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接入香港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好處

這是一個再次承認大我國的典禮,不要把它看得過於日常。

2018年9月23日上午6點44分,深圳北站前往香港西九龍站的G5711次高鐵列車正點發車,標誌著廣深港高鐵全線投入運營。

在我國現已建成通車逾越2萬公里的高鐵線路中,26公里或是一個微乎其微的數字,甚至連成為零頭的資格都沒有,但就由於這26公里地點的方位,它就註定會在我國曆史上留下顯著的一筆。


高鐵接入香港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好處


01

關於我國這樣面積廣闊的大陸國家而言,鐵路的價值比交通自身更意味深遠。

依照鐵路發明者英國的說法,鐵路是一種可以強化國家存在的東西。

鐵路的實質是銜接。當然,它指的不僅僅鐵軌這種有形的,還包含通勤的時刻、流程、便利性等許多無形的方面。

事實上,內地與香港早在1911年就現已通鐵路了,那條存在逾越一百年的老鐵路大約二十年前被“廣九直通”所代替,但不管是濃煙滾滾的蒸汽機車還是清潔的高速動車組;還是從九龍到廣州車程從曩昔的5個多小時縮短到缺乏2小時,在適當長的時刻裡感覺裡依然香港是香港、內地是內地,即便是1997曩昔了許多年往後。

高鐵以及為了便利兩地往來實施的“一地兩檢”,將會使得心思那種飄忽的悠遠被大幅縮小。

不僅僅深圳-香港半小時日子圈、廣州-香港1小時日子圈,看看新的鐵路編組運行圖,香港與內地17座城市用高鐵織就了10小時以內主幹支脈。


高鐵接入香港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好處


關於一個國家而言,有形的、物質的銜接比虛擬的網絡銜接更簡單建立起逾越空間的心思挨近。

當年,為了確保歐盟的成功,即便背上高額的債款也下定決心要締造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1994年,當榜首列歐洲之星通過海底隧道銜接起了英國與法國,在歐洲人的心裡,英國才真實不再是那個總是袖手旁觀遊離在歐洲大陸之外的“島”。

相同的,行將註冊的港珠澳大橋也將具有相似的含義。

02

我國在國際上積極倡議“一帶一路”,而在南我國,這“一路一橋”能否真實由線而面構建起一個整體性的灣區經濟帶,相同至關重要。

在完成了把國際引入我國、把我國面向國際的窗口作用後,香港有適當長時刻遊離在我國經濟整體規劃之外。

兩地高鐵的建造進程既讓我們查詢到了兩地的分裂,但一同也愈加認識到兩地的互補,一旦這種互補演化為整體性的競賽優勢,整個粵港澳灣區將有可能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26公里高鐵,香港從開工到終究通車用了8年多時刻,原估計2014年竣工,成果工期一拖再拖,建造本錢不斷打破方案。

施工難度大、沿線地形雜亂的確是首要原因,但西九龍高鐵站的各種疏忽則讓人拍案叫絕,比如勘測不仔細,一開工就撞到地底電纜和地下水管道這種本該在規劃圖表現並防止的低級過錯,之後是由於各種費事導致規劃再三更改……

還有高素質建築工人嚴重缺乏。香港本地勞動力缺乏,又長時間不敞開外勞,迄今香港建築業外來勞工只需兩千人,而新加坡有多少?130萬,其中70%以上和締造相關。所以,新加坡嚴重工程簡直很少呈現延期的狀況。

26公里高鐵建造,真的是暴露了香港的許多短板。

至少在締造業方面,香港這個興旺區域真得是全面落後內地。以這樣的功率,真不知道香港往後要如何與新加坡競賽?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香港關於公共預算的嚴厲負責態度。有人盯著說,香港高鐵每公里造價比內地貴了好多倍。這個可能也有很大的誤解。

香港高鐵包含了線路、車站以及相關的非鐵路系統工程,而內地的鐵路造價一般只包含線路和慣例車站,相似廣州南站這樣的紐帶站點則是獨自立項,不會包含在高鐵本錢裡的。

所以26公里香港高鐵線路,大約花了350億元人民幣,摺合每公里造價13.4億元,大約為廣深段的5倍多。假如考慮到香港人工本錢佔了造價的一半,稍稍折算一下,大約比內地貴4倍不到。

