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為什麼大家都不陪你玩了?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球迷,已經多久沒看過中超的比賽,我都已經記不清了。總之,很久很久沒有寫過關於足球的文章是真的。


就在2月28日,這個一年中最短的月份的最後一天,去年的中超冠軍宣佈停止運營。簡單的說,解散了。在最近十數年來的世界足壇,主流聯賽中,這種情況都幾乎聞所未聞。江蘇隊的解散距離其奪得聯賽冠軍才108天。


中國足球,為什麼大家都不陪你玩了?


去年12月,在蘇寧30週年公益慶生儀式上,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一個企業的業務佈局,不在於攤子鋪得多大,而是要聚焦,要做精做深。“審視各項業務,只要不在零售賽道、脫離商品和用戶,都要大膽調整,該砍的砍,該轉的轉。”


如果這算壞消息,那麼,前不久山東魯能也被取消了亞冠資格,也一樣是壞消息。華夏幸福此前謀求轉讓,唐山方面表示出了濃厚興趣,遴選適合企業準備接手,蘇寧卻是被傳出0元轉讓的尷尬,依然無人接盤。


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產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體育也是其中之一。奧運會不能正常進行,足球比賽更是經常暫停。中國足球超級聯賽也變成了賽會制,觀眾寥寥。


其實,對比乒乓球、羽毛球甚至圍棋這樣的本來現場觀眾就不多的比賽,平時的訓練運轉體制就類似專業隊模式,疫情的影響還有限。但對於足球來說,每場觀眾數萬的比賽失去了現場感,無論是商業價值還是體育價值,都消耗的太多。


我們不能理解歐洲球隊在如此疫情嚴峻中依然舉辦聯賽,也無法理解美國人在疫情中也不願意停下NBA,但我們應該能理解中國的很多企業在疫情的衝擊下已經無力做“慈善”。


在中國,搞足球不賺錢,這是肯定的。雖然足球明星們掙錢還可以,但俱樂部一般都是靠燒錢過日子。


媒體有報道,2018年日本J1聯賽俱樂部平均收入3.1億元人民幣,平均支出3.16億元;韓國K1聯賽俱樂部同年平均收入1.23億元,平均支出1.09億元;而中超俱樂部2018年平均收入為6.86億元,平均支出11.26億元,平均虧損4.4億元。


當足球俱樂部自身無法造血,只能通過股東投資時,它就只是股東企業的附屬品,終有一天受傷的還是俱樂部,球員和球迷。2020賽季,已經有多達16支職業足球俱樂部退出中國足壇,涉及三級聯賽,天津天海、遼寧宏運、上海申鑫等多家知名俱樂部包含其中。


2021年的冬季轉會期,中超相當寒冷,因為眾多投資人的情緒都不高,大家都不願意再加大俱樂部的投入,市場冰封。


也不要罵足球運動員們,掙錢多,是因為觀眾多,球迷多。一個擁有足夠粉絲和曝光度的足球明星,其價值本來就很大,掙錢多一些很正常。這個與踢球水平有關係,但並非絕對關聯。貝克漢姆水平肯定沒羅納爾多強,但絲毫不影響其吸金能力。


目前的經營形勢,很多企業都很艱難,像蘇寧這樣的強民營實體經濟企業都需要融資才能渡過難關,再去耗費巨資舉著一個球隊,勉為其難。即使是中超冠軍,也不行。


再加上,現在推行中性名字,不許帶上企業字號。就連這麼一點點企業利益都沒有了,如果不是財大氣粗的,肯定更沒有了意願。


屋漏偏逢連陰雨。如果我們放開一點視野,看中國體育,就會發現,最近幾年的體育界那可能是奇葩不斷。


最強的乒乓球界鬧出過劉國樑風波,直接讓日本人打的滿地找牙,最後是老胖子重出江湖才穩住局勢。羽毛球,至今在呵呵。


籃球,在自家門口舉行的世界盃,小組賽都沒有出線,中國男籃自1974年來首次缺席奧運會的賽場,不是夢!當然,奧運也沒開。


游泳呢?50米/100米游泳為主項的運動員必須通過3000米跑?但是,3000米跑要求的是有氧心肺耐力,而衝刺類項目要求的是無氧爆發力,這兩者在訓練中是矛盾的,不可調和。


中國足球,為什麼大家都不陪你玩了?


一批企業放棄了投資足球,是因為看不到希望,也拿不回價值。但足球這樣的世界第一運動顯然不願意放棄中國市場,於是,我們還是很有人緣的。國際足聯會想盡辦法幫我們。


但是,中國足球什麼時候能真正的強起來呢?只有錢,被證明是不行的,但沒有錢肯定更是萬萬不行的。在種種折騰中,中國足球是要回歸體工大隊模式嗎?那顯然,不會有任何的出路。


如果泰達、蘇寧都推出了,按照遞補規則,滄州雄獅(石家莊永昌)、浙江綠城佔據著遞補前兩位,將升入頂級聯賽。河北省要成為足球強省了嗎?


我們只想知道,是什麼人在讓苟延殘喘的中國足球正在失去最後一口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