滿的發佈引發海內外高度關注。境內外媒體1830家、2900人次參加發佈會,將北京疫情防控舉措、北京戰“疫”故事通過手機屏、電腦屏、電視屏及時傳遞給廣大公眾。

(小標題)與疫情防控同步同向,與百姓關切同頻共振

“大家好,我叫白宇,是東城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的一名法官助理,疫情期間,我成為東四街道豆瓣社區的一名志願者……”3月6日,志願者白宇講述了自己入戶排查、站崗值守的基層抗疫故事。與她一起坐上發佈席的還有社區黨委書記、物業公司經理……他們是北京市社區一線防控力量的代表。

3月8日婦女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主任醫師徐斌等“巾幗英雄”亮相發佈會,展現戰“疫”中的女性力量;5月1日國際勞動節,北京援鄂醫療隊隊長劉立飛等勞動者登上發佈臺,“唱響”疫情防控中的勞動者之歌……

一線幹部群眾成為新聞發佈會的主角,更加立體反映防控工作格局的同時,也為首都戰“疫”凝心聚力。“通過百姓身邊的戰‘疫’故事,凝聚社會共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到防控工作中來。”徐和建說。

100天,100場發佈會覆蓋北京市疫情防控全過程,始終與北京疫情防控工作同步同向,與百姓關切同頻共振。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教授曲茹指出,加強和改進新聞發佈工作,是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發力點。“百場新聞發佈會成為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強有力的輿論場‘壓艙石’,為整體疫情防控做出突出貢獻。”(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