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和二月河的比较

金庸和二月河的比较

金庸对蒙古、满清的态度,有保留,很谨慎,且多将之作为背景存在,主体是批判性的,很明确,所以有吕四娘、陈近南等人物的辉煌,金庸作品虽是小说,却秉持了历史的现场性,那就是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蒙满都是侵略者,是外国,是世仇。写三个王朝的凌胖子抹煞了国家民族概念,作品中只允许存在极权和等级,民众的合法存在是基于极权和等级的存在而存在的,主体突出了皇权对于历史的推动作用,思维很旧式,所以作品中出现了一大批争宠倾轧的奴才,奴才变得光辉且伟大,诸如此类,乐此不疲。照这个思维,如果二战日本获胜,从而统治了中国,两百年后一定会出现另一个凌胖子讴歌天皇的伟大。要搞明白一点,蒙古至今不承认元朝是中国的,很正常,那时段没有中国,因为中国灭亡了,清朝也一样,中国没有清朝,清朝也没有中国,幸亏中国没有被日本灭掉,否则阿Q们又会杜撰出一个“中国大和朝",大和朝是中国的吗?当然不是,那是日本的。这是国家民族意义上的写作。至于人性的叩问,金庸常有,凌胖子绝口不提。于是,两人格局,高下立判。(燕刀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