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家鄉的蘆葦

星移斗轉,又是一年鶯歌燕舞,粽葉飄香時節,老伴包起了蘆葦葉的粽子,又讓我回想起兒時家鄉那遍地散落在河邊溝旁一簇簇竹林般的蘆葦。

我愛家鄉的蘆葦


昔日,南匯地區河道縱橫交叉成網,幾乎全部溝渠河道邊長滿了密密麻麻的蘆葦。初春,一陣春風,幾場春雨,喚醒了深藏一冬的蘆芽,爭先恐後地破土而出,冒出了竹筍狀的蘆葦尖,一根根利劍樣的新芽,直指蒼穹。

隨著天氣的越來越暖,蘆葦也越長越高,我們小孩子每人摘幾片鮮嫩的蘆葉,捲成寶塔形的喇叭,吹出清脆的聲音,像牛角號,響亮、曠遠,像大輪船拉的汽笛聲,嘹亮、高昂,此起彼伏,飄蕩在家鄉的田野上。有時摘幾片蘆葉編成風車一樣的“轉鈴”,安裝在蘆葦頂端尖尖的稍頭上,舉在手上讓它像直升飛機上的螺旋槳一樣轉動。

春天的河面上碧波漾漾,兩岸翠綠的蘆葦迎風搖曳,各種鳥兒歡聚於此,在蘆葦叢中不時飛進飛出,追逐嬉鬧。有時在河岸邊走著走著,蘆葦裡突然會飛出一群受到驚嚇的黃藤(和麻雀相似的小鳥),嘰嘰喳喳,直衝藍天,或是飛出一隻漂亮的翠鳥,在河面上飛到遠處蘆葦杆上停留,注視著水中小魚小蝦的動靜,瞅準時機突然刺入水中,長長的尖嘴上叼起一條小魚,飛到蘆葦叢中美餐一頓。蘆葦叢中真是生機勃勃,春意盎然。

我愛家鄉的蘆葦


端午節,人們用翠嫩狹長的蘆葉包上糯米、五花肉,放入鍋裡煮透,很快蘆葉特有的清香撲鼻而來,剝開蘆葉咬上一口,糯而不爛、肥而不膩,清新馥郁,滿口生津,解膩又解饞。

我愛家鄉的蘆葦


夏秋之交,翠綠的蘆葉變成墨綠,蘆葦尖頭上開始抽穗揚花,長出一尺來長的蘆花,鄉親們就來釆摘蘆花,曬乾後紮成蘆花掃帚。待蘆花再長老一些,可摘來編制蘆花蒲鞋。用蘆花和破布條編制的蘆花蒲鞋,冬天穿上它柔軟又暖和。

初冬,蘆葦成熟了,人們一鐮刀一鐮刀地把成熟的蘆葦割下來捆成捆,用船運到家中,堆放在屋前屋後當柴火。還用來打籬笆牆,蓋房造房。50年前物資匱乏,南匯地區造房子都用蘆葦編成蘆蓆墊,蓋在房樑上面,再在蘆蓆墊上面鋪上稻草用網繩蓋住稻草,就成了房子的屋頂。很多人家還用蘆葦編制一塊大蘆蓆墊,豎立在中間房梁下,把一間房子隔成前後二間,前面半間作廚房,後面半間作臥室。

蘆葦不僅能給人們提供蘆葉包粽子品嚐美味,蓋房造屋遮風擋雨,編制蒲鞋取暖禦寒,當柴禾煮飯燒菜,蘆葦的根還是一味藥材,有清熱瀉火,利水解毒的功效。南匯地區有諺語云“不吃河豚魚,不知魚滋味,拼命吃河豚,要命挖蘆根”。據說蘆葦根能解河豚毒素,所以吃河豚時要準備好蘆根。

我愛家鄉的蘆葦,愛它毫不吝惜自己,把一生都獻給了家鄉人民。更愛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不怕砍,不怕燒,只要根還在,就能生生不息,繁衍不止。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懼風雨而筆直挺立,就像家鄉的人們一樣,蓬勃而堅韌。

隨著家鄉的發展,現在很少能見到茂盛的蘆葦了,可兒時家鄉蘆葦影子,一直鐫刻在我的腦海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