這個造價現已好過英國那條全球最貴高鐵許多許多了。

香港關於高鐵所花的每一筆錢都會極盡追求其用處,關於工程中呈現的各種職責都企圖窮究究竟,這一點當然更值得內地學習。

所謂的整合,就是要讓後進更快的挨近先進,這才有可能提升競賽力。

03

高鐵通車,馬到成功的是周邊的房地產。

香港現已是全球最貴的樓市。廣深港高鐵通車當日,西九龍高鐵站鄰近的一個叫匯璽的樓盤加推新單位,單價高達每平方米28~45萬港幣。

依照這個地價,別看26公里終究花了800多億,開發完高鐵周邊地塊十有八九還有得賺。

至於從廣州到香港,沿著高鐵南下,形成了從每平方米兩三萬到上百萬元人民幣五六檔階梯價差,跟著我國香港企業在番禺、南沙落地,關於房地產的帶動恐怕也不小。

這還是非必須的,最重要的是粵港澳的經濟整合。

港資是廣東改革敞開最大的助推器,香港是廣州最重要的外資來源地。這一數字除了在2013~2014年遭遇低谷,之後敏捷拉昇,它凸顯了廣州與香港的高關聯度。


高鐵接入香港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好處


高鐵的註冊將廣州、深圳、香港愈加嚴密的聯絡在了一同。這個三角地帶是我國最活潑、敞開、自在的區塊。

這個地方具有堪比一國的巨大人口基數,並且每年還以遠超其它區域的速度湧入;具有我國最活潑的民營經濟,最齊備的製作系統;具有各有偏重的區位優勢,僅僅需求加大力氣整合;具有正快速興起的立異才能——據國際知識產權組織查詢,按區域立異集群的國際專利申請排名,這一區域在2016年就現已逾越舊金山灣區,僅落後於東京大都市圈。

事實上,國際性的灣區要能在國際經濟格式中佔有一席之地,終究都會歸結到技能立異這個要素上——要麼你是技能更新換代的發動機,要麼你是把它大規模面向市場的加速器。所以,未來技能的開發、使用,以及中心企業的生長強大十分重要。

這一點只需想想蘋果、谷歌之於舊金山就能一路瞭然。

構成信息革新下半場的雲、人工智能、區塊鏈、生物技能……“深圳-香港-廣州”也有了在全國處於領先的企業、研討團隊和成果,假如以“一路一橋”為關鍵,各出產要素可以完成在粵港澳的較大自在的流轉,那無疑將會給這一塊改革敞開的前沿一個新的騰飛的關鍵。

04

從地緣格式上講,三地整合帶來的改動將會首要表現在這三點上:

一、粵港澳灣區未來作為全球工業鏈條上不行代替的一環首要表現在“智造”層面上

在技能初始端,我國現在不佔優勢。但在立異驅動下,國際工廠現已開端了工業晉級之路。這種晉級首要表現它對國際前沿使用的盯梢方面,它使得“我國智造”成為從實驗室產品到大規模使用之間極難代替的一環。

這一點現已得到驗證,由於國際工廠總是能用更少的時刻、更低的本錢出產出契合它們幻想的零配件。

二、全球分工系統重構,粵港澳灣區地位上升

在低端製作向東南亞搬運越來越不行防止的狀況下,全球工業鏈將可能從曩昔的“珠三角-香港/韓國-興旺國家”,轉變為“東南亞-粵港澳-興旺國家”,粵港澳灣區成為銜接西方興旺工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紐帶。

這一點將表現在資金、技能、人員等多個層面。事實上,現在從我國向東南亞搬遷的工廠,一同也搬運了不少的我國要素。以我國長時間的國際工廠經歷,它更簡單和發展我國家交流,更習氣當地的環境。

三、在中美交易爭端的大布景下,粵港澳灣區,尤其是香港要素,有可能成為我國打破西方圍堵高端製作的破局點

並且,一旦真能完成人員、商品、交通的極大自在,香港將會取得進行工業規劃調整的良機,更好應對來自新加坡的全方位應戰。

事實上,有一些方針現已露頭。

9月1日起,《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方法》實施,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用勞動就業,參與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權力。

現已有越來越多的香港人北上,首要是深圳創業,打通香港與內地的技能研製出產鏈條……

從必定含義上講,這或許會成為一個查詢粵港澳灣區未來是否成功的指標——是否有越來越多的香港人情願到內地創業、作業、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