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中年的煩惱,何時能分擔多一點父母的焦慮和辛勞

一直以為不管我在什麼年齡什麼地方,老家永遠都是我的家,事實確實這樣,但是不知從幾何時已經開始變味。

爸媽的愛沒變味,兄弟姐妹之間的情誼沒變,變得是家庭組成,因為組成改變,家的味道也在改變。

人到中年最幸福莫過於父母健康平安快樂,自己建立一個溫馨小家,兄弟姐妹和諧幸福。

自己做了母親才知道父母的不易,因為長大分離成了大社會的趨勢,陪伴變得奢侈,所以只要得空我就會回家,跟父母多一些相處。

每次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大包小包分享給家人們。總是希望能夠讓家裡的氛圍更和諧一點。但是還是感受到他們的焦慮,也看到他們的辛勞。

我們家的生活不差,六十好幾的歲數可以不用那麼拼的,但是他們還是焦慮,天生勤勞如我小時候看到的那樣,每天忙忙碌碌有可能比那個時候強度還大。但是年老的身體已經承受不住那麼辛勞。

勸了N多次,傳統的思維加上傳統的那一代,覺著妥協、忍讓、護小可以讓一個家穩定和諧,一直我也這麼認為,只要多些包容多些理解可以共和諧。

後來我發現這是要相互的才能達到共和諧,只有一方的理解容忍,另一方不懂包容還得寸進尺,共和諧遙遙無期。

一代只能養一代,下一代的幸福是要靠自己奮鬥得來的。豔羨別人的好卻不去行動,跟做白日夢有啥區別。

如其唉聲嘆氣,怨天尤人不如擼起袖子加油幹,錢不是大水充來的,是辛苦掙來的。

自己的孩子得自己養,父母養著是情分,不養是本分。小家的日子得自己過,累死父母得來的幸福會留下一輩子的烙印。

發達國家的成年獨立生活是可以借鑑的,這跟生兒生女生了幾個兒子是沒關係的。媽寶似的家庭組成不僅讓小家庭呈現未斷奶的模式,還會影響家庭和諧。除非小家庭可以獨立生活獨立支撐,各司其職,不分家還是能和諧幸福生活的。

試問媽寶似的小家庭能獨立嘛?如果不能就請試著獨立生活吧,如果能就請互相體諒找到共和諧的方式方法。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些分開是為了更好的和諧,有些堅持是為了成就更獨立的下一代。

愛要有尺度,被愛的一方更應該懂的珍惜。

人生苦短,不好的一頁就此翻過,珍惜當下,過好每一天。人生除了生命和家人的健康平安,其他都是浮雲。嚮明天的自己問聲好(✪▽✪)。

隨筆:中年的煩惱,何時能分擔多一點父母的焦慮和辛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