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民族英雄的袁崇煥到底是冤殺還是該死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袁崇煥是一個豪氣干雲、擁有遠大理想的民族英雄。明朝末期,袁崇煥率領明軍守衛邊城抵禦清軍,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清軍為了對付這個強大的敵人使用了反間計,被崇禎皇帝誤殺,致使一代名將含冤而去。難道崇禎真的是因為不信任而殺的袁崇煥嗎?其實不然。


被稱為民族英雄的袁崇煥到底是冤殺還是該死


袁崇煥在35歲時中了進士,任福建省邵武知縣,在邵武時期就開始注重遼東戰事,有著“必不令敵約薊西”、“五年平遼”等豪言壯語。天啟五年也就是1625年,孫承宗和袁崇煥修築了寧錦防線,後孫承宗被罷免,由高第接任薊遼督師。高第認為關外不可守便將主力部隊撤回關內,袁崇煥摔餘部死守,雖守住了寧遠,卻被清軍襲擊了離此30公里的覺華島,致使島上的七千明軍和七千餘名島民遭遇屠殺,共死亡一萬四千餘人。以此時明朝的實力來看,應當縮短防線來節約支出以圖後續。

後來袁崇煥升為督師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殺了毛文龍。歷朝開國時以武將為重,得到天下後便以文人為重,如果沒有戰事,武將的升遷之路就比較艱難。在相同的職位下,文官的含金量要比武將高,這也就是袁崇煥在毛文龍也有尚方寶劍的情況下可以斬殺毛文龍的原因。袁崇煥殺毛文龍時根本沒有皇帝的授權,只是他自己的主張,覺得毛文龍不聽從號令,不聽從號令。袁崇煥斬殺毛文龍後安排毛文龍的兒子來繼承毛文龍的位置,但是毛文龍兒子卻震懾不住毛文龍手下的悍將,這些人為了保全自己投靠的清朝,為清朝立下了赫赫戰功,大清建國後的三個鐵帽子異姓王,也就是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當年都是毛文龍的手下,有道是強將手下無弱兵,無意之中為清朝做了嫁衣,為後期被處死埋下伏筆。


被稱為民族英雄的袁崇煥到底是冤殺還是該死


袁崇煥當初升任督師時其中主要的一個原因是他許諾崇禎皇帝“五年平遼”,而且將每年600萬兩白銀的軍費縮減為480萬兩。

【注】:在遼,與率教、大壽、可剛定兵制,漸及登萊、天津,及定東江兵制,合四鎮兵十五萬三千有騎,馬八萬一千有騎,歲費度支四百八十餘萬,減舊一百二十餘萬。帝嘉許之。

對於袁崇煥這個決定,很難說沒有討好皇帝之嫌,目的也很明確,以節省開支來取悅皇帝,讓皇帝把職務痛快的給他,然後再給他更大的權力和寵愛。結果也很明顯,皇帝十分欣喜並賜給他尚方寶劍以示恩寵,但是600萬兩軍餉都沒有辦到的事情,480萬兩真的可以辦到嗎?多出的120萬兩也可以用來獎勵前線的士兵讓他們奮勇殺敵不是更好嗎?如果真的是用五年時間來平遼,那麼短時間內激勵將士來殺敵後顯然更能達到目標。


被稱為民族英雄的袁崇煥到底是冤殺還是該死


袁督師到任後,崇禎皇帝相信袁崇煥可以用5年時間來平定遼東。可是當清軍再次率軍入侵,明朝給袁崇煥一次性提供了資源達到了整個國家的上限,後來的戰爭中無論是誰也沒有達到這種軍事資源。此時明朝開始從各個地方調集3軍隊前往前線:從昌平調一萬,以總兵李嘉訓為將;從天津調五千,以副將錢中選為將;從保定調五千,以總兵王繼為將。接著又從宣府、大同兩處各挑選五千兵馬。截止五月二十九日,各鎮援遼官軍共三萬餘,總計兵力達十五萬以上。在這種情況下袁崇煥也不敢和滿清決戰,最後讓滿清大軍橫掃整個寧錦地區,只有寧遠、錦州兩座城沒有被攻破,如此戰績怎能相信袁崇煥五年平遼的口號。

後滿清繞過寧錦防線直奔國都,袁崇煥率軍回援,但是回軍途中也沒有對清軍發起過偷襲之類的襲擾,而是直奔皇城。因滿清主要是以騎兵為主且繞了一個大圈,沒有攜帶大量的攻城器械,所以皇城沒有太大的危險,滿清劫掠皇城郊區之後會退去,且之前朝廷對戰和大計沒有明確時,袁崇煥派人與努爾哈赤商量議和的事情,此時袁崇煥派大軍回援,難免被懷疑圖謀不軌之嫌,所以崇禎才會沒有開城門讓袁崇煥的軍隊進城,只是讓袁崇煥一人進城。進城後崇禎將袁崇煥下獄,後被凌遲處死。


被稱為民族英雄的袁崇煥到底是冤殺還是該死


由此看來袁崇煥確實是有抱負,可惜志大才疏,為人太剛愎自用,犯了一些不可饒恕的罪過才被處死,要是在一些比較英明的雄主領導下或許會封以虛職奉養,可惜生錯了時代,為人主所不